爱侨护侨,虎丘街道“红豆侨屋”凝聚侨眷心
2020-08-20 20:47:00  作者:余夏露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糯米饭、蜜红豆、葡萄干、红绿丝、薄荷水……8月18日,在苏州姑苏区虎丘街道观景社区,20多位侨眷欢聚在“红豆侨屋”,开展“和侨大姐一起玩”绿豆汤制作活动。绿豆汤里每加放一种美味可口的食材,都会瞬间勾忆起侨眷们美好的回味。儿时的绿豆汤是味蕾的满足,现如今更在意的是制作过程中的趣味与一起制作时的快乐。当时与现在,时过境迁,美满的幸福滋味就在当下荡漾开来。

虎丘街道“红豆侨屋”成立于2006年7月。从成立之际,就秉承“爱侨、护侨,真诚、奉献”,始终注重倾听侨眷的呼声,关注和深入社区走访慰问归侨侨眷,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同时,还成立志愿服务队,主动与家庭生活困难、年老体弱的归侨侨眷结成帮扶对子,形成富有归属感的暖侨组织,使志愿服务形成常态化。十多年来,“红豆侨屋”先后获得全国侨务示范先进单位、省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市侨办优秀华人华侨服务点 、市侨办创新奖 、市侨务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和满足社区侨眷的精神需求,“红豆侨屋”近年来适应居民自治发展需要,倾听侨眷需求,创设“和侨大姐一起玩”特色品牌项目,设立书画、英语、摄影、编织、手机微信、手作班等10余个班,充分满足侨眷精神生活,排解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的孤寂。在专业老师传授的手作班上, 侨眷们和社区居民欢聚在一起,融入互动,制作红豆串珠、相思油纸伞、相思折扇、侨屋文化衫等文化产品,在了解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加深了邻里之情。

朱明华夫妇是社区侨眷,谈起当初与现在,他们感慨万千。“20世纪80年代,儿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录取。我们夫妻都是普通职工,当时两人工资加起来不过千把元,所以在为儿子高兴的同时,也为他出去后的经济压力担心。但入学后,儿子努力适应生活与学习,当年就获得了奖学金。他硕博连读,从租房、学习、工作、买房到结婚育女,都没有让我们操心。现在,儿子每周两个电话,因为工作的关系,一年能回苏团聚三四次。我们夫妇只管过好自己的生活,我除了参加侨屋活动,每天还会游泳一小时。老伴喜欢写写书法,与自己的学生下下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活在当下,怎么开心怎么过。”

一碗绿豆汤,打开了侨眷们的话匣子。侨眷潘晓明说:“‘红豆侨屋’成立之初,只有8户侨眷,大多是子女学习较优异,考出去后在国外再升造。到2016年,我们的侨眷已达到61人,而留学生家属也不断增加,大多是自费送出去读书的,也是为了让子女有更好的工作前景和更多的选择机会。从侨眷数字看国情、社情变化,小康生活已步步靠近。”

对于这些年的幸福生活,潘晓明深有感触。她说:“我们大多为了照看孙辈,半年在国内,半年在国外,也有已在国外定居下来的。我在美国照顾孙女时,那里的老人没我们这么开心,家里虽然地方大,但像我们这样的组织很少。平时难得参加英语社的学习,大多在家种种花草,练练身体;要么陪孙辈学习玩乐,其他就没有了。比起他们,我们在这里的生活更加精彩。他们总是看到我在朋友圈里晒各种照片,比如学英语、旗袍秀、健步走、学画画、志愿服务。特别是这次疫情,让许多加入美国国籍的朋友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东西,我们的团结一心共抗疫情、忘我奉献负重前行,让他们深深感受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感召力。”余夏露

标签:侨眷;红豆;绿豆汤
责编: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