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艺术大家,寻觅南京影脉 ——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周“文都话影”系列活动在南艺召开
2023-11-26 20:55:00  来源:江南时报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11月24日,由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与南京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南京广电集团、南京艺术学院联合承办的2023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周——“文都话影”活动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文都话影”活动分为:“寻觅南京影脉”学术研讨会和“电影表演大家谈”两个活动。整个活动回到南京电影发展的源起,回到南京电影人创作的历史现场,以寻觅南京影脉为生动、新颖的文化视角,以发掘新中国电影文化的传承脉络为理论思路,创新新时代中国式电影文化的研究方法,打造有温度、有纵深、有格局的电影文化。“寻觅南京影脉”学术研讨会以中国电影教育的开创者之一孙明经和新中国第一位女导演王苹为学术主题,探究南京电影的人民性基础。“电影表演大家谈”以传承电影艺术前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法和创作精神为核心,陶玉玲、王晓棠与南京艺术学院的学生分享了自己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经历。

  南京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颜一平,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张捷,南京艺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方,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电影家王苹之女宋昭,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经理、电影家瞿白音之子瞿向明,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影师应福康,江苏省话剧团原艺委会主任马昌钰,南京军区原前线话剧团演员张耐霞,南京大学教授周凯,南京电影协会秘书长周正,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吴冠平,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李镇,中国电影资料馆副研究员、策展人沙丹,南京金像摄影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石菁,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书记、教授董蓓,南京艺术学院口述历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余泳,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副教授张丹,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教师季晓宇等专家学者出席了“寻觅南京影脉”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捷主持。

  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历史悠长、底蕴深厚,此次将南京这座城市与电影的源头进行梳理研讨,探寻南京影人是一次重回经典并展望未来的重要之举。颜一平代表主办方致辞,指出南京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在中国式发展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担当。寻觅南京影脉不仅研究南京电影,也研究电影历史中的南京,不断让电影艺术发挥促进现代文化发展的功能。

  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历史悠长、底蕴深厚,此次将南京这座城市与电影的源头进行梳理研讨,探寻南京影人是一次重回经典并展望未来的重要之举。颜一平代表主办方致辞,指出南京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在中国式发展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担当。寻觅南京影脉不仅研究南京电影,也研究电影历史中的南京,不断让电影艺术发挥促进现代文化发展的功能。

  张捷指出,本次研讨对南京电影历史与文化脉络的回溯,最终融入到当代区域电影发展的图景中,“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引导。南京艺术学院承担着南京文化创新发展的重任,不断深耕南京特色、构建文化传承。

  王苹导演之女宋昭认为南京艺术学院的师生们聚焦王苹的研究非常深入细致,并期待新生代们能研究和理解老一辈影人的光荣历史和优秀精神。

  在24日晚的“电影表演大家谈”活动中,《柳堡的故事》《霓虹灯下的哨兵》主演陶玉玲,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野火春风斗古城》的主演王晓棠,以及中青年演员陶虹、李木子、张国强、张桐和南京艺术学院学生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与创作方法。活动分别由著名导演江平和策展人沙丹主持。

  江平首先介绍了陶玉玲老师的从影经历,渡江战役后陶玉玲跟随解放军南下,加入南京前线文工团主演话剧、电影。近90岁高龄的陶玉玲曾获得国家人事部广电总局授予的“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和获得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终身成就奖,是德高望重的中国电影前辈。陶玉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青年电影学生,要感恩生活,感恩人民,生活就是源泉,人民就会给予最好的平台。陶玉玲说道:努力、感恩、传承都是电影界重要的词语,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艺术的传承是没有句号的,要以成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做人民的文艺工作者为目标。

  江平认为,王晓棠是扎根人民的人民艺术家。王晓棠从自己是南京人谈起,如何扎根在人民?她分享了从影心得,指出借部队对指战员们的要求: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强调“努力”在扎根人民中的关键作用。她从自己童年时对战争的追问,讲到我们只有努力,才能够自强不息。王晓棠回忆起自己曾经拍摄的《海鹰》《鄂尔多斯风暴》《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影片的拍摄过程,指出了“人民”在艺术创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她以自己亲身经历中向大家举例:什么是“具体的人民”?她说:“年轻是了不起的,青春是可爱的。大家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要真正地为人民”。陶虹、李木子、张国强、张桐也分别从自己的创作经验出发,与南京艺术学院的学子分享阅读生活,联系观众,以人民为老师,以生活为参照,真诚、真实感受角色,塑造为人民的艺术角色。

  南京电影人的活动贯穿于百年中国电影史中,是具体推动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历史主体,是新中国电影教育的奠基者,是中国式电影文化发展的重要脉络。在筚路蓝缕的开创时期,孙明经将电影作为教育方式,留下了具有史学价值的丰厚影像遗产。新中国第一位女导演王苹,留下了《柳堡的故事》《霓虹灯下的哨兵》《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作品,承载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陶玉玲从南京军区到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创作历程。原籍南京的王晓棠从影60载,始终坚守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精神。他们都是南京电影脉络上的重要电影人,是中国电影文化传承不可或缺的精神宝藏。

  江南时报记者孙海燕

标签:南京;南京艺术学院;电影
责编: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