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作为破解优质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的有效手段,集团化办学成为教育发展新常态的内在需求。在此背景下,苏州高新区于2016年初启动了集团化办学试点工作,2018年出台《苏州高新区深化集团化办学实施意见》,推出首批4家教育集团。如今,高新区集团化办学再次发力。6月18日,高新区召开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暨教育集团揭牌仪式。据悉,该区将在原有基础上“扩面”“扩容”,新增9个教育集团,同时通过构建 “教育共同体”和 “教育联盟”实现跨集团联动,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100%全覆盖,真正形成区域优质均衡教育 “一盘棋”。布局有序、落子有声,高新区集团化办学也由此揭开了全面纵深发展的新篇章。
规模递进,实现“高峰”到“高原”的飞跃
此次推出的《苏州高新区全面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实施方案》立足于集团化办学多元体系的打造,一方面通过新增9个教育集团及对原有4个教育集团的扩容扩大集团化办学覆盖面,另一方面采取建设6个教育共同体和1个学段衔接的“教育联盟”的方式,以强校带潜力校、强校带弱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跨片区、跨校区的链接,有效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新路径。
“集团化办学就是要释放每一所品牌学校的优势,实现抱团发展、优势互补,真正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优势。”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刘宗海介绍到。作为近年来涌现出的高品质学校,这所独立办学仅三年的初中曾连续两年获得区综合发展性评估一等奖,受到周边百姓的青睐。
事实上,高新区通过实践发现,集团化办学已成为缓解“择校热”、解决“大班额”瓶颈的最有效手段。“正式启动集团化办学两年来,我区以‘名校+新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放大了优质品牌学校的辐射效应,纳入集团的成员校均通过集团化办学,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迅速形成了一批优质教育集群。”高新区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张俊辉表示。因此在集团化办学1.0的基础上,高新区也将该项工作进一步引向纵深。
“在新组建的教育集团中,既有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集团,也有高中阶段和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集团,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我们还将探索联通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办学路径,力求形成高新区‘大教育’培养格局,把人才培养、人口素质提升和基础教育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高新区教育局局长周经纬表示。
重整资源,从“嫁接”向“融合”进阶
在兼顾均衡的同时,集团化办学也为更多品牌学校提供了跨越式内涵的可能。高新区实验小学校集团是高新区集团化办学中的“元老”。从2016年试水集团化至今,该校已拥有5个紧密型校区、5所托管型学校,同时还与4所学校结成教育共同体。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该校总校长李志清发现,现代化的集团办学理念,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源源动力。
“据集团化办学特点,我们提出了‘优质共生、文化共融、资源共享、校区共建、师生共进’的‘五共’教育管理理念,就是要通过集团化的集成效应,构建教育集团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李志清介绍道:“为此,学校制定了一系列集团章程,健全治理结构、建立统一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成立了独立的安全中心、信息中心、教师发展中心,这些组织架构为集团化效能的发挥提供了有力保障。”
“集团化办学不是简单的‘嫁接’,而是通过组织创新不断提高教育集团内部治理效能。集团内各校区均实行一体化管理,配套制度和管理办法,确定了集团发展目标和任务,对集团资源配置、经费投入、队伍建设、办学水平等方面都做了统一部署和安排。”高新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加强对教育集团的管理,近期,《高新区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考核评价办法》也将配套出台,将从发展战略、管理体系、资源整合、师资建设、办学绩效等多个维度综合考量评价集团化办学成果,让集团化办学真正落到实处。”
角色重塑,实现内涵与品质提升
集团化不仅强调融合,同时也关注个体。尊重个性、尊重传统、尊重特色,高新区在集团化办学互补内升的发展过程中,让每个学校都找到自我的成长点。
刚刚启幕的第一初级中学校教育集团将在各校区引入博厚教育,倡导博有道、厚自成的学校精神,确保集团各校底蕴相同、愿景相生。同时,集团也为各校区制定了各自的发展定位:竹园路校区将作为集团孵化器做实做厚,滨河路校区作为集团总部做精做优,即将建设的珠江路校区要实现做美做亮,学府中学寻求突破提速发展,文达中学承载千年古镇文脉,谋划高起点开局篇章。五个校区南北贯通、东西连片,将实现错位发展、同向同行、各美其美。
在枫桥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施燕璟表示,集团内的各校区将共同提炼地域文化特色,构建核心与特色相统一的集团文化;在高新区实验幼儿园集团,总园长蒋艳红表示,将对各园师资进行整合,给予教师更好的发展平台;在浒墅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李守敏把目光投入到“学-养”式学校课程开发及实践研究的共享中,文化、课程、技术、师资……集团化办学让更多优质资源得到有效放大。同时,在教育主体——教师的发展策略上,高新区集团化办学也将把“学校人”培养为“集团人”作为工作重点,力求实现人才培养、教师成长的深度融合。
教育一直是最大的民生,近三年,高新区累计投入资金34.31亿元,竣工投用学校20所,新增学位21030个。今年9月,全区还将有11所学校建成投用,再增学位13740个,“十四五”期间,高新区还将陆续建设45所学校,不断扩大教育供给。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区长毛伟表示,推进集团化办学是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的积极回应,高新区将不断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了基础教育的公平与效率的双赢。(樊文 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