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一辆三轮车,两个垃圾桶,一个喇叭,每天早晨 7:00 — 9:00,下午 6:00 — 8:00,每天准时的出现在巷子里,居民纷纷把分类好的垃圾,挨个的投放在桶中。2月5日上午,记者在秦淮区高岗里的小巷里,看到了这一幕。
据了解,南京秦淮区双塘街道高岗里社区现存在最大的棚户区,两边道路狭窄,大车子进不去,如何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垃圾?这是他们唯一想到的最好办法。
《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已有百天。记者获悉,秦淮区双塘街道第二批60%小区和40%小区“撤桶并点”全面展开,垃圾分类工作再次取得明显成效。
如何做到的?据了解,双塘街道在推进垃圾分类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一户实名、一袋分类、一日两投、一人督导、一卡注册、一牌公开、一表公示、一号监督、一月评比”的“九个一”垃圾分类“双塘模式”,探索创新“垃圾分类实名制”新举措,大大提升了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积极性。
双塘街道垃分办主任芮行坤介绍,双塘街道高岗里社区荷花塘片区作为秦淮区最大的棚户区,由于内部街巷狭窄,错综复杂,居民投放垃圾不便,也不好设立固定投放点。对此,街道采用流动垃圾收运车,每天早晚定时定点在街巷穿梭,收集居民的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不仅成为荷花塘片区居民的一个日常,还进一步提升了居民的分类意识和分类习惯。
高岗里社区5000平方米的范围内住了2800多户居民,多条小巷的宽度只有六、七十公分,普通的垃圾收运车根本进不来。“通过垃圾分类工作的不断创新,街道辖区的厨余垃圾日产量逐步提升至现在的8吨左右,居民分类意识不断提升。”芮行坤说。
据介绍,南京市4219个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3071个小区建成6483个垃圾分类收集点,60%小区建成垃圾收集亭(房),使用率达95%以上。此外,全市厨余垃圾收运车增加了200余辆,日均收集小区厨余垃圾733吨。
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