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9月23日,南京市建邺区沙洲街道举办“搭建平台 推进创业就业 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市、区政协委员、街道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创业就业高层次人才代表及相关专家等多元主体参加。会上,与会人员围绕区、街目前创业就业现状,从体制机制、政策扶持、技能培训、创业服务等方面,纷纷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潮妈课堂,促进女性就业;文化为媒,架起创业桥梁;技能课堂,提供就业培训;资源共享,开展就业服务……沙洲街道中胜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结合居民构成特点和资源优势,致力于打造侨务品牌特色社区,根据居民实际需求开展了四类技能培训。与会人员实地视察了中胜社区劳动保障站创业点,对社区“艺海拾珍剪纸班”、“墨香书画社”等侨眷团队的作品表示出了浓厚兴趣,对社区创业就业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也表示了认可。
座谈会上,街道人才及劳动保障部相关负责同志向与会人员汇报了街道搭建平台、推进创业就业工作情况。据介绍,沙洲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所下设11个社区劳动保障站和5个民生办劳动保障站,配备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42人,近两年来,实现新增就业人数7000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00人,帮扶困难人员再就业80人,培育自主创业人才1360人,引导大学生创业150人,创业带动就业6500人,大学生成功就业801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60人。
“希望有相关部门能够统筹产业划分,让同类型或上下游企业能够有更多的交流,增强聚集效应。”创业就业高层次人才代表周靓建议。
“企业积极发挥示范效应,吸引更多的潜在人才,政府在政策方面也要持续增强竞争力。”人才代表范强则表示。
“企业、政府要畅通沟通渠道,双方完善提升价值”“要加强‘文化人才’相关政策扶持,解决‘人才匹配度’问题”“要在细节上做好服务,同时关注就业能力弱势群体,提供更多培训及平台,加强企业的法律法规宣传”……创业就业高层次人才代表及区政协委员都围绕此次主题发表了意见。
随后,与会专家,区政协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区政协委员陈秀竹围绕“七有”课题调研,结合街道沙洲创业就业工作进行了点评,他说:“创业就业更应该分开进行讨论,街道要依据产业集聚特色打造载体,从务实角度做好培训等各项具体工作,同时做好家门口特色服务,形成推进落实合力,激发创业就业活力。”
“推进街道创业就业,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来抓。”街道政协工委主任杨卫华表示,街道将积极‘动脑筋、想办法’,结合街道特点、寻找街道优势,做好创业就业摸底、宣传、培训等各项工作,解决目前“有岗无人上”“人员积极性不够”“帮扶政策落实难”等问题。
会议最后, 区政协副主席王善坤提出要求,他指出,“无就业,无民生”,就业仍是国家目前最首要的任务,民营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对国家非常重要 政协作为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更应发挥联系广泛、渠道畅通的优势,让企业能够坐下来畅所欲言,与政府相互交流,凝聚共识,共同营造创业就业更优环境,吸引人才,推动创业就业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刘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