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春读史】吴三桂是“南明”流亡政权灭亡的头号帮凶
2023-10-07 11:42: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束有春  
1
听新闻

  一.吴三桂因私泄愤,踏上与明王朝决裂不归路

  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陷明都燕京即北京,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经”,在煤山一棵树上自缢身亡。李自成称帝,国号“大顺”,改元“永昌”。到了四月,明朝总兵、平西伯吴三桂为报复李自成“大顺”政权将领刘宗敏对其家眷不恭,竟打开明朝国防重镇山海关大门,将早已对大明江山虎视眈眈的满洲清兵引入关内助阵。清兵先是在“距山海关十里”(《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四《吴三桂列传》)的“一片石”这个地方打败了李自成将领唐通所部之后,趁势迫近山海关。吴三桂开关延请,设仪仗,吹螺号,与满清睿亲王多尔袞拜天地、结盟约。后来,双方联手,轮番出战,力战数十回合,将“横亘山海间”的李自成二十多万军队打败。

  李自成对“满洲兵”的到来很是惊诧,似乎有畏惧胆怯心理,加之当时天公不帮忙,“大风尘起,咫尺莫能辨”,狂风大作,尘土飞扬,致使全师噪动,阵脚不稳,清兵二万骑兵趁势左右冲阵,腾跃摧陷,致使“大顺”军气夺势溃,阵线被撕破,结果一败涂地。李自成只得遁逃北京城,途中又杀死了作为人质的吴三桂父亲、京营提督吴襄。李自成回到北京城后,一不做,二不休,又杀死了吴三桂父亲吴襄全家,最后弃京城而去,继续当他的“流贼”去了。李自成在“大顺”政权的龙椅上还没有坐热乎,就被吴三桂联合清兵赶出了北京城,其“大顺”政权宣告消亡。

  吴三桂率军“直趋燕京”(《清史稿•世祖本纪》),与清兵合力追击李自成,且屡战皆胜,一直追到山西才还师。到了五月,满清睿亲王多尔袞率大军抵达燕京,入主明皇宫武英殿,俨然以取代明王朝自倨,开始在华夏大地上发号施令。等到福临即顺治皇帝到达北京后,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也就在这一年的冬十月,顺治在北京的南郊告祭天地,登皇帝位,定国号为“大清”。

  还是在这一年的五月,福王朱由崧先是从北京逃到江苏淮安,后被在南方任职的明朝政府官员马士英、史可法等迎接到明王朝始初都城南京,先“称监国”,以皇室“殿下”身份指挥明朝军队进行双抗击:一是继续抗击李自成“大顺”政权军事残余势力,二是抗击吴三桂及被其引进来的满清军队。福王朱由崧为了争取吴三桂的力量,开始曾经代表明庭,封吴三桂为“蓟国公”,甚至还派人给吴三桂从海上送去大米十万石、银五万两,希望他能继续为明王朝效命。遗憾的是,明王朝的一片诚心被吴三桂无情拒绝了,吴三桂铁了心要投靠新主子,与明王朝彻底决裂。

  虽然如此,也不能阻挡人们挽救明王朝命运的步伐。福王朱由崧在南京正式即皇位,接过祖宗的旗帜,建元“弘光”,史称弘光帝。明王朝在烽火连天、命悬一线的危急存亡关头,开始进入“弘光”年代,明王朝的国祚在南京又得以赓续。南京这座城,在走过了明王朝的都城、陪都后,现在又再度成为都城,兜了个360度大圆圈,又回到了都城的历史原点。

  第二年即1645年的五月,南京最终还是被豫亲王多铎率领的清兵攻占,明王朝的忻城伯赵之龙、大学士王铎、礼部尚书钱谦益等三十一人“以城迎降”,存在一年多的朱由崧“弘光”政权宣告结束,“明祚永终”。弘光帝朱由崧与大学士马士英先是逃到安徽太平县(在黄山市境内),后来弘光帝在芜湖被捉,再后来被押往北京处死。我的《将“弘光”朝归入“南明”是对南京明代都城地位的严重贬损》一文,对这段历史进行了还原论述,阐明明王朝是在1645年的“弘光”朝灭亡的此刻,才算正式灭亡,明王朝享国应该是277年而不是276年。南京是明王朝宣告建立、拉开大幕的地方,最终又是明王朝落下帷幕、遗憾谢幕的地方。

