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近日,如皋市搬经镇充分利用“闲地”解决安置小区停车难问题,各社区积极开展河道整治扮靓乡村“颜值”,主镇区东大街沿街店铺外进行立面形象改造……搬经镇正锚定“基本民生”这颗“定盘星”,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交出一份既有温度又有质感的“民生答卷”。
做活生态“水文章” 美丽乡村“入画来”
3月2日,在搬经镇焦港村万焦线居民河河畔,挖土机在河道穿梭,工人们在河边种植花草……明媚的春天里,搬经镇焦港村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焦港村毗邻焦港河,焦港河是如皋沿岸区域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去年,焦港河成功入选水利部幸福河湖试点项目。借着打造“焦港幸福河”的东风,焦港村着力改造万焦线居民河,该居民河总长2.4公里,贯穿整个焦港村,通过打通居民河“堵点”,实现了与焦港河连通,畅活了焦港村水系。
“从未想过住在这条河附近,会是一件幸福的事。”村民李进说,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河道淤塞,水流不畅,河面杂草丛生,河道水体生态系统功能匮乏,导致水质浑浊、散发异味。
去年年底,焦港村以党员干部为突破口,带动广大群众主动清理沿线河道河坡杂草杂木,拆除临河搭建的房屋等,让居民河“脱胎换骨”,最大限度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该村还通过“以鱼养水、以鱼净水、以鱼护水”的生态治水方式,进一步提升水质、改善河流生态环境。
经过近三个月的改造,河道里一条条被淤塞的“毛细血管”被打通,“岸清、水绿、河畅、景美”的图景在焦港村也渐渐清晰。“居民河整治后,村里的年轻人都愿意回来看看,在茶余饭后能和家人们一起到河边散散步,这就是天伦之乐。”看着河水一天天恢复“健康”,村民刘金荣笑开了颜。
焦港村党支部书记刘支平说:“万焦线居民河经过‘蜕变’,扮靓了村里的人居环境,夯实了乡村振兴‘颜值’基础。干净、整洁、有序的乡村面貌能够吸引优质产业和人才回归,‘幸福河湖’也将不断释放‘经济红利’,不断续写乡村美、农民富、产业兴的新篇章。”
托起百姓“安心梦” 筑就民生“幸福巢”
“今天选到的楼层和户型我非常满意,感谢政府,今年年底我就能拿房了,而且还是大产权房呢。”近日,沪渝蓉(北沿江)高铁如皋市搬经镇搬迁安置点正在选房,搬经镇的卢小震圆了搬迁安居梦。
沪渝蓉(北沿江)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江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皋设立了如皋西站,为如皋提升交通能级、发展能级注入了新动能。该高铁在如皋境内里程约38公里,途经搬经镇,搬迁涉及该镇7个村(社区)、段线全长12.6公里、搬迁户274户。
为了顺利推进征地搬迁工作,搬经镇成立沪渝蓉(北沿江)高铁搬迁指挥部,该指挥部通过宣传引导、一线跟进、现场办公等方式,有序推进搬迁工作。指挥部的高鹏腾是一位刚刚接触搬迁工作的新人,主要负责征地组卷工作。为了将工作做好,高鹏腾前往如皋市征地保障办学习相关政策与办理流程,与所涉村居实行对点精准提醒,争分夺秒扎实完成征地组卷工作任务。
安置房建设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寄托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了解决搬迁群众最担心的教育、住房、购物等民生问题,搬经镇在此次搬迁安置中提出了“民生优先”原则,让群众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搬经镇利用主镇区现房资源充足的优势,将所有搬迁户全部安置到该镇商品开发小区常春花苑和凤凰城,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梦想得以实现。
沪渝蓉(北沿江)高铁搬经镇搬迁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周辉表示:“目前,所有搬迁户已全部签约,选房交房、征地组卷、被征地农民进保工作均已全部完成。我们会用实际行动证明搬经镇搬迁安置有‘速度’,民生保障有‘温度’。”
近年来,如皋市搬经镇着眼群众生活所需,顺应时代发展,将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民生大礼包”构筑起“生活小确幸”。
(张灵若 王明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