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薛波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2023-10-10 14:52: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李悦心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10月9日,司法部关于表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模范人民调解员的决定中,常州市钟楼区永红道街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薛波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薛波是一名退役军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自1999年在钟楼区永红街道宣塘村委调解第一起矛盾纠纷开始,24年来牢牢地和人民群众、矛盾纠纷联系在一起,把青春献给了基层、献给了人民调解。“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难事当家事”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牢记使命、主动作为,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人民调解的“排头兵”。

  多年来,无论是在村委、拆迁办还是到政法局,薛波工作过的地方、条线,在矛盾化解率、社会安定度、人民满意度都走在街道前列。薛波按照“听多方叙述-找矛盾焦点-寻专业意见-定调解方案-做沟通调解”的调解步骤,接受纠纷、法律咨询上千人次,主导、参与矛盾纠纷调解800余次,成功化解疑难纠纷80余件, 防范化解群体性事件近30次。突出的工作绩效、群众的叫口称赞让薛波获得江苏省调解工作先进个人、钟楼区优秀共产党员、钟楼区基层岗位奉献奖等20多项荣誉称号。

  一、用心用情,“啃最硬的骨头”

  “家长里短”“兄妹矛盾”“房屋纠纷”当这些关键词组合出现在一个家庭、一个村里时,一定是最棘手的矛盾。当时在宣塘村委工作的薛波了解李家兄妹因为历史遗留自建房产权办理,导致兄妹反目的情况后,通过面对面了解情况、背靠背沟通调解,多次上门开展工作,推动兄妹二人换位思考。最终,兄妹二人以1.8万元的金额和解,并签下调解协议,当时村里“最硬的骨头”被薛波啃了下来。此后,村上的村民、周边的村(社)一遇到麻烦的纠纷矛盾,第一个就会想到薛波。

  二、为民解忧,“接烫手的山芋”

  2023年春节刚过,先是永红街道某小区地下车位被新北区人民法院拍卖,中拍人将72个车位在小区内加价翻倍出售,引发居民不满,居民计划到市政府上访。

  紧接着,永红街道辖区内某酒店由于经营不善突然关门停业,拖欠酒店员工2个多月的工资,员工求助无门,2月28日、3月3日连续到钟楼区政府大门口集访维权。这两个群体性事件几乎发生在同一时段,是当时街道“最烫手的山芋”,薛波第一时间主动接下。

  针对小区地下车位矛盾问题,薛波主动召集居民开会了解事件经过,联合派出所民警对车位中拍人一起进行了约谈,要求其停止加装地锁、防止激化矛盾。在区领导重视下,区信访局牵头,召集法院承办法官、破产管理人、居民代表、车位受让人一起召开矛盾协商会。最终,薛波提出的化解方案得到了各方的一致认可,72个车位使用权全部以合理价格转让给居民。矛盾妥善化解后,居民代表自发来到街道,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在解决小区地下车位矛盾问题的过程中,薛波同时还奔波在酒店欠薪矛盾解决的道路上。通过积极对接区信访、区人社部门参与员工欠薪案件处理,区人社第一时间给55名员工采集个人信息,核清了拖欠的工人工资金额。在薛波和有关部门的共通努力下,所有员工都拿到了属于自己的“血汗钱”,现场员工每个人都露出了开心的笑脸,纷纷表达了对薛波的感谢之情!

  三、勇于担当,“挑最重的担子”

  永红街道的张某,2008年因房屋拆迁补偿问题,先后30多次赴京上访,是街道有名的上访“钉子户”,2020年初,薛波了解到后,主动请缨参与化解。

  如何化解这“钉子案”,薛波多次到张某家里走访,了解真实诉求。思考过十几个日夜,参考周边街道经验、询问相关部门、请教多位律师,薛波形成了一套完整、细致的化解方案,通过近一年漫长时间的对话、无数次的耐心沟通,张某开始扭转自己偏执的想法,逐渐有了配合化解的意愿。在临近春节前一个月,张某在钟楼区信访局领导的见证下签下了《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书》,困扰永红多年的信访积案,在薛波深入细致的工作下、最终得以成功化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新的赶考路上,薛波把加强基层普法宣传和人民调解工作能力写在了今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安排上,“建好街道民情工作室,挖掘更多群众基础好、协调能力强、空闲时间多、工作热情高的人民调解员”“加强村(社区)调解阵地建设,建强村(社区)警务室,让民警、村(社区)书记、律师成为普法和人民调解的先锋队”......薛波依旧在人民调解的工作上兢兢业业、在赶考路上昂首阔步。

  通讯员 李悦心

标签:啃最硬的骨头;调解;人民调解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