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丁堰镇:文明乡风“润民心” 让乡村“今朝更好看”
2022-06-22 11:31:00  作者:王琦 殷再宏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仲夏六月,风清气朗。行走在乡风文明类先进村、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皋南社区,一条条文化长廊扮靓村容村貌,引导着群众崇尚文明;一个个先进典型的创建评比活动,激励着群众崇德向善;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丰富着群众的文化生活……乡村美丽如画,乡风文明如歌。

  祠堂变课堂,好家风带动好乡风

  “大家好,我是张祖根,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公益心得……”在皋南社区“冒氏祠堂”的院落中,一场“爱心微课堂”正在开展,市第十四届爱心大使张祖根和村民们讲述着他的爱心故事,在他们身后,矗立着一座30多米高的大草垛,这正是皋南社区的文明地标“陈草薋”。

  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这座体型庞大、外表质朴的草垛,已经成了一个“活家训”。冒氏后人冒良传说:“这座陈草薋传承了三百多年,每年我们都会在这里组织十余场家风主题宣讲活动。借着‘陈草’,我们为大家讲述勤劳节俭、本分做事、踏实做人的家风故事。”

  发展至今,“陈草薋”已经成为丁堰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主阵地。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节日文化活动等方式,丁堰镇深入开展“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训”道德讲堂活动,持续开展“好儿女”“好婆媳”“好妯娌”“好邻里”“十佳孝星”等优秀家庭角色评选表彰活动,形成“德昌丁堰”爱心品牌,涌现出中国好人宋冬华、江苏好人姜峰、徐俊山夫妇等一大批文明典范,在典型引领中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墓园变花园,劲吹绿色文明新风

  静安一隅的皋南公墓园内,松柏绿意盈盈,墓园小路平整洁净,青石砌成的卧碑庄严肃穆,焚烧炉、告别厅、服务室一应俱全。该公益性草坪生态公墓共占地8000多㎡,建有室外老墓穴96组,新墓穴210组,单墓穴12个,室内穴168组,覆盖服务村民840多人,绿化面积达3000多㎡。

  “现在村民对于节地生态安葬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特别是村里的党员干部、老人,对建设生态公墓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如皋市丁堰镇皋南社区党委书记戴磊磊说。社区还配备专职人员加强对公墓日常管理,并安装视频监控,建立建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好逝者进墓登记台账。

  于此同时,针对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皋南社区成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修订红白理事会章程、红白事办事流程,设立《善行义举榜》,并挖掘现有资源,开辟为民服务新路径,2021年建成移风易俗堂面向全体村民开放。村民预约后,自带厨师、服务员,自购食材,仅需支付少许水电成本即可办家宴。目前,已为20多户村民办宴400桌,按每桌节约500元计算,累计节约成本20万元。

  茶馆变阵地,小场所发挥大作用

  “我们也是新的一代人,也要有新思想。”“不要为了点面子乱要彩礼,到时弄不好面子没有里子也没有了,做事要量力而行!”……皋南社区“港港经茶馆”里热闹非凡,雉水大妈们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及所见所闻,“港”了自己对彩礼的理解和子女婚嫁过程中对彩礼的做法。

  皋南社区在居民家门口设立了5处“港港经”百姓茶馆,在这里,书记、志愿者、老百姓们坐在一起“一杯清茶议乡话,乡村治理齐参与”的景象时常可见。谈规划、话发展、听案例……小茶馆不仅为群众提供生产生活中的方便,还给村里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类似“港港经”百姓茶馆的小场所还有很多,皋南社区建成了村史馆(长廊)、农家书屋、百姓大舞台等,围绕春节、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村晚”“乐一天”文化艺术节、农民丰收节等多彩健康的文化活动,增强乡村文化吸引力和感染力。倾力打造“有志在皋”志愿服务品牌,广泛开展村级文艺汇演、文娱活动“三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用先进文化浸润人、感染人,新时代文明新风飞入寻常百姓家。

  通讯员 陆慧 江南时报 王琦 殷再宏

标签:社区;乡风文明;茶馆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