  二.昔日仇雠干戈化玉帛,“大顺”军残部竟成“南明”抗清主力

  据《清史稿》卷二三九《马国柱列传》记载: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关后,李自成逃出北京城西走,其党掳掠卫辉、怀庆间(今河南境内),李自成率众二万余进攻怀庆,而原武、新乡诸县又盗贼竞起。明朝尚书张缙彦等拥兵黄河上游,副将郭光辅、参将郝尚周不应征调,“叛而为寇”,成为一股由明朝政府军转化成的西部抗清力量。当时的形势是,明朝军队在南方揭竿而起,“流寇在西”与清军周旋,顺治皇帝下令(实际是由睿亲王多尔袞下令),将豫亲王多铎提升为定国大将军,让他率师南征,并取道河南,“捕治群寇”。这里的“群寇”当是既包含了李自成“大顺”军残余,又包含了原明朝的政府军队。

  李自成先是在潼关与清军展开决战,后又退守西安,继又由西北向西南逃窜。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李自成“大顺”军前后与吴三桂所部及清军有过十三次交锋,惜均遭失败。李自成逃至九江,后来又到武昌,在武昌城被攻破后,李自成于九宫山(今湖北境内)“自缢死”。一年前,当他的军队攻入北京城时,明崇祯皇帝也是自缢而死,因果报应有时来得就是那么早、又那么的相同。让李自成再也没有预料到的是,他的“大顺”政权残兵,后来又与明王朝的力量站到了一边,成了共患难的“难兄难弟”。

  吴三桂也因为消灭李自成“大顺”军主力有功,被清庭“赐绣朝衣一袭、马二,命进称亲王”,步入“亲王”行列,同时委以重任,出镇锦州。吴三桂后来辞去了“亲王”称号,到东北为清政府守护祖庭去了。

  由于李自成“大顺”政权残余军事力量与明朝及后来的“南明”流亡政权军事力量同时面临着被满清军队围剿追杀的厄运,昔日明王朝的敌对势力农民起义军又与明王朝的“南明”政权因共同命运而走向融合,“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仇雠双方在命运生死存亡关头,化敌为友,结成同盟,“大顺”政权残余军事力量成了“南明”流亡政权抗击清军的主要力量。

  据《清史稿》卷二百七十《郝浴列传》等记载,到了顺治八年(1651年),出现了张献忠爱将孙可望、李定国等主动“降明”一幕,他们向在南宁称帝的桂王即永历皇帝朱由榔的南明政权投诚,昔日张献忠的战将,如今成了永历皇帝朱由榔的战将,他们相继聚集到朱由榔麾下,形成抗清统一战线。据《清史稿》卷一百二十《诸王列传(五)》记载,孙可望当时已据有滇、黔,被南明永历皇帝封为“秦王”,李定国于顺治九年被永历皇帝封为“晋王”。

  顺治十年(1653年)五月,清顺治皇帝授洪承畴太保兼太子太师、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地方,总督军务兼理粮饷;并敕谕抚镇以下全部听从洪承畴节制,攻守便宜行事,清顺治帝下放了军事指挥权,由洪承畴在一线自行决断行事。当时,李自成军队残部仍然在江西不断侵扰,清顺治帝又命洪承畴兼领,铸“经略大学士”印授之。临出发前,皇上又亲赐蟒朝衣、冠带、松石嵌撒袋、弓矢、马五、鞍辔二。洪承畴在后来围剿李自成残部等军事行动中,充当了清政府得力干将角色。

  还是在顺治十年,永历皇帝朱由榔在肇庆继续称号。由于频年转战,兵熸(jiān)地蹙,兵力减少,地盘缩小,到了肇庆后,稍事修整,居于安隆所,改安龙所为安龙府。当时,云南、贵州二省 “尚为明守”,仍然处于明朝军队的控制之下。已经成为永历皇帝朱由榔麾下的诸将如李定国、孙可望等是四出侵略,南攻湖南南境诸州县,东陷桂林,西据成都,南中国是兵火连天,日夜不息。

