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斌.JPG

赵启斌书法创作札记|略论书法创作的文化修养、内容及心态

赵启斌从对书法艺术观念的理解来看,书法的本质应该是一种精神的还原与净化,是书法家个人内在情感的自如呈现和文化观念的抽象表达,也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目前的书法创作,诸多见诸于媒体、专业期刊和展览中的不少书法作品,由于多关注书法的艺术性,多从书法创作的艺术形式感受来看待书法创作,由于缺乏应有的思想深度、情感深度、文化深度,因而一些作品往往给人苍白无力、精神贫弱之感。如张旭所言,只有将一切喜怒哀乐、所接触的自然、人事的方方面面,经过自我的体验、把握、体悟“一寓于书”时,也才有“书” ,也才能进入书法创造的大成境地、书法创作的自由国度。

与林树中师留影.JPG

积小流而成江海——赵启斌美术史论研究刍议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启斌从1993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正式踏进中国美术史研究领域已经有二十一年了。从启斌近年的研究成果看,在当下中青年学者中可算是凤毛麟角,尤为值得称赞,我结合他的经历和他的研究专题,将他的美术史论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关于海外藏中国绘画方面的研究。根据南京博物院的研究工作需要和个人研究志趣,他先后参与完成了《南京博物院珍藏系列·明清肖像画》 《南京博物院珍藏系列·古代名画赏析》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其他地区画像砖》 《南京博物院藏·陈之佛家族捐·陈之佛绘画作品集》 《南京博物院藏·傅抱石家族捐傅。

赵启斌像.jpg

磅礴雄伟 震撼人心——赵启斌巨幅书法艺术赏析

赵启斌的巨幅书法有一个逐渐定型的过程,他的这一具有实验性的书法创作来自于他二十余年的思考、认识和艺术实践。赵启斌虽然在童年时代就有幸接触到了书法艺术,几十年一直坚持书法的学习、创作与研究,但巨幅书法作品的创作显然有一个逐渐切入的过程,是他在书法审美境界达到一定的高度后才确立出来的一种创作走向和审美境象。并不断将精力逐渐引入到这一具有宏大艺术实验的创作领域中来。石绘画作品集》 《像应神全— —明清人物肖像画特展》 (画集) 《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 (八卷本) 《傅抱石资料信息》 (十册)等四十余部画集、著作、编著的编撰或著述,完成专题文章、研究论文数百篇。

QQ截图20230920120557.png

赵启斌书法研究|“落花体”书法的审美意象

在和朋友闲聊时,朋友们多认为赵启斌的潇洒苍经的写经体书法可以定名为“落花体”书法最为深切有味,这是赵启斌“落花体”书法命名的一个由来,他也默认了这一称谓,认为他的草书、墨书书法也可以这样命名。他的“落花体”书法不由令人想到落花的审美意象,这在历代诗词中有关“落花”的诗词中都有所表现,如: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 、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张若虚) 、 “洛阳女儿惜颜色。

高清大图

  • 微信图片_20231119094219.png
  • 02.png
  • 微信图片_20231124180501.jpg
  • 微信图片_20240117100820.png
  • 微信图片_20240123094405.png
  • 微信图片_20240125074259.png
  • 微信图片_20240208181835.png
  • 10.jpg
  • 微信图片_20240216173902.png
  • 微信图片_20231112152710.png
  • 林散之.jpg
  • 柳荫仕女.jpg
  • 18傅抱石 虎踞龙盘今胜昔 页 纸本 设色 33.5×46cm 1965年3月 北京荣宝斋藏.png
  • 林散之 毛泽东《清平乐 会昌》轴 纸本 草书 150厘米  360厘米 1970年代 江苏省美术馆藏.jpg
  • 林散之.jpg
  • 与林树中师留影.JPG
  • 与梁院长在一起.JPG
  • 赵启斌像.jpg
  • QQ浏览器截图20230920114458_副本.png
  • QQ截图20230920120557.png
  • QQ截图20230920120609.png

精彩视频

南京博物院顾问胡小石像.jpg

赵启斌书法创作札记|雄强峻美,纵逸苍深 ——胡小石书法美学思想刍议

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上半期是我国碑学书法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尤其两江师范学堂学监李瑞清的努力,使我国碑学书法走向与文字学、文学研究相结合的道路,具有现代学术意义和现代艺术创作的价值倾向进一步增强。胡小石先生作为我国著名金石学家、碑学书法家李瑞清的授业弟子,以深厚渊博的文化功底与精湛的书法功底相结合,创造出了深具个性特色的碑学书法艺术,成为二十世纪碑学书法的杰出代表性人物之一。胡小石的一些审美观念、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在书法理论著作及书法专题论文《中国书法史》讲稿、 《书艺要略》 、 《金石蕃锦集》以及其他一些书法题跋之中,其审美观念、美学思想更在其长期的书法艺术实践中充分体现出来。[详细]

