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芬芳(化名)是一个典型的新苏州人,在苏州上大学期间,她就爱上了这座城市。毕业几年后,她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丈夫是一名室内设计师。在女儿出生的这一年,小夫妻东拼西凑,有了属于自己的小窝,但也有了30万元的外债。本来,以夫妻俩的收入,不久就可以还清债务。但在女儿2岁时,一个意外,改变了芬芳的生活。
一天早上,手机铃声响起,芬芳随手接起,却听对方说:“我是你老公单位的同事,他现在在医院……”她匆忙请假赶到医院,却在ICU看到了丈夫。交押金,办理住院……一直忙到天黑,她才从医生那里得知一个新名词:再生障碍性贫血。丈夫在ICU住了一周,终于挺了过来,转到普通病房继续治疗。第二天,婆婆就从外地赶到苏州帮忙照料。芬芳则带着女儿,开始了单位、医院、家里三点一线的生活。丈夫在ICU的时候,每天都要花去大笔的医药费,让本来就精打细算的生活一下子捉襟见肘。
一天,芬芳听邻居说,像她家这种情况可以去社区寻求帮助。于是,她来到了潼泾二社区。当时已是午休,大厅里只有一个值班的女同志小刘,正好就是负责民政工作的。小刘详细了解芬芳的情况后,告诉她:“首先,政府对这种情况有个说法,叫因病致贫。你丈夫的病属于政府救助的15种大病之一,可以申请低保边缘。从长远来说,申请低保边缘可以缓解你丈夫因为病情的巨大开销,以及失去工作,对家庭造成的经济损失……”对政策和业务都很熟悉的小刘边说边列出一张清单,把芬芳需要准备的材料和可以享受的补贴和减免都列在清单上。听到这些,芬芳松了口气,估算每个月能有1000多元生活补贴,可以减轻一些负担了。随后,结合芬芳的文化水平,小刘建议她尝试换个收入更高的工作。一语惊醒梦中人,芬芳回家就开始准备财务中级资格考试。
接下来的几个月,芬芳早上出门上班,中午看书备考,下午下班后就到医院接替婆婆照顾丈夫,晚上也会抽空看书备考。当丈夫终于可以出院回家休养的时候,芬芳的财务中级证书也拿到手了,她很快就被一家外资机构录用,薪水随即增加了很多。
新工作稳定以后,芬芳再次来到社区。这次,她是来取消政府补贴的。一年不到的时间,芬芳的工资涨了几乎一倍,丈夫的医药开销也从原来的每天两三万元减少到每月两三千元。芬芳的脸上出现了许久未见的笑容。“政府的补贴要给更需要的人!”离开社区时,芬芳笑着说道。
三十而立。芬芳在而立之年,努力奋斗,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为家人遮挡了风雨。虽然艰辛,可是,她就像含苞的春梅,在经历寒冬后,吐露出最美的芬芳! 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