  但是,“大顺”政权残余兵力与“南明”流亡政权是因为各自利益才走到一起的,所以离心离德事件也极易发生。顺治十年,竟出现孙可望杀大学士吴贞敏等“内讧”现象,孙可望自己又拉起队伍,先后两次与永历帝及李定国交战,李定国“列象阵拒战”,即利用大象组成的“象军”来参战,最后将孙可望在磨盘山一带打败。顺治十三年,李定国奉永历皇帝朱由榔入云南、湖广,但到了二月,“官军败李定国于南宁”,南明政权的军事力量再次遭到清军打击。

  到了顺治十四年十一月,已经背叛永历皇帝朱由榔的孙可望举兵攻云南,被李定国战败,十一月,败走长沙,最后还是向清政府军投降了。

  正是由于有了李自成“大顺”军残余的加盟,才使“南明”流亡政府增添了抗清力量,《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六《列传》二十三“史家”评论指出:“顺治初,取福、唐二王,不再期而定。桂王势更蹙,以有闯、献余众死寇力战,支拄十余年。”在史家看来,桂王朱由榔的南明“永历”政权能够支撑15年,与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军或曰“大顺”政权的残余军事力量参与战斗分不开。

  三.朱由崧“弘光”朝后,“南明”诸王前仆后继转战南中国

  清顺治二年五月,当福王暨弘光帝朱由崧在南京的弘光政权被灭后,在籍尚书陈子壮等曾奉桂王朱常瀛“监国”,但当他们得知唐王朱聿键已经在福建称帝、建元“隆武”时,就没有再提起这件事。总之一句话,朱姓的明王朝半壁江山被满清人占领,北京、南京相继沦陷了,不能就这样束手就擒,朱姓皇室的子孙们必须要有人出来挑头,登高振臂一呼。朱聿键本来因过被幽之凤阳,朱由崧在南京当上弘光帝后,将期赦免了。国难当头,兄弟阋(xì)于墙,外御其侮。在南京被清兵占领、弘光朝灭亡后,朱聿键向杭州方向奔去,六月份在南安伯郑芝龙、巡抚都御史张肯堂、礼部尚书黄道周等人的帮助下进入福建,于福州先称“监国”,后即位皇帝,世称“隆武帝”。顺治三年八月,朱聿键被清兵追拿,后又在福州被杀,“隆武”政权就这样消亡了。朱聿键在他短暂的皇位期间,一项显著的成就就是封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与弟弟郑鸿逵为伯爵,同时对郑成功十分赏识,“赐姓朱,为更名”,封郑成功为忠孝伯、御营中军都督。郑成功为报答隆武皇帝朱聿键的知遇之恩,在整个清顺治朝,都是以明代臣子的身份带领军队与清政府军展开战斗,直至清康熙朝时,又以明朝大臣的身份攻占并收复了台湾岛,第一个喊出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最强音。

  顺治三年八月,隆武皇帝朱聿键在福州被害、“隆武”政权消亡后,其弟朱聿鐭(yù)在十一月初五又被大学士苏观生、广东布政使顾元镜等在广州拥立为帝,年号“绍武”,是为绍武帝。但“绍武”政权仅存在了一个多月,朱聿鐭在清兵夺占广州后又被杀害了。

  也就在顺治二年,桂王朱常瀛在广西苍梧病逝,其弟朱由榔袭封桂王。到了顺治三年的十月十四日,在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巡按王化澄与明末重臣吕大器的共同推荐下,桂王朱由榔被从广西苍梧迎到广东肇庆,先是在肇庆“监国”,后又于十一月在肇庆称帝,年号“永历”,是为永历皇帝。这支由桂王朱由榔建立起来的南明“永历”政权,后来一直坚持了15年,成为“南明”流亡政府的主体,也是团结南中国力量、坚持抗清到底的核心所在。

  当时,南中国抗清势头此起彼伏,烽火四起。鲁王朱彝垓依据浙江抗清;马士英等率兵渡过钱塘江,与诸王汇合,结营抗清,惜相继在余杭、浙东被清军战败,于顺治三年六月被活捉问斩。明朝朱姓的永宁王、罗川王、阁部黄道周等数十万兵众在福建也被清军战败身亡。

  还是在顺治三年,南明政权兵力与李自成、张献忠所属“流贼”军事力量同清军的拉锯战不断。清军在临湘打败“流贼”,在西安击败北犯“流贼”,在抚州活捉明永宁王,又先后于正月、九月两次击败了明潞安王、瑞昌王率领的北上部队企图夺回江宁(今南京)的进攻,瑞昌王朱谊氻(lè)在九月攻夺江宁的战斗中被俘斩。