吕凤子书法一.jpg

赵启斌书法创作札记|吕凤子书法艺术特征略论

作为“新金陵画派”的先驱和最重要缔造者之一,吕凤子不仅在绘画艺术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书法领域,也有着精湛的造诣。后来研究者又将他与胡小石、高二适等人并列,对他的书法成就亦表示出高度的认可,为民国以来我国不可多得的一代书法大家。吕凤子个人的才情、书法功力、深邃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刻的创造意识也都在他的书法创作中被充分地表现出来,使他的书法呈现出极为鲜明独特的风格特征,吕凤子本人也因其在书法上的成就成为继康有为、吴昌硕、李瑞清之后。在传统碑学领域继续拓伸而获得重大成就的传统型书法大家。[详细]

04-2傅抱石《娥眉纪游》(1960)_副本.jpg

赵启斌|游、悟、记、写——傅抱石绘画创作方法刍议

1961年至1963年间,傅抱石在鲁迅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作学术报告时,对自己多年的山水创作实践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提出了“游、悟、记、写”的写生绘画创作理念。傅抱石所用文房用具若干“笔墨当随时代” 、 “思想变了,笔墨不得不变” ,正是基于此,傅抱石的“游、悟、记、写”写生创作理论才具有理论创新的价值与意义。[详细]

林散之.jpg

赵启斌|书卷通神——林散之书法书卷气刍议

书法艺术和我国传统文化尤其古典文学有着非常深刻的关系,我国绝大部分书法家也都是非常著名的文人学者,他们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根基,且大多在文学领域也有着非凡的造诣,因而我国历史上诸多重要的书法作品其实也是古典文学作品的复写与阐释,形成文学与艺术共生的现象。相对书法的书写来说,则是审美与实用的共生,书法是古典文学的载体和形式,古典文学则是书法艺术的精神内涵、表达内容和灵魂,二者相得益彰。可以说,古典文学在我国书法艺术的长足进展中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我国传统文化尤其古典文学为林散之的书法艺术带来了浓郁的书卷气息,即“书卷气” , “书卷气”在林散之书法艺术中有着极为鲜明的表现。[详细]

微信图片_20231007202744.png

赵启斌| 庙堂与隐逸

我们任何人都不能离开各自所处的特殊的历史、语言、文化、艺术环境而存在。中国画尤其山水画的发展和演进表现得尤其典型和强烈,仅就中国绘画史“渔隐” 、 “舟渔” 、 “垂钓”相关图像而言,其中显然有着中国文化、中国思想观念的先天要素,蕴藏着中国文化、中国传统和中国精神的奥秘。[详细]

微信图片_20231007202744.png

赵启斌|与历史一同成长

《江山高隐— —中国绘画史“渔隐” “舟渔” “垂钓”图像考释》前后投入的时间大约有二十年的时间,其间历经无数的甘苦和困惑。在撰述过程中,我始终相信,这一具有个案研究分析特点论著的完成,应该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可以肯定的,这也是不断促使我将其研究下去的一个学术信念和支撑。此书是对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绘画母体所进行的专题研究,涉及到中国精神史、观念史与图像史的关系,涉及到中国山水画注重意境、笔墨。[详细]

林散之像.jpg

赵启斌|论林散之书法审美特征形成的文化基础

林散之书法艺术的审美境界、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与他对儒、释、道三家文化的整体性接受有很大的关联,儒、释、道三家主流文化成为林散之书法艺术的最基本的精神支撑与文化源泉。正是这些内化在林散之心灵深处的传统文化和精神,铸造出他的审美境界和灵魂,不断酝酿发酵,才有林散之如此深厚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书画艺术境界的出现,深厚的传统历史文化为林散之的书法艺术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支持和精神支撑。[详细]

赵启斌 一.jpg

磅礴雄伟 气势撼人——赵启斌巨幅书法艺术刍议

赵启斌的巨幅书法有一个逐渐定型的过程,他的这一具有实验性的书法创作来自他二十余年的思考、认识和艺术实践。赵启斌虽然在童年时代就有幸接触到了书法艺术,几十年一直坚持书法的学习、创作与研究,但巨幅书法作品的创作显然有一个逐渐切入的过程,是他在书法审美境界达到一定的高度后才确立的一种创作走向和审美境象,并不断将精力逐渐引入到这一具有宏大艺术实验的创作领域中来。巨幅书法创作要大笔、巨幅厚纸,以往的书法创作经验显然无法适应如此巨大空间内的创作,因而在书法创作和审美空间理念上进行变革,要依靠现代学术体系、美术史论专业修养撑住巨幅书法创作的整体框架。[详细]

