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邺区人大沙洲街道代表组为疫情防控支招
提高工地工人居住条件、应用更多智能防疫设备……
2021-03-12 21:29: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琳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在南京建邺区58同城的在建工地前,三块防疫宣传牌十分显眼。“工地现有200多名外地工人,以江苏省内居多,外省的多来自低风险地区。”项目甲方土建经理周树堂向前来调研的20余名建邺区人大代表们介绍,针对节后低风险地区工人返宁,会请其出示苏康码和14天行程码,均为绿码方可到岗。

  当前形势下,疫情防控仍不可松懈。3月12日是农历正月最后一天,建邺区人大沙洲街道代表组举行视察调研街道疫情防控工作座谈会。座谈会之前,20余名人大代表走访辖区58同城工地、清荷北园社区,为辖区疫情防控工作出谋划策。

  6处保障房片区装上红外测温“黑科技”

  “以前是工作人员手动测温,很累,人多时往往忙不过来,装上红外测温设备后轻松多了,不管居民是步行通过还是骑车穿过,或者多人同时经过,都能准确量出体温。”在清荷北园小区门口,一台红外测温智能设备引起了代表的注意。清荷北园社区党总支书记丁永健介绍,清荷北园小区现有1.2万人,三分之二为租户,外地人口数量较多。他记得,今年大年初六小区迎来住户返程高峰,一天内拎着行李箱进入小区的达到500多人,“全靠这套设备帮了测温大忙”。

  据介绍,这种红外测温设备一套价格约10万元。去年,沙洲街道6个保障房片区已全部由政府分别配备这种智能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的防疫工作量。

  160块疫情防控流程和指南牌竖立小区出入口

  在清荷北园等小区出入口,都能看到竖立于门口的疫情防控流程和指南牌。据介绍,沙洲街道下辖12个社区和5个民生办(原行政村),街道共制作160块门岗疫情防控流程指南放置于小区和长租公寓门口,将疫情防控相关流程告知进出人员。

  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唐盛春介绍说,今年1月以来,街道共排查梳理各类重点人员5424人,其中排查国内中高风险区域来宁人员3825人,境外入境人员1559人,中高风险城市低风险来宁人员已做核酸723人,做到了应检尽检。“闭环管理、隔离规范、一人一档、建立微信群等管理措施,有效保障了对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的规范管理。”她介绍。

  除58同城工地外,沙洲街道另有工地38家,节后已复工26处,工地人员总人数达1945人。辖区还有“九小场所”1167家、寄递物流24家、废品回收站1家。

  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人员透露,综合行政执法局共出动397人次重点检查在建工地每日防疫物资储备情况,督查工地做好日常防疫工作及台账登记;因境外疫情持续蔓延,街道对涉及进口的快递及物资寄递物流和废品回收站也进行了重点防疫宣传和检查,督促相关人员尽快做核酸检测。

  人大代表为辖区疫情防控支招

  座谈会上,人大代表们肯定了街道在疫情防控中所做的大量工作,也结合现场调研和平日观察,为街道今后的疫情防控献计献策。

  “基层疫情防控往往出现大量人力的重复工作,这种工作能否更多地由智能设备代替?”清荷北园社区的红外测温设备引发了建邺区人大代表周作建的思考,他提出了进一步推广智能化防疫设备、减轻人工防疫压力的建议。“拿人脸识别智能测温终端设备举例,不仅能够自动测温、人脸识别、认证比对,还有验证健康码等功能,可以有效减轻基层人员的疫情防控工作量。”

  “目前国外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对境外来宁人员的管理可能将是社区后面需要特别注意的。”人大代表杜国平提出。

  人大代表钱年华呼吁关注弱势群体。他曾去部分工地调研,发现工人们的居住条件、卫生情况等不尽如人意,他呼吁企业、政府加大对这一群体的资金投入。这一提议得到了代表刘志军的赞同,他同样建议提升工地工人的居住硬件条件。

  人大代表陈维亚曾在农历年前去清荷北园社区慰问困难老人,对该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印象深刻,她点赞说:“清荷北园社区人多而杂,社区在管理、防疫落实这块确实花了不少心思。”

  李春景代表则提出小区疫情防控不能流于表面化的警醒,“目前仍有部分工作人员测温、登记等措施敷衍了事,应加强督查,把该做的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做细。”

  (张琳)

 

标签:保障房;疫情防控;黑科技
责编:于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