  南明政权及李自成、张献忠所属“流贼”成了清军同时追剿的对象,双方战事不断,但清军是胜利捷报频传:败贼于山阳、败贼于商州、败贼于邠州、败贼于庆阳、败贼于延安、败贼于汉中的鸡头关、败贼于钱塘。还是在顺治三年八月,在浙江金华、衢州一带率众抗清的明蜀王朱盛浓、乐安王朱谊石及其将领因战败被杀,南明大学士谢三宾、阁部宋之普、兵部尚书阮大铖、刑部尚书苏壮等向清军投降,“浙江定”。十月,明王朱常洊被擒获受诛,“福建平”。

  也就在顺治三年的十一月,清军豪格、鳌拜率部在四川西充大破张献忠,张献忠于阵前被斩;又击破张献忠的一百三十余营,“四川平”。到了十二月,明遂平王朱绍鲲在太湖地区的水上军事力量、明高安王朱常淇在江西婺源的军事力量、明金华王朱由㯆(chǎn)在饶州的军事力量也相继被清军击破,诸王被斩。

  顺治四年二月,明瑞昌王朱议贵被洪承畴的清军擒获斩首;朱聿键弟弟朱聿鐭在广州先被清军捉拿,后又被清军问斩,“广州平”。八月,清军擒明宗室麟伯王、霭伯王于泸溪山,诛之;克遵义、夔州、茂州、内江、荣昌、富顺等县,斩故明王及其党千余人,“四川平”。十二月,克宝庆,斩鲁王朱鼎兆等;进击武冈,“桂王朱由榔走”,追至靖州城,又被攻破,“湖南平”。

  顺治五年春,明宜春王朱议衍据汀州造反,被清军擒斩。二月,明贵溪王朱常彪等攻夺沅州,被擒斩。四月,清军攻占建宁,斩明郧(yún)西王朱常湖等。克辰州,破永宁、全州,获贵溪王朱长标、南威王朱寅卫、长沙王朱由栉等,均斩之。五月,破马家坪,获故明延长王朱识穿(加“金”字旁),斩之。

  顺治六年三月,获明山阴王等斩之。也就在这一年的正月,顺治皇帝还下诏宣称:“朕欲天下臣民共登衽席”“朕闻不嗜杀人,能一天下”。但他们对于明宗室诸王是决不手软,要斩尽杀绝的。到了秋七月,清政府军“平黄州贼三百余砦(zhài)”,斩明故王朱蕴严(“严”字加“金”字旁)。

  顺治七年正月,故明德化王朱慈业、石城王朱议淄陷大田,“官军讨平之”。顺治八年春,清军克桂林,斩故明靖江王及文武官四百七十三人,余党悉降。

  当然,在这期间,也有朱姓皇室侯王向清军投降者,如顺治四年,岷王朱埏峻就以黎平城向清军投降;顺治十四年二月,明崇阳王朱蕴钤等来降;顺治十三年四月,广西故明永安王朱华堧(ruán)及土司来降。

  南明政权诸王虽然有不团结、各自为阵现象,但在抗清复明认识上有着高度统一认识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加上之前的福王暨弘光帝朱由崧,到顺治十四年的14年中,朱明王朝宗室就有30来位朱姓侯王死于抗清复明战斗一线,他们前仆后继,广泛动员南中国各阶层社会力量参与抗清,企图恢复祖宗基业的希望之火一直在顽强地燃烧着,一直到后来永历皇帝朱由榔在境外缅甸被抓获为止。

  而想方设法抓捕“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位曾经的明王朝重臣、后来又成为叛逆之臣的吴三桂。

  四.吴三桂追剿“南明”永历皇帝不手软,主动请缨出境缅甸捉拿朱由榔

  前文可见,虽然北京、南京相继沦陷,但唐王朱聿健等朱明王朝中有血性的诸王们仍然在纷纷接举大纛(dào),建元救续,明王朝从弘光朝被灭后,开始正式进入“流亡政权”的“南明”时期。这种在1645年五月之后、在南京之南相继建立的明王朝流亡政权,我们可统称之为“南明政权”,归入“南明”范畴。