与林树中师留影.JPG

积小流而成江海——赵启斌美术史论研究刍议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启斌从1993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正式踏进中国美术史研究领域已经有二十一年了。从启斌近年的研究成果看,在当下中青年学者中可算是凤毛麟角,尤为值得称赞,我结合他的经历和他的研究专题,将他的美术史论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关于海外藏中国绘画方面的研究。根据南京博物院的研究工作需要和个人研究志趣,他先后参与完成了《南京博物院珍藏系列·明清肖像画》 《南京博物院珍藏系列·古代名画赏析》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其他地区画像砖》 《南京博物院藏·陈之佛家族捐·陈之佛绘画作品集》 《南京博物院藏·傅抱石家族捐傅。[详细]

与梁院长在一起.JPG

泛滥停蓄 深博无涯——赵启斌及其美术史论研究

赵启斌的美术史论研究以文人书画的论说为主,旁及文字、篆刻、传世美术文物的专题研究,兼及出土文物。也涉猎到民间工艺、宗教文物和宫廷艺术。他在文中列出的画派,包括山水画派即有“顾恺之画派” 、 “张僧繇画派” 、 “二李青绿山水画派” 、 “指头画派” 、 “徐熙画派” 、 “董巨画派” 、 “米家山水画派” 、 “黄公望画派” 、 “倪瓒画派” 、 “江夏派”。赵启斌君不断从山水画专题研究中发掘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提出诸多新的观点,尤其在掌握中国传统美术史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引进西方图像学方法、风格分析方法致力于山水画研究,具有综合其他领域学术成果进行中国美术史专题研究的倾向。[详细]

赵启斌像.jpg

磅礴雄伟 震撼人心——赵启斌巨幅书法艺术赏析

赵启斌的巨幅书法有一个逐渐定型的过程,他的这一具有实验性的书法创作来自于他二十余年的思考、认识和艺术实践。赵启斌虽然在童年时代就有幸接触到了书法艺术,几十年一直坚持书法的学习、创作与研究,但巨幅书法作品的创作显然有一个逐渐切入的过程,是他在书法审美境界达到一定的高度后才确立出来的一种创作走向和审美境象。并不断将精力逐渐引入到这一具有宏大艺术实验的创作领域中来。石绘画作品集》 《像应神全— —明清人物肖像画特展》 (画集) 《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 (八卷本) 《傅抱石资料信息》 (十册)等四十余部画集、著作、编著的编撰或著述,完成专题文章、研究论文数百篇。[详细]

QQ浏览器截图20230920114458_副本.png

赵启斌书法研究|匠心独运 树书界新风

赵启斌,滕州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史论专业, 2000年供职于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从事历代书画艺术研究。赵启斌早年即受到良好的书画艺术训练,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后入南艺继续深造。多年来,赵启斌致力于书画研究和创作,其持之以恒、不畏艰难的求学精神、非凡的学术造诣、精湛的艺术修为在当下学者中可谓凤毛麟角,他以别出机杼、勤于进取的态度谱写出了绚烂的艺术华章。[详细]

QQ截图20230920120557.png

赵启斌书法研究|“落花体”书法的审美意象

在和朋友闲聊时,朋友们多认为赵启斌的潇洒苍经的写经体书法可以定名为“落花体”书法最为深切有味,这是赵启斌“落花体”书法命名的一个由来,他也默认了这一称谓,认为他的草书、墨书书法也可以这样命名。他的“落花体”书法不由令人想到落花的审美意象,这在历代诗词中有关“落花”的诗词中都有所表现,如: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 、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张若虚) 、 “洛阳女儿惜颜色。[详细]

QQ截图20230920120609.png

赵启斌书法研究|卓尔不群 大音稀声

我与启斌结缘于一九九九年在南京博物院院长的任上。当时南京博物院刚刚创建了古代艺术研究所,亟须艺术研究人才,南京艺术学院分管教育和科研的副院长阮荣春教授以及他的导师、著名中国美术史论家林树中教授都曾向南博郑重推荐,认为他品学兼优,具有学术研究的能力和潜力。我也曾经打电话给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周京新院长,询问他的为人。周院长形象地告诉我:每天课余,启斌总喜欢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路旁放一堆书,安静地阅读,心在书上,往返经过什么人他都不知道… …我非常高兴,当时就说,南京博物院就非常需要这种认真学习、认真做学问的人啊。(本文作者徐湖平系南京博物院原院长,文章定稿于2015年1月6日金陵如镜斋).[详细]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