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回望历史上的南京江北新区,许多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富强、百姓安康,在革命中英勇斗争,在建设中挺起脊梁。
中国工人运动杰出先驱王荷波烈士,创办“远东第一大厂”永利铔厂的中国化工奠基人、爱国实业家范旭东……英雄烈士、爱国志士的事迹和精神,是珍贵的记忆和宝贵的财富,是激励江北新区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
今年,江北新区宣传和统战部、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新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荷风旭语》新媒体专栏,通过声音、笔触和镜头,传承历史记忆,感受英雄烈士、爱国志士的精神魅力,以及在他们的精神指引下,新时代新区人如何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的故事。
说人的故事
2022年4月22日,《荷风旭语》第一期栏目在“南京江北新区”微信公众号刊发。当天,庆祝南京解放73周年暨荷波志愿服务队授旗仪式也在江北新区举行。
旗帜飘扬,引领前行的方向。《荷风旭语》栏目以图文+音频的方式,每期栏目讲述一位江北新区典型人物的暖心故事,让文明宣传更加生动形象,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打造掌上文明课堂。
“大家提到江北新区,除了国家级定位和创新发展的基因,还应有浓浓的人文气息。”《荷风旭语》开设的初衷,就是打造一档能丰富城市精神内涵的新媒体品牌专栏。
如何定义一座城市的气质?榜样的力量撑起城市精神脊梁,在江北新区这片饱含红色记忆和先辈不朽事迹的土地上,奋进、勇敢、担当已成为最鲜明的城市品格,“有事一起扛”,“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精神处处彰显。
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面前,“我离得近我来当志愿者”,“我是医护人员,我有经验”,“我是党员我先上”,新区上下守望相助,挽紧臂膀,筑牢铜墙铁壁的防线,与看不见的病魔勇敢搏斗。
每一位新区人自觉将好人之善、好人之真、好人之美融入日常生活,共建共享幸福新主城。“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江苏好人”“南京好人”,一个个鲜活的新区人,用凡人善举的文明光辉树立起一座座道德标杆。
“就说人的故事!”编辑记者同事们很快在栏目内容形式上达成一致,点滴暖流汇聚精神力量,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更能代表和体现生动的场景,人物故事可读性更强,文章影响力更大,新区文明火种才能播撒到更远的地方。
见文如见人
以音频+新媒体推文宣讲人物故事,体现城市精神品格,同时,在“南京江北新区”公众号定期发布专栏,这样的宣传方式在全省全市乃至全国范围内是比较少的。
30期栏目,《荷风旭语》共采访了35位嘉宾,主人公们身上散发出的朝气、勇敢、坚韧、智慧、热情、友爱等正能量,都让栏目组的编辑记者深受感染。
在栏目开设初期,偶然的机会,《荷风旭语》栏目采访到长期帮扶新区残疾人创业就业的“太阳花”残疾人之家负责人朱军林,因为感同身受,她知道残疾人就业之路有多辛苦,于是她一直致力于帮助残疾人自主创业、就业,在劳动中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自信,品尝普通生活别样的甜。
超乎想象的是,残疾人们通过劳动收获的信心和喜悦能量巨大,制作手工布艺、缝制方向盘皮套,看似简单的工作,残疾人们都极认真地对待,在得到劳动报酬,得到点赞好评后,他们也在悄然改变着自我:有的从不爱说话到变成“话痨”,有的从自闭消极到成为镜头前滔滔不绝的带货主播,有的还因为洗车认真仔细,周围的洗车中心“高薪”来挖人。
残疾人身上这种巨大的改变,成为了当期栏目的主题。为了体现冲突性,栏目标题设置为“他们坐在轮椅上,‘走’不寻常的路”,也体现出残疾人和自身先天不足抗争的勇气和精神。
在采访写作过程中,栏目组没有禁锢在朱军林丰富而充满曲折的创业历程中,而是着重体现残疾人们付出劳动、解决困难、得到好评、收获自信、加倍付出的正循环心灵体验,从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的故事,细节展现一颗颗柔弱的内心逐步变得坚韧自信的过程。
文章被学习强国江苏平台选用,在新区残疾人之间也广泛转发、点赞。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荷风旭语》栏目发布至今,收到了不少网友的意见建议,栏目组也把及时回复网友留言作为核心工作之一,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文章《面对疫情,网格员“准爸爸”这样选择......》中,网友@abc说,新时代不应该鼓励这样不人性的宣传,这是工作不到位的表现。对于网友的不解,栏目组很快留言回复,连续突发的疫情,主人公和社区单位都措手不及,才导致网格员“准爸爸”持续坚守岗位。网友@MR汪汪则说,以上的留言能被展现出来,深深地感受到了江北新区的开放与包容。
半年多来,栏目组和许多网友已经“交往”成了朋友。栏目组邀请热心网友线下见面,聊聊栏目的未来发展,当面听听大家对栏目的想法。我们还曾在留言区挖掘到新区百姓身边的典型人物事迹,一些文章中提及的现状问题,我们还会在留言区统一解答。
每周五一早,《荷风旭语》栏目已经成为大家固定阅读、收听的“文明早餐”。在先辈精神力量的感召下,新区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参与到文明建设的实践中,经济建设和城市文明同步发展,激发出新主城蓬勃向上的力量。 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