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今年以来,浦口区司法局结合职能工作主动谋划、积极探索,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建设在促进基层善治中的作用,以法治力量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
一是变“请进来”为“走出去”,培育村居法治文化队伍。注重培育文艺演出队伍,充分激发全区乡贤成员、摄影书画爱好者、非遗传承人等热心公益事业的团体和人士参与到乡村法治文化建设中,结合浦口特色文化底蕴加强创作,为百姓带来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作品。其中,星甸“爱星”法治文艺演出队长期活跃在基层,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有着较高的演出水准。注重培育普法讲师队伍,组织全区“七五”普法讲师团和“普法惠民大讲堂”讲师团,建立不同对象、不同领域的36项“普法菜单”,让村居工作人员和普通群众以“看菜点菜”的方式,逐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注重培育普法志愿队伍,选拔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优秀志愿者260余人组成高校志愿者服务团,利用周末走进村居社区开展法治宣传,走进校园课堂为学生带来情景剧表演。截至目前,高校志愿者共开展法治活动1732次,时长达7832小时。
二是变“普通人”为“明白人”,根治群众法治文化信仰。通过培育村居循法而为的“明白人”,逐步培育群众形成法治思维、养成法治方式,调动群众参与自治的积极性和践行德治的自觉性。以法律宣传提升法治意识。按照“当好总导演、演好群口剧、唱好独角戏”的工作思路,搭建媒体、阵地、授课、活动、考核等五大平台,积极开展精准普法,提升法治意识。以法律服务感受法治实惠。以“村居公共法律日”“法律六进”、法援惠民生、下沉网格等活动为载体,把法律援助、公证服务、人民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不断增强法治获得感。以法律扶贫增强法治信仰。发动律师和司法干警与贫困户结对帮扶,重点对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疫致贫、因学致贫的家庭精准帮扶,使帮扶对象自觉尊崇法治、信仰法治。
三是变“单一化”为“多元化”,打造乡村法治文化品牌。加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全区形成了以法治宣传教育中心为龙头、“一村一阵地”“一街一品牌”的阵地建设架构,营造了良好的“出门有法、抬头见法、遇事找法”的社会环境。同时,发挥阵地聚合效能,积极打造“凤凰法治文化小镇”。营造浓厚法治文化氛围,依托政务微博、微信、电视台、电子显示屏等新闻媒体,针对不同时间节点开展各类法治宣传与以案释法超过8000余次,形成全天候、立体式新媒体法治文化阵地。开展法治惠民服务活动。近年来,持续举办“美好生活 德法相伴”“法润浦口 春风行动”等系列法治文化活动520余场。在全区开展“明珠先锋——支部共建律农携手 法律服务乡村振兴”专项行动,积极发挥党员律师特长优势,为村居工作人员开展法治培训、为群众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为农村经合组织做好法治体检、为村居合同订立做好合法性审查,逐步推进法治文化向生产、生活等领域全方位影响和渗透,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杨 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