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衣水风正起,海纳千流雅韵传。10月25日下午,由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组委会主办,江苏省曲艺家协会、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南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海安市委宣传部承办,海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海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协办的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系列活动——“江风海韵”长江流域非遗曲艺交流展演在海安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举行。
藏族弹唱、四川清音、湖北小曲、苏州评弹、扬州评话……整场演出汇集了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地区丰富的非遗曲艺,来自长江流域沿线地区的曲艺家们也汇聚一堂,说唱这条母亲河悠久的文化底蕴和朝气蓬勃的火热生活。
著名苏州弹词演员季静娟与搭档陈美东领唱的开场节目《放歌春江水》,将西藏弹唱与苏州评弹融合,通过“长江头”和“长江尾”两种珍稀鸟禽的对话,描绘长江大保护实施后长江沿岸处处“春风十里诗画廊”的自然景象,展现长江流域独特的生态风景和人文风情。既有藏族高原的壮美辽阔,又有江南水乡的细腻婉转。
长江奔腾11个省市自治区,最终在上海汇入浩瀚大海。这一地理特征赋予了上海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使其成为多元文化的交汇点。其中海派幽默的代表曲种上海独脚戏就是吸收借鉴了众多艺术之所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备受长三角地区观众的喜爱。由陈靓、李国靖带来的独脚戏《我爱长江美》生动活泼、妙语连珠,海派文化与传统曲艺在舞台上碰撞出新火花。
海红、姜超带来的二人转《猪八戒拱地》更是曲调欢快、热闹非凡,让南方观众领略到了来自东北黑土地传统曲艺的迷人魅力。
著名扬州评话演员马伟带来了经典选回《武松打虎》,精湛的口技表演、幽默的语言艺术、浓郁的地方特色赢得了满堂喝彩。
“又是烟花三月天,绿杨风柳拂缠绵……”由扬州市曲艺研究所一级演员赵松艳、刘芓君领唱的扬州清曲《芍药花开》,结合扬州木偶表演形式,将扬州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和历史底蕴悉数包罗其中,曼妙展示了烟花三月里的扬州。
窦晨光、常鹏旭合作演绎的相声《我不会了》灵活运用相声“说、学、逗、唱”的表演技巧,充分展示了年轻演员扎实的表演功底。
水流奔袭到湖北,长江便有了高潮。湖北得“中”独厚,九省通衢,是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大通道的中心枢纽,素有祖国“立交桥”之称。由湖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湖北小曲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姚俐玲演唱的湖北小曲《桥见中国》唱腔悠扬动听,曲调清新大方,通过说唱的形式,以桥梁作为象征,展现了我国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展示了中国制造的力量。
著名扬州评话表演艺术家姜庆玲在继承传统上狠下功夫,带来的《火烧赤壁》说表生动、表演自然,令人如临其境。
四川清音表演艺术家刘靓靓带来四川清音《小放风筝》,生动表现了“趁风放纸鸢”时女儿家的秀丽容貌和雀跃情态,展现清新婉转的曲艺芳华。
备受观众熟悉和喜爱的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陈寒柏、王敏合作演绎的相声《送您一支歌》说唱趣谈,合作默契,与现场观众互动,博得了阵阵笑声。
最后,展演在吴丹、刘冲、王敏、李林恩领唱,南通理工学院海安校区大学生艺术团、海安市歌舞剧团伴舞的歌舞《领航》中落下帷幕。整场演出不仅是对长江流域非遗曲艺的集中展示,更是对长江文化的深情致敬。呈现了长江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也让所有观众感受到了长江流域非遗曲艺在传承和发展中的蓬勃生命力。
值得关注的是,10月26日晚,“南通牡丹颂”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仪式暨惠民演出将在南通大剧院歌剧厅隆重举行。颁奖仪式将展示曲艺事业两年来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为南通百姓献上一场精彩的曲艺盛宴。
江南时报记者 钱海盈
图片:王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