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至10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约而至。作为全球顶尖的开放平台,进博会上集结了一批批最新的产品、技术和服务。11月8日下午,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带队参观进博会展馆。
在进博会场馆内,诸多外资企业亮相,为将来在中国本土化创新、规模化发展以及拓展更多中国合作伙伴打下基础。
在世界领先的工业气体公司美国空气产品公司展台前,罗群与相关负责人交流,仔细了解了公司在发挥氢能技术特长方面的举措。本届进博会还首次设置了集成电路专区,集聚全球优势资源,构建集成电路产业链生态,致力于为中国市场解决高端芯片短缺等“卡脖子难题”。 在德国科技巨头贺利氏集团展台前,企业负责人展示了集成电路领域的多种关键材料和技术,以及贵金属循环利用、高效光伏电池浆料、紫外杀菌等设备。随后,在国家会展中心现场,江北新区与渣打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
以进博会为契机,更多优质企业、优质项目和投资机构齐聚黄浦江畔。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营商环境推介也走进了进博会。11月8日下午,“共享一体化机遇,携手高质量发展”南京市高质量发展投资环境推介会在上海举行,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潺嵋出席并作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营商环境推介。
2019年8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南京片区39.55平方公里全部落入江北新区,新区正式迈入了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级自贸区“双区”联动发展的新时期。推介会上,陈潺嵋从“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风景秀丽的生态之城”“群贤毕至的人才高地”等方面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扬子江边快速崛起的现代化新主城。
近年来,江北新区创新的底色日益鲜明,创新资源的汇聚效应愈发显著。江北新区先后与全球30多个国家地区深化合作,落成了剑桥大学建校800年来唯一在境外设立并以学校冠名的科创中心;启用了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产业化基地;揭牌了南京生命与健康协同创新中心等。全域范围内,累计备案新型研发机构76家,12家机构入选全市高水平培育新型研发机构榜单,位居全市首位;构建了“创新有主体、产业有方向、孵化有生态、服务有品质”的“121”创新社区,大力营造适合企业更快更好发展的生态圈。
近年来,江北新区主导产业方向明晰,产业动能强劲。“芯片之城”建设过程中全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建设EDA技术创新中心,集中力量实现EDA工具国产化,现已经集聚上下游企业500余家,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基因之城”打造以基因和细胞为引领的生命健康产业高地,目前已落户900余家大健康产业链企业,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拥有重大新药创制项目20余个,在研I类创新药百余个;“新金融中心”建设方面,集聚了包括工银投资、国投创新基金等一批龙头机构和项目,集聚了各类金融机构937家,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517家,认缴规模近5000亿元。
近年来,江北新区抢抓国家级新区叠加自贸区发展的新机遇,不断释放制度创新红利。新区连续出台了支持南京片区高质量发展“1+9”政策等共计141项改革措施,致力于打造与国际高标准规则要求相适应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新标杆,目前已形成100多个体现首创要求的改革创新成果;同时,先后开展“证照分离”全覆盖试点、全国首创“基础+特定”资质企业备案新模式、打造全国首个法治园区等等。
在江北新区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优质企业、优质项目已纷至沓来。活动现场,江北新区共签约14个项目,总投资额近200亿元。这些项目的落户,不仅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金融、智能制造、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全产业链纵深发展持续赋能;也将为新区集聚更多优质创新资源,打造国际创新策源地注入新鲜“血液”。
通讯员 王彤(新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