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斌| 庙堂与隐逸
——《江山高隐——中国绘画史“渔隐” “舟渔”“垂钓”图像考释》序
2023-10-07 20:3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赵启斌  
1
听新闻

  我们任何人都不能离开各自所处的特殊的历史、语言、文化、艺术环境而存在。正是特殊的历史、语言、文化、艺术环境所构成的整个境况决定了人们的精神、心智、审美和内在禀性的成型与发育。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文化、传统艺术形式构成了我们精神生活、审美体验的先天结构。正是在此基础之上,具有全面综合性特征的人文积淀和思想观念也才成为艺术品得以制作和被接受的内在规定,其精神体验和情感活动也才能被理解和坚持。中国画尤其山水画的发展和演进表现得尤其典型和强烈,仅就中国绘画史“渔隐”“舟渔”“垂钓”相关图像而言,其中显然有着中国文化、中国思想观念的先天要素,蕴藏着中国文化、中国传统和中国精神的奥秘。如果不通晓、理解我国“隐逸”文化的传统以及与“礼乐”政治的复杂联系,不通晓、理解我国“隐逸”文化的传统和“礼乐”政治在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影响和价值,就很难理解“中国绘画史‘渔隐’‘舟渔’‘垂钓’”图像所具有的象征性含义以及其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隐逸”文化对中国山水画相关专题具有观念整合和引导作用,“隐逸”文化是“中国绘画史‘渔隐’‘舟渔’‘垂钓’”图像这一绘画母体的文本依据。可以说,入仕和退隐这两大有关传统士人人生道路的逆转、并存的现状,决定了“渔隐”“舟渔”“垂钓”图像不断被创制、成型的历史。无论“坐镇江山”还是隐退于“泉溪江湖”,都凝结着传统士人自我情怀的真切体验,他们在渔歌、舟楫中安置住了自身:宇宙的精英和文化灵魂,是“高人幽士”情怀的自我写真和复制。

  勿容怀疑,艺术创作不仅需要艺术家敏锐的感觉、活跃的灵感、洞达的智慧和涌动不已的激情的参与,同时更需要系统的文化知识体系以及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切实理解渗透其中,没有如此的理解和把握,思想情感、精神内容的表达无疑会因文化知识的不到位、残缺而使艺术品缺乏雄强的精神厚度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而陷入无力自明的境地。一幅作品的完成,往往是画家在文化和精神价值层面进行整体性、综合性、超越性的体验与把握的结果,“一句曲含千古韵,满堂云水尽知音”,如果一句曲中(形式)没有千古韵律,又怎么可能幻化万有,达到“满堂云水尽知音”的境界呢。所以艺术家所依据的绘画创作方法和表达的思想观念、精神情感、相关的文化知识体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只有将系统的文化知识体系和自我精神情感结合起来进行超越、综合、完善和架构,也才有新艺术精神的降临和诞生。伟大的艺术来自于伟大的文化,伟大的艺术是心智和情感的双向开启。只有在澄明的精神境界中结合文化的力量,才能深切感受到艺术品所具有的震撼性的内在力量。如果不能把握、感知“中国绘画史‘渔隐’‘舟渔’‘垂钓’”图像所具有的深邃的象征性含义和渊博的相关文化知识,我想画家和鉴赏家很难在兹绘画母本、绘画专题中确立出明确的文化意象、精神意象,在心灵上感受到如许剧烈的精神和文化的洗礼与冲击。

  我们的伟大传统、伟大文化如同浩瀚的宇宙,蕴含着诸多不为人知的无穷奥秘,宛若在暗物质、暗能量所形成的宇宙大尺度背景上产生的一系列的天文反映,扑朔迷离,让人心智不能穷尽,愈深入而愈觉无穷。本书试掇拾我国绘画、文化、历史、哲学领域的若干材料进行铺排运思,力图还原出中国绘画史“渔隐”“舟渔”“垂钓”图像所蕴含的精神内容、文化内容。图像的历史原本就是精神、情感不断投入和影射的历史,是文化传统的不断绵延和转化,是精神历史脉络的无限延伸……。作为我们理解图像内容最为根本的概念基础和观念先导,图像所依据的文化精神内容在框正对艺术品的理解和领会上有着重大的价值。无数历代的高隐之士“垂钓”“渔隐”在“舟渔”之中,垂纶于江湖、河溪之上。人间天上也许都有不为知的隐士群体的存在?在他们的内心蕴藏着无数的历史智慧和精神的秘密?他们充满深邃智慧的身影正缓缓幻化进潜行的巨大精神脉流之中……

  愿《江山高隐——中国绘画史“渔隐”“舟渔”“垂钓”图像考释》能给读者带来心灵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感触。面对中国伟大的文化传统,生如是敬畏之心胸,有如是之情怀。

  (本文创作于2014年6月20日)

标签:文化;绘画
责编: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