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面对外来人口多、结构复杂的安置房小区,如何通过城市治理实现美丽家园建设?4年来,南京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明义社区的成长经验给出了答案。
明义社区位于南京市最大保障房岱山片区东北部,辖区常住人口10219人,其中50%左右是流动人口,辖区内有学校、医院、派出所等企事业单位以及2家商业综合体和400余家沿街商铺。自2019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建设“美丽家园”行动计划正式启动以来,明义社区融汇多方资源,为片区整体生活品质的提升贡献力量。
公众委员“一对五”协力推进
集聚各类社会组织及各行专家代表的公众委员是社会治理的“智囊团”,邀请公众委员深入基层讲解引导、分工落实问题解决,是明义社区卓有成效的举措之一。
长500米、包含53家商铺的西柿路原本是社区一条卫生环境并不理想的商业街,经市区街公众委员的实地考察、意见收集,社区采取“一对五”(1名公众委员负责5家商户)的工作模式,引导商户进行垃圾分类、整治环境。
在公众委员、社工、志愿者的协力推进下,清新自然的彩绘墙、生机盎然的绿色植物、设计别致的墙面侧招等元素不断汇入,实现了商户店面设计的协调统一,大大提升了西柿路的颜值。此外,社区在商业街打造慧生活服务中心,分别设置垃圾分类智能投放区、会员积分兑换区、环保宣教区等,使这里逐渐成为居民绿色生活的中转站。
2020年底,“西柿路公众参与生态街”通过南京市城市治理委员会的验收,成为南京首条公众参与生态街;2021年,该项目入选南京市“公众参与”标准示范单元。
“生态街的创建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应对挑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联合国南南办对该项目予以了充分的肯定。
与学界携手共商治理
应对社会治理难点和琐碎矛盾,学者的研究经验与智慧能为社区工作者提供系统、科学的指引。
明义社区聘请省公安厅心理专家张纯以及南航人文学院副教授邱建新加盟社区基层治理专家工作站,于2020年10月成立“邱建新基层治理工作室”。专家学者到基层授课指导,从心理学、危机应对等多学科知识出发,为社区管理工作夯实了理论根基,也为年轻社工有效进入工作角色制定了实操性强的“应对模式”。
在专家学者的指导培训下,整合社区、院校、派出所、检察院、居民志愿者等各方力量,以“12345工单”“信访维权案件”为切口,通过联席会议、公益听证会等多种方式,将矛盾纠纷全过程纳入可控范围。
至今,社区已举办公益听证会8场,化解矛盾近120余项。明义社区优秀网格社工王维强告诉记者:“随着越来越多的矛盾得到改善,我们今年到千家万户走访时,听到更多的是居民的夸赞声,而不是抱怨声。”
居民议事实现共治共享
2019年8月,明义社区成立“美丽家园议事会”,来自雨花台区住建局、政协委员、社区民警、党员群众等代表定期相聚“圆桌会议”,就关系社区公共利益的难点问题讨论对策。
截至今年5月,社区召开议事会21次,共解决社区问题126件,涉及基础设施完善、环境综合整治、物业水平提升、邻里纠纷化解等多个类别。电动车进楼栋的问题就是其一。
明义社区多为高达30多层的楼房,电动车被随便塞进楼内充电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美丽家园议事会”邀请社区每栋楼派出一位居民代表,集体走访考察提出改善建议,并最终决定为社区新建7处充电桩棚。
“现在社区楼内已经没有电动车的踪影,甚至如果有居民想偷偷把电动车推进楼,发现的邻居会主动站出来制止这种危险举动。”社工说。
根据圆桌会议建议,明义社区还为辖区60部高层安装智慧管理系统,监督提醒居民不文明行为的同时,还能实现智慧救援。
由最初居民被动邀请参与议事到如今主动加入议事,“美丽家园议事会”的成效日益显现,它激发了社区的自治活力,以居民议事“小杠杆”,撬动了社区治理“大格局”。
志愿服务延伸社区管理触角
“志愿者就像是我们在各个小区、楼栋、楼层的眼睛,我们借助他们发现问题,也通过他们将问题解决和相关政策宣传落到实处。”据介绍,社区的基层社工目前共有10人,管理服务10000多的居住人口以及400多家商铺不免捉襟见肘,而200多名志愿者的存在,壮大了基层治理的力量。
两年来,在一场接一场的网格活动中,社区涌现出一批以喻定远、梅龙友为代表的社区领袖,在他们的带领下,社区成立了党员先锋服务队、网格志愿服务队、阿莱帮帮团、红色物业志愿队等10支志愿服务队伍,他们深入社区开展政策宣传、安全巡逻、环境保护、疫情防控等工作。
“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社区建设中来,形成全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强大合力。”明义社区优秀网格社工王维强说,他所负责的园区内的核酸采样点工作,都是在居民志愿者的维护下进行的。
(记者 张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