  虽然如此,由明王朝亲手栽培起来的吴三桂,还是在继续扮演着要彻底消灭明王朝暨“南明”流亡政权头号帮凶角色,明王朝最后一丝气息也是被吴三桂助纣为虐,给无情地掐断的。

  顺治五年四月,吴三桂自锦州移镇汉中,与定西将军李国翰同时镇守汉中。顺治六年,吴三桂与李国翰联手击败斩杀了进攻阶州(今甘肃陇南境内)的明宗室朱森滏。

  顺治八年九月,身为平西王的吴三桂奉命出征四川,开始了对南明政权战略性围剿。顺治九年七月,吴三桂与李国翰拔重庆,攻成都,与南明将领刘文秀军队开战,吴三桂因功而“岁增俸千”,并与王室结儿女亲,加少保兼太子太保,俨然成为大清王朝的重臣。

  转眼到了顺治十四年,皇帝下诏,授吴三桂为平西大将军。据《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六“卓罗”“爱星阿”等人的列传记载,到了顺治十五年,清政府“规取云南”,吴三桂与李国翰自四川经贵州,征南将军卓布泰自广西,信郡王多尼及经略洪承畴自湖南,“三道并进”,围剿主要集结到云南一带的南明流亡政府军事力量。

  顺治十六年正月,三路大军“合攻云南,克之”,屡败原张献忠部将白文选、李定国,迫使李定国、白文选奉永历皇帝朱由榔离开昆明,逃奔到云南永昌府。四月,吴三桂的清军又收复朱由榔所在的永昌府,迫使李定国奉朱由榔逃奔到腾越(今云南腾冲市境内)。吴三桂又率师与李定国在磨盘山决战,斩杀南明军事力量过半,夺取腾越;后又追至南甸(今云南普洱市境内),迫使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一行逃奔到缅甸境内的囊木河,离开了中国。

  在以吴三桂所属部队为主要军事力量的清军强大围剿攻势下,南明将领马宝等12人及景东、蒙化、丽江、东川、镇雄诸地的土司们先后向清政府军投降。多尼、卓布泰等还师,诏吴三桂镇云南,“命总管军民事”,云南将吏的黜陟升降,全部由吴三桂一人说了算。

  为了彻底灭掉南明政权,为自己日后称霸南方扫清障碍,吴三桂又向朝廷上疏,认为“渠魁不灭,有三患二难”,希望发兵缅甸,活捉朱由榔。吴三桂穷追不舍,南明皇帝朱由榔在异国他乡寻求避难的梦想也即将被吴三桂扑灭。

  到了顺治十七年,定西将军爱新阿与都统卓罗、果尔钦、逊塔,护军统领毕力克图、费雅思哈,前锋统领白尔赫图率禁旅会同吴三桂南征。

  再说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与其将领沐天波等奔跑到缅甸后,并未得到缅甸大酋长的友好安抚,相反,缅甸方却对朱由榔一行进行暗中管控,这应与他们不敢得罪大清国有关吧。当时与永历皇帝朱由榔一道逃到缅甸的中国人,在经过缅甸酋长所在地阿瓦城后,在向赭硁(zhě kēng)方向行走时,在陆地上行走的人被缅甸人“悉掠为奴”,最后这些人受不了虐待污辱,“多自杀”。缅甸方只是在赭硁这个地方“置草屋居(朱)由榔”,还派兵把守。一代南明皇帝,感觉才逃离虎口,现在又掉进了狼窝。

  离开云南后,李定国率军居于孟艮,白文选率军居于木邦,皆在云南边境外,他们也曾屡攻缅甸,要求缅甸将永历皇帝朱由榔一行归还给他们,但缅甸方认为获得了巴结清政府的好机会,不能让到嘴的肥肉轻意丢了,就加快执行对永历皇帝一行的迫害计划。

  到了顺治十八年正月,定西将军爱新阿与吴三桂奉命帅师进入缅甸,捉拿朱由榔,卓罗仍留守云南。正当他们准备出师时,却传来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驾崩消息,吴三桂遂“犹豫不进”。顺治皇帝育有八子六女,但生前并未立储,遗诏第三子玄烨继承皇位,是为康熙皇帝。爱星阿对吴三桂说:“君命不可弃。”督兵先行,过了三天,吴三桂“乃发”。

