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三个四”工作法推动机关在职党员“双亮双领双评”活动落地见效
2022-10-14 14:1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黄灏 张颖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按照“把支部建进小区”统一要求,泗洪县坚持把机关在职党员报到服务进小区“双亮双领双评”活动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抓手,主动对接、精心保障,充分发挥县级机关在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三个四”工作法推动在职党员“双亮双领双评”活动落地见效。

  建立四项制度,让“双亮”有力有度

  主动与小区党支部联动,确保“亮党员身份、亮服务承诺”全覆盖。一是建立报到登记制度。机关每名在职党员填写《小区在职党员报到服务跟踪记录表》,建立在职党员信息档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建立沟通联系制度。组建小区在职党员微信群,机关在职党员人人入群,积极发声,主动作为,壮大支部“朋友圈”。三是建立分类保障制度。根据每名在职党员工作岗位职能、个人能力及特长等情况,积极帮助解决服务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供信息、资金等方面支持,确保一个不漏。四是建立双向评价制度。通过小区评效、单位评先,即小区党支部每季度对在职党员报到服务情况进行一次综合评价,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将小区评价纳入党员民主评议,作为各类评先评优和年度考核重要参考,及时评价在职党员报到服务情况,探索完善日常积分模式,提高评价可信度。

  编制四张清单,让“双领”有声有色

  联合小区党支部精心编制四张基础清单,增强在职党员“认领微行动、认领微心愿”活动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一是居民需求清单。广泛收集居民需求,根据轻重缓急分类梳理形成810余条需求清单,做到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二是小区资源清单。注重向内挖潜,对辖区内小区服务阵地、驻区单位、周边爱心商家、社会组织等1100余个可用资源进行整合,最大限度进行利用。三是专业特长清单。全面登记掌握在职党员自身特长,梳理可提供服务内容、时间和形式,为科学认领提供有效依据。四是为民服务清单。确定6大类600余个服务项目,在水岸城邦、水韵桃源2个试点小区率先组织认领微行动、微心愿308个,在职党员报到服务由“浅”入“深”。

  实施四项共建,让“双评”有形有效

  注重把在职党员服务报到与组织结对共建统一起来,力求“小区评效、单位评先”更有深度。一是组织共建。机关党组织与小区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明确双方“党建工作共抓、服务群众共做、美好家园共建、小区治理共管”等职责,实施共建计划,不断提升小区党支部组织力指数。二是项目共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确定政策宣传、帮扶救助、专业讲座、邻里文化等服务项目,构建服务长效机制,通过服务项目开展,不断提升居民满意度指数。三是阵地共建。充分发挥机关单位资源优势,根据小区群众需求,对小区支部阵地图书室、运动健身室、妇女儿童之家、党员活动室等功能室进行提升,对外发布共享阵地资源信息,深化服务内涵,不断提升服务阵地人气指数。四是品牌共建。立足各小区实际,采取“小切口”方式,联合谋划推动小区党建创新品牌,书香澜庭湾小区2468工程、阳光小区“党员楼栋长”365工作法、富园雅郡小区红色物业12345模式以及富园名都智慧小区等“一小区一特色”品牌示范效应初显,不断提升小区党建品牌指数。

  通过在职党员报到服务进小区“双亮双领双评”活动,切实推动了机关资源下沉基层,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把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截至目前,在职党员报到服务人数占在职党员总数的91%,“双亮”比例超95%,“双领”比例超72%;240余名在职党员担任小区支部委员、党员楼栋长、业委会成员;2400余名在职党员积极到单位结对社区参加全县大规模核酸检测志愿服务,190余名在职党员到全县各交通卡口开展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总时长2.8万余小时;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服务项目230余个,完成微心愿1500余个,化解群众矛盾1200余件,相关做法在全市第15期“先锋说”上作经验交流。

  

标签:在职党员;服务;共建
责编: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