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仪式的背后 ,是武进精心布局风口产业下的一盘大棋。
蛋白质药物生产基地项目由深圳普罗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蛋白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罗永章领衔,致力研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重组蛋白质药物。
“被资本看中的项目一定不会差,我们一直和多家基金公司、创投公司保持合作。”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招商局局长牛明透露,项目信息最早来源于深创投和伟驰基金,“深创投持续跟踪普罗吉多年,对其技术先进性、团队执行力都十分有信心。资本的敏锐嗅觉与专业判断,为我们快速跟进打下重要基础。”
从接触第一手信息,到最终达成签约意向,用时不足百日。高效率背后,是招投联动、产业土壤、营商环境叠加驱动。
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武进区以江苏国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伟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国资平台为媒介,积极探索“招投联动”模式。武进区、西太湖分别设立100亿元、35亿元规模母基金,并与一批头部创投机构成为“合伙人”或缔结“核心朋友圈”。在资本的“嫁接”和“鉴定”下,精准抓抢项目,为武进招才引智,引发产业的“虹吸效应”。
在西太湖产业园区,医疗健康产业作为“1号产业”投入打造,现已集聚医疗器械相关企业500多家,二类及以上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超550张,拥有六大特色子产业群,同步布局细胞治疗新赛道。
“这里完整的产业配套,对我们构建企业生态非常有吸引力,产业园区还设置有省药监局审评核查常州分中心,为项目后续的落地和投产都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深圳普罗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国栋在比较多个候选地后,选择落户武进。项目落地后,常国栋体会到武进给到创新企业的远不止资金支持,“我见识到了什么是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服务,有这样的‘合伙人’让我很踏实。”
武进服务企业,注重“用户体验”。事前“靠前服务”、事中“周到服务”、事后“跟踪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一项一项工作都是用心用情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在办证审批、验收发证环节,几乎可以做到“最短时间、最简流程”。“拿地即开工”、“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建成即投用”……集成化服务“组合拳”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目前,蛋白质药物生产基地的建设已在筹备,预计明年初开工、2026年投产。项目布局涉及肿瘤、肥胖、退行性疾病等多个研究领域,全部产线达产后年销售收入有望达到百亿元,为常州乃至江苏生命健康和合成生物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有力支撑。
在武进,说起新能源,绕不开理想汽车。
9月25日,理想汽车第50万辆量产车在理想汽车常州智能制造基地下线,成为国产新造车势力中第一个达成量产50万辆的车企。这距离理想正式投产还不到四年的时间。2015年,理想汽车创立品牌,2016 年,武进产业基金就参投理想汽车 ,并把理想首家工厂引入武进,成为理想最早的合伙人之一。
如今的武进,已集聚形成了以上游的汇川技术、中游的理想汽车、下游的万帮数字能源为典型代表的全产业链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起势。
今年以来,在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生产基地的汇川新能源(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已连续三次增加产线、扩大产能。每次扩产,单月就能增加5万多台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能力。
总投资2.5亿元的恩迪汽车舒适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总部项目本月即将竣工。目前公司人员配置近500人,产值在两到三年内可以达到20到30亿元。
在江苏众信联合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年产450万套的汽车零部件项目,预计明年5月正式竣工投产。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副总裁
杜雷
江苏恩迪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沈高
江苏众信联合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
截至目前,武进区已落户投资额超5000万元以上新能源产业项目共26个,投资总额199.76亿元,其中,投资总额超10亿元以上项目5个。
今年武进区还创新成立了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招商专班,按区位和产业链条大类初步划分了5个片区、8个产业链条,整合各乡镇资源、明确分工,各自深耕产业链细分行业。透过这张版图,武进将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资源高度聚合、有机联结,让新能源产业源源不断为武进乃至全市的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能。
武高新针对理想汽车的供应链体系、国经公司利用基金朋友圈,来提供核心零部件项目的信息来源并帮助对接,再分头匹配相应载体和支持政策措施,聚焦特定领域开展项目对接,为武进区产业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能。
日前,《武进区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生态工作方案》出炉,从产业、创新、资本和政策等层面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生态系统。
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这种引资引智产生的“高峰高原”是武进多维招商的结果,也是让项目聚集的大方向之一。今年1-8月,武进区完成实际到账外资4.3亿美元,总量和进度居全市前列;已落户投资额超5000万元以上产业类项目共69个,其中,投资额超10亿元或1亿美元的项目8个。
近年来,我们以“一个重点产业、一个专项规划、一批产业链企业、一个产学研平台、一批产业合作基金、一揽子产业政策”的思路,精准支持智电汽车、工业机器人、医疗健康、集成电路等产业发展,打造了最优产业生态、创新生态。为全市冲刺“GDP万亿之城”把稳项目龙头、筑牢产业底盘、建强经济支撑。
邱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