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时下,走进南通如皋丁堰镇赵明村,绿美宜居的村庄,充满生机的农家,欣欣向荣的产业,舒适惬意的生活,映衬着幸福的张张笑脸。
赵明村位于丁堰镇西南角,以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赵明而命名。近年来,该村紧密结合实际,以打造南通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契机,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文明培育,强化思想引领,创新机制体系,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产业兴旺,激活振兴“强动能”
产业兴旺是和美乡村的基石。赵明村把产业发展作为推进文明村创建的基础性工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多渠道挖掘村集体经济新增长点,实现从应急式“输血”向可持续“造血”转变,让产业兴旺成为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唤醒“沉睡”资源。在盘活海景园林的基础上,再次对村集体资产、资源进行摸排,高效整合村集体闲置土地、房屋、生产装备设施等资源资产,对几处因破产抵押的闲置厂房用地通过法律手段理顺债务债权,重点跟进回收和发包。“转”出幸福生活。整合全村土地资源,村里共有6800亩土地资源,目前已流转3500亩,将土地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引进高质量农业项目,不断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生态宜居,扮靓乡村“高颜值”
生态宜居是和美乡村的底色。近年来,赵明村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整合各方力量资源,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净起来,开展河道清洁行动。前后投入400余万元,用于兴隆河整治。引导村民增强河道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主动参与三棚整治,确保水面无渔网、河坡无鸭棚。动起来,强化农村庭院整治。结合“红网格 通通建”与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突出“户一景”,保留“乡风乡韵”。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实现“人人比整洁,户户比进步”。绿起来,推进游园绿化美化。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打造以“赵明烈士纪念碑、红色驿站”等为主体约700平方米的“小游园”,以及20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广场上篮球框、路灯、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让群众真正实现了出门见绿、推窗赏景和休闲娱乐的美好生活愿望。
乡风文明,绘就和美“新画卷”
乡风文明是和美乡村的灵魂。赵明村积极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模式,以“和”为底色,以“美”为目标,以“善治”为路径,建设百姓家门口的“精神家园”。创新活动形式。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百姓大舞台等主要阵地,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农民乐一天、送戏下乡等主题活动,将移风易俗、理论宣讲、全民阅读等工作融入到节目中,让群众享受精彩“文艺大餐”。突出典型作用。通过挖掘正面典型,定期举办道德讲堂、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大力弘扬优良家风家训,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培育新时代良好家风。巧用村规民约。以村规民约为抓手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总结提炼通俗易懂的“红榜”正面清单和“黑榜”负面清单,引导村民将村规民约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村规民约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治理有效,浸润村居“好日子”
治理有效是和美乡村的保障。赵明村坚持党建引领,瞄准基层治理“总目标”,抓住基层治理“小关键”,让基层治理“活”起来、服务群众“实”起来。夯基——强化党建引领。确立党建与发展两手一起抓、两手一起硬的总思路,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矛盾纠纷排查、政策宣传等活动,为每位党员设岗定责,层层压实责任,努力做到出谋划策、组织引导、带领群众、服务村民。固本——提升治理效能。创新推出“积分超市”平台,根据村民“储蓄”的积分多少换取物资,积极引导村民以德生“金”,以善易“物”。联动——凝聚治理合力。推行网格化治理模式,明确工作措施、工作职责,帮助群众解决身边微小事。梳理细分村级公共服务事项、村级帮办代办事项,组建9支村级帮办代办队伍,把基层的问题更多解决在“家门口”,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
生活富裕,壮大增收“钱袋子”
生活富裕是和美乡村的目标。赵明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让更多村民实现就近就地就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发挥特色优势。成立如皋市海盛苗木专业合作社,目前有社员104人,解决了周边80多个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人均纯收入每月可增加3000多元。规模化种植草莓、水蜜桃、生菜、辣椒等优质果蔬、经济作物。文旅赋能共富。以郡港渔都为中心,拓展水上娱乐、农耕体验、果蔬采摘、乡土文化、红色传承等精品旅游线路,打造集垂钓、观光、餐饮于一体的休闲区。打造电商基地。“互联网+农业”深度融合,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抖音直播、微信朋友圈等,将桃子、鹌鹑蛋、梨等农作物产品进行网上销售,带动群众增收40余万元。
如今,新希望播种在广袤田间,新动能孕育在美丽村落,农民挑上“金扁担”,过上好日子,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王珩 张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