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3月18日,在古都南京的料峭春风中,由中国作协、江苏省委宣传部支持、指导,江苏省作协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江苏扬子江作家周盛大开幕,50多位国内外著名作家、学者、出版人,中国作协东西部文学协作单位代表等聚首世界文学之都、激荡扬子江畔,共襄这一属于中国文学的盛事,也为江苏文学镌刻下新的年轮。
作为江苏省作协的品牌活动,本届作家周将历时5天,受邀海内外作家将在南京的学校、图书馆、书店参加主题论坛、新书分享、对谈交流等近20场精彩纷呈的文学活动,3月的南京将因文学星光灿烂。
作为主办方代表,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常务副主席汪兴国准备了激情洋溢的欢迎辞。“在前两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得益于扬子江作家周这样的文学平台,世界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了江苏文学、中国文学,也让江苏作家、中国作家更好地走向世界,显著提高了江苏文学创作及传播在国际上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辨识度。江苏文学始终奔涌着丰沛的创造力,文学事业展现蓬勃生机、取得丰硕成果,文学苏军不断壮大、实力雄厚,已成为当代中国文坛的一支劲旅。”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真福诠释了以河流之名举办作家周的深刻寓意。“任何时代、任何地区的文学发展,都离不开充分的交流碰撞,离不开世界性的宏阔眼光和深厚传统的时代表达,离不开作家的艰辛创作和时代舞台的奔腾激荡。扬子江作家周是一个充分呈现江苏文学整体水准的平台,也是一个把江苏文学推向全国、推向世界的平台。”
于2019年举办的上届作家周适逢南京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文学之都”,时隔三年,南京已焕发出新的文学光彩。
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南京市文联主席陈勇介绍了南京文学之都的建设情况:既围绕重大主题、重大节点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用心用情用功为人民抒写、为时代讴歌,也让文都建设融入城市“烟火气”,让文学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既促进“文学+创意”“文学+影视”“文学+旅游”跨界融合,也注重发挥“文学之都”的纽带作用,通过成立地方首个国际文学交流中心,推进“国际文学家驻地计划”“文学作品翻译资助计划”等文学交流项目,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交流互鉴。
扬子江水春潮涌,江苏文学亦胸怀奔流到海的向往。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向扬子江作家周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她表示,走在时代前沿的“强富美高”新江苏在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精粹的同时,也真诚地渴望与世界分享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宝藏。希望通过本次作家周,进一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创作领域的作家交流创作经验、沟通思想情感,感知当下中国的传承与变化,更新对中国现实的认知;希望用文学连接天涯海角的作家和读者,让他们通过对话互相理解,形成共识;希望文学走向丰富多彩的文化现场,走向生动广阔的社会生活。“热爱文学的人是幸福的。”徐宁深情说道。
从北京远道而来的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代表中国作协向扬子江作家周的开幕献上祝贺。“作为文学大省,当代江苏文学更是中国文学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今的江苏作家群阵容齐整,实力强劲,雄踞于中国文坛,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期待,此次作家周将培植更丰沃的文学土壤,进一步扩大文学在不同区域、不同领域间的传播,加强文学事业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推动更多优秀文学作品“破圈”,走近人民大众,照亮日常生活。
李敬泽、徐宁、毕飞宇、孙真福和著名作家徐则臣共同为本届作家周启幕。
文学与河流也让世界的天空相连相通。本届作家周收到了海外著名作家的“云祝福”“云交流”。《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创意写作副教授娜奥米·伍德引用托尔斯泰的话——“文学应该预见未来,用自己那最美的、鼓舞人心的成果跑在最前面,就像它在护着生活向前迈进似的”,她希望文学能以自己的方式影响和塑造人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非洲诗歌节大满贯冠军、南非作家伊恩·伊沃克·罗宾逊表示,“不是我们踏入了河流,而是河流将我们融入其中”,“我们肩负共同的责任,谨记我们与地球以及江河的羁绊,希望我们的文学能为此服务,希望我们都能发掘自己与河流的联系。”
(记者 冯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