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叶花园小区响起了“劳动号子”
2020-11-17 19:5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 殷文静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记者 殷文静)由南京市文明办、宁波银行南京分行和江南时报共同推出的“社区红”活动,今天聚焦南京市雨花经济开发区金叶花园社区。

  在南京雨花经济开发区金叶花园小区活跃着一支远近闻名的文艺队伍,他们经常在社区表演《劳动号子》和《旱船》等节目,深受社区群众的欢迎。

  这支队伍的“引路人”,是雨花经济开发区退休老师孙学军,1940年出生的他,今年已经80岁了。2006年,他主动请缨,到社区筹备办报到,创办了金叶花园文体队,成为雨花经济开发区第一支文体队。

活化“民歌民俗”

  当时文体队活动资源还不充足,有些活动费用都是孙学军自掏腰包,先行垫付。2008年,已快古稀之年的他还自学电脑操作程序,在节目编制、歌词编写、配乐编排操作上成为“能手”,不仅为文体队提供方便,还不忘以老带新,为文体队培养“接班人”。

  2008年他开始编排《劳动号子》这一来自开发区本土的乡土民俗节目,这也是他汇编的《雨花经济开发区民歌》中的一首,他觉得乡土文化,不只是吹吹打打,唱唱跳跳,关键的是让我们地方的民俗民歌“活”过来,传承下去。

  孙学军从一句一句地找回完整的《劳动号子》,一处处找到传唱人,一段一段地演唱。在他的带领下,金叶花园文体队终于推出《劳动号子》,插秧、割稻、打麦子片段完整。金叶花园小区居民都高兴地说,那丰收场面又让自己回到了从前,看到了年轻的自己。

  《劳动号子》2008年获得南京市人社局举办的全市老年人才艺大赛一等奖,同时受到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并采访,并在中央电视台相关频道播放。他还组织编排了板桥地区传统节目——非遗节目《旱船》,一班“老胳膊老腿”,硬是把划旱船每个细节每段情节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让过去只有在春节才上演的传统民俗节目,搬到了小区文化广场上。

  《旱船》成了金叶花园文体队的看家品牌节目,多次被外请到外区和外单位表演,其中在市一级演出2次,区一级演出2次,街道一级演出8次。

深耕“板桥河”

  由于孙学军爱写文章,被细心的时任雨花经济开发区分管文化的副主任俞建宁发现,邀请他参加雨花经济开发区文联,发挥其爱好历史,讲好家乡故事的余热作用,鼓励他参与地方历史文化资料汇编。

  《板桥河文史》,他足足用了3年时间。孙学军千里单骑,不辞劳苦,风雨无阻,手绘地图,拍照记录,打字汇总。70多岁只身骑自行车8次去长江入江口,十几次寻找位于牛首山附近的发源地,无数次走在板桥河大堤之上,找遍了板桥河所有支流的源头和流域内所有水库,弄清了板桥河的长度,纠正以前误认的发源地。同时,搞清了板桥河的历史变化以及变化的根本原因、科学原理;搞清了板桥河所有桥梁的历史和现状。

  最终,这本近10万字的手稿,变成了厚厚的一本《板桥河文史》,既有地方文史传说故事记述,又有板桥河流域自然地理记载,还包括了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历次汛期水患真实记录,成为了解板桥河历史的必读书,附近街道和当时雨花台区水利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也赞许。

  2018年,78岁的孙学军老师主动参加雨花台区“砥砺奋进40年的雨花故事”征文活动,荣获了二等奖。

标签:经济开发区;号子;南京市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