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盛夏时节,万物并秀。行走在江苏省如皋市的广袤土地上,特色产业星罗棋布、现代化装备遍布田间地头、村庄环境洁净优美、幸福笑脸灿烂明媚,勾勒出了一幅产业兴旺、宜居宜游、文明和谐的喜人图景。
近年来,如皋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断培育新功能、打造新业态、拓宽新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融合发展链,推动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让美丽田园迸发出新的魅力和活力。
产业兴旺助增收
“钱袋子”越来越鼓
眼下,正值梨子成熟季节,长港村老许梨园的梨子也进入采摘季,一个个硕大的梨子压弯了树枝,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果香,“丰”景怡人。果农们趁着早上天气凉爽,早早进入梨园采摘。梨树间,一只只土鸡或在悠闲地觅食,或在来回踱步,亦或是三两成群的簇拥扎堆,好不热闹。
“我们梨园有9个品种的梨。全年产梨大概在10万多斤,年收入约有40万元。”梨园负责人许波宏介绍说,今年已经是他种梨的第25年,这些年来,一直坚持“鸡吃林中草、草肥林下鸡、鸡壮林中树”的绿色循环立体农业模式,梨的品质一年比一年好。
随着梨园规模的增大,“老许梨园”成为长港村的特色产业品牌。许波宏在村委会的牵头下,带领周边8户居民一起搞梨树种植。“大大小小的梨园已经成为了我们长港村一张响亮的名片,很多人慕名前来。”许波宏说,“我希望通过我的绵薄之力,带动村里的农户,在梨树种植方面同致富。”
除了发展梨树种植,近年来,长港村以特色农业为主,推出了绿化苗木基地、鲜切花基地等特色农业品牌,带动乡村振兴,带领老百姓致富。在基地的带动下,不少村民纷纷来基地学习种植技术,帮忙修剪采摘。“一天能挣七八十元,忙的时候能挣上百元,一个月合计下来也能有将近2000元的收入。”村民张圆英开心地说。
智慧赋能开新路
“金扁担”越挑越稳
时下,长港村2000多亩水稻正处于生长的关键时期。一簇簇水稻秧苗绿油油,长势十分喜人。“嗡嗡嗡……”伴随着一阵阵旋翼转动声,一架无人机转动旋翼,白色的雾化农药如毛毛雨一样洒落田间,为田间水稻披上一层“防护衣”。
“人工一整天最多喷洒10亩地,不但累而且效率低。”水稻种植户冒保建介绍,而使用无人机植保技术,十分钟就可完成10亩水稻的农药喷洒任务,省时省力省人工。
无人机作业场景仅仅是长港村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从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到现在“只闻机器响,不见人奔忙”的现代化生产,近年来,长港村铆足干劲,推动农业生产全程、全面、全域机械化,一批又一批新技术、新种苗、新农机正逐渐渗透到沃野田畴间。
如今,有了技术加持,长港村的农产品产量有了明显提升,拓销路增收入成为当务之急。“我们这个梨,果皮翠绿,果肉如雪,咬一口,又甜又脆……”梨园间的直播现场,长港村党总支书记与青年主播志愿者一同向网友们推荐当地优质梨果,风趣幽默的解说,吸引了不少网友点赞关注,下单订货。
如城街道长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范重庆表示:“线上直播为梨园打开了销路,也打了我们的思路。我们还有大闸蟹养殖基地、鲜切花基地、茭白、苗木种植基地等,借助街道为我们提供的“网络主播志愿联盟”,我们将定期推出“主播带货”农户专场,把长港村的农特产品在线上销售推广,让老百姓也享受网络带来的红利。”
乡村环境美起来
“幸福味”越来越浓
行走在长港村的田间小道上,一幅幅结合当地乡村风貌,构思巧妙、形象生动的墙绘作品跃然两侧房屋的墙面上,让原本普通单调的墙面瞬间灵动起来。
村民老刘说:“以前的墙皮有的脱落了,不好看。现在我们进进出出,看着这些养眼的画面,感觉村容村貌一下子提升了不少,心情也跟着舒畅了。”
放眼四周,现在的长港村,正在悄悄地“变脸”:道路变宽了、新安装了路灯、安装了健身器材,每家每户门口放置了分类垃圾桶,与干净整洁的街道相映成趣,拼绘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前屋后变得干净整洁,居住在这里,我们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村民们开心地表示。
环境美了,不仅让村民生活舒心、安居乐业,也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借“美丽资源”踏上了小康之路,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农旅火热、产业兴旺、农产品走俏……村民手头宽裕了,干事儿劲头也足。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响起,长港村正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共同富裕的美好新生活稳步迈进。
(王珩 罗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