  一直到了九月,经过与李定国军队及与当地拥戴南明政权的土司再次决战,吴三桂的军队终于驻扎到了大理,在那里休兵秣马。到了十月,出腾越,经道南甸、陇川、猛卯,十一月到达缅甸。

  在此之前的五月,缅甸新酋长莽猛白设计杀害了永历皇帝的从官及黔国公沐天波以下数十人。

  沐天波是沐英的第十一世孙,世袭黔国公,明朝时曾担任征南将军,他为了保全永历皇帝朱由榔的安全,曾被迫向缅甸大酋长下跪,请求缅方庇佑朱由榔,但后来仍残遭缅方设下的渡河“饮咒水盟誓”陷阱而被围杀,同时遇害的还有他带在身边的小儿子沐忠亮及其他42人。

  缅甸方在设计杀害了沐天波等永历皇帝身边仅剩的微弱军事力量后,又秘密派人看守,谋划擒拿永历皇帝以归清朝军队。可怜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丝希望正罹雪上加霜之难,因为当时留在朱由榔“行宫”守护的只有内官13人和跛足总兵邓凯等,总计老弱妇幼25人。这些人已毫无战斗力可言,早已成为刀俎鱼肉。

  到了十二月,吴三桂军队已经到了离永历皇帝“行宫”六十里的地方,“缅甸使诣军前,请遣兵薄城,当以桂王献。”爱星阿派遣白尔赫图率领前锋百人进,次兰鸠江滨,复令毕力克图等率领护军二百人继其后。谁知缅甸方竟以舟载永历皇帝父子及皇帝的母亲、妻子、奴仆,并随从官员妻女献于清军前。南明将领白文选“度不能脱,遂降”;而李定国则于第二年六月“走死猛猎”,由他的儿子李嗣兴“以千余人降,明亡”。桂王暨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被吴三桂清军活捉,南明“永历”政权前后存在了15年。

  吴三桂“获明桂王以归”,捷报传到京城,康熙皇帝谕旨嘉奖,进爵为“亲王”,并让吴三桂兼管贵州,主掌云贵。朝廷同时命爱星阿将从缅甸所俘获的人与物全部交给吴三桂处理,让爱星阿“振旅还京师”。此时的吴三桂完全握有生杀予夺大权,永历皇帝朱由榔的性命完全由他说了算。第二年即康熙元年(1662年)四月,吴三桂将永历皇帝朱由榔及其子“以弓弦绞杀之”,其手段之残忍,似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朱由榔时年仅40岁。吴三桂又派人将永历帝的母亲、妻子送往京师处置,两位女性在途中选择了自杀。

  吴三桂作为明朝的边关重臣,最终又以清朝的功臣身份掐灭了明王朝的最后一丝气息,其为人与沐英沐氏家族及其子孙如征南将军、黔国公沐天波相比,有天壤之别。《清史稿》以史家之笔论述曰:爱星阿与吴三桂合军,深入缅甸取桂王,“明宗室至是始尽熸(jiān)矣”。“熸”者,火熄灭之谓也。

  吴三桂不仅是开门揖盗、使大明王朝江山易主的罪魁,更是出入境内外、积极帮助清政府擒杀剿灭南明王朝的头号帮凶。人们不禁要问,似吴三桂这等忘恩负义之人,他能够一心一意去为满清王朝卖命到底吗?后来的历史事实亦已证明,在清康熙十二年开始,吴三桂又在西南地区造反闹独立了,他自号“周王”,又于康熙十七年称帝。不久便呜呼哀哉,最后落得个焚尸析骸的可悲下场,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已经清清楚楚地镌刻着“吴三桂”三个歪歪斜斜的大字。

  吴三桂是何方人士?《明史》不见记载;《清史稿》称其为“江南高邮人”,但祖籍是“辽东”。在古人心目中,尤其是在北方人的地理概念中,淮河以南统称“江南”。《清史稿》中的“高邮”应该就是指现在江苏境内的高邮。据我所知,高邮地区历来十分重视历史文化名人研究,但我从未听说过他们将吴三桂挂在嘴边上炫耀,可见历史上的吴三桂为人人品何等低劣,办事何等不得人心,早已遭到了包括“江南高邮”地区在内的中华好儿女们的唾弃。

  束有春 2023年10月7日于金陵四合斋

标签:吴三桂;皇帝;明王朝
责编:王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