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群众更紧密!浦口康居集团推行定期“入户走访”制度
2021-10-27 16:39:00  来源:江南时报  
1
听新闻

巩固保障房片区共有成型交付小区5个,提供房源14458套,目前居住人口共约3万人,是南京浦口区最大的安置片区。

面对如此庞大的管理体量和拆迁安置人群的特殊性(老年居民偏多、保留拆迁前的诸多生活习惯),康居集团充分发挥“网格”作用,在保障房小区创新探索管家“一对一”服务小区住户的“管家式”服务体系,推行定期“入户走访”制度,明确集团分管领导每季度一走访,康和物业领导班子每月一走访,小区物业负责人每周一走访,楼栋管家每天走访的考核要求,确保全年走访率100%,自2018年实行以来共计解决了居民诉求13306件。

今年以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通过对小区居民意见建议的收集,康居集团梳理群众意见建议上千条,确定实施“为民办实事”事项13件。

“疏导结合”——解决电动车充电难题

电动自行车是保障房小区居民日常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高层住宅小区电动车无处充电、“上楼”充电、“拉线”充电都是康居集团在入户走访中接到小区居民反映最多的问题。

为方便居民日常充电,解决违规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康居集团整合小区空置用地,在滨江馨园、滨江嘉园、滨江和园等5个保障房小区建设非机动车棚213个,安装充电桩441组,共可提供充电插口4400个。补齐硬件短板后,康居集团康和物业通过日常对居民操作充电的协助指导、对居民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对违规充电的巡查管控等措施,疏堵结合,逐步消除居民对非机动车充电的投诉和电动车停放充电的安全隐患。

“节能环保”——照亮小区居民回家路

“一栋楼住这么多人,楼道灯使用频率高,也容易坏”“人一多灯一开一关的,公摊电费会不会高?”“我们老年人眼神不好,晚上楼道灯要能再亮一点就好了。”这些都是康居集团在入户走访过程中听到的声音。

随后,康居集团现场考察了多个商品房小区、商业办公楼,以滨江馨园小区为试点,开展小区节能照明系统改造,在小区地下车库、楼栋走道引进了一种不用出声、不用触摸,通过红外感应人体、物体,瞬间提高照明亮度的LED智能感应灯,相比普通白炽灯更加节能、环保、寿命也更加长。“装了新的照明灯之后,感觉整个小区都变亮了,不用出声就可以开灯,晚上出门回家更方便了。”这是小区居民对小区照明系统改造的普遍评价。

“科学治理”——垃圾分类更加入脑入心

为积极响应南京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号召,康居集团康和物业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职责,完善小区垃圾分类亭房建设,规范垃圾分类投放引导,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等系列工作。

开展垃圾分类,在有效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同时,也或多或少给居民带来了一些困扰,“垃圾集中堆放,垃圾房会不会有异味?”“垃圾亭房老年人不会用怎么办?”“垃圾四分类不会分怎么办?”…

为解决居民这些疑虑,康居集团在每个收集点位都安排了一名督导员,现场指导居民垃圾分类,督导员每天将亭房打扫三遍、垃圾桶消毒三遍,每个点位还安装了空调、洗手池、灭蝇灯,配备了清香剂、洗手液,整个亭房闻不到一点异味。

为进一步帮助小区居民掌握垃圾分类知识,集团不仅将垃圾分类宣传纳入入户走访宣传工作,还通过魔术、小品、有奖问答等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2021年以来共已开展23场,现在连小区6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准确说出厨房剩菜、空饮料瓶、废纸盒子分别都是什么垃圾。

近期,康居集团对保障房小区入户走访制度进行了优化,明确80岁以上老人、党员户、新迁户、困难家庭大病群众、矛盾纠纷较大群众、红白喜事及突发事件突发户“六必访”。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对“六必访”住户的政策法律宣传、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解、群防群治联防、环境卫生治理、服务事项代办、重大节日慰问等服务工作,逐步实现从“群众找我”向“我找群众”,从“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的转变。

标签:
责编:殷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