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征信意识情况调查显示—— 仅一成人对个人征信非常了解
2020-08-25 19:46:00  作者: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 王琦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记者 王琦曾几何时,只有办信用卡、申请贷款才会用到的个人征信,如今应用范围越来越越广,呈现逐步增加趋势,让更多人体会到这张“经济身份证”的分量。根据融360维度近期公布的《中国大众征信意识情况调查》显示,对于目前占据主流地位的央行个人信用报告,受访者的满意度为36.28%;而在征信知识普及方面,仅有10.73%受访者表示非常了解个人征信。

1/4受访者表示从不查征信

记者了解到,作为个人信用情况的“经济身份证”,个人征信的应用范围已经十分广泛。以央行征信为例,2019年个人征信系统累计查询量24亿次,日均查询量657万次。在使用场景上,根据央行对2020年二季度个人信用报告查询原因分类统计,42.6%的查询用于贷前审批,52.6%用于贷后管理,4.8%用于担保资格审查等其他目的。

事实上,个人信用报告的使用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信贷领域。融360维度调查结果显示,超半数受访者表示,在办理贷款、申请信用卡情况下查询过个人信用报告;超两成受访者表示,在出境签证、工作入职情况下查询过;还有5.68%的受访者表示,在相亲或结婚情况下,查询过对方的个人信用报告。在网络上,“婚前该不该查对方征信”不时登上热搜,与买房买车、彩礼/嫁妆等成为适婚人士讨论的话题。有网友爆料称,自己的朋友在结婚前突然分手,起因在于女方查了男方的征信,发现对方欠了许多信用卡债务和小额贷款,还有众多逾期记录,最终选择分手。

不过,尽管使用场景广泛,生活中仍有许多人未曾主动查询或运用征信报告。融360维度调查数据显示,25.24%的受访者表示,没有查询过个人信用报告。实际上,央行征信中心每年提供两次个人信用报告免费查询服务,定期查询有助于了解自己的信用状况,同时避免一些意外事件导致自身信用受损而不自知。

超三成受访者遭征信违规查询

有人没有查询过个人信用报告,有的人却在不知情或被诱导情况下,被动查询过个人信用报告。在融360维度的调查中,超三成受访者表示有过此经历。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向征信机构查询个人信息的,应当取得信息主体本人的书面同意并约定用途。但有些机构出于业务开展的需要,利用一些优惠手段诱导或欺诈用户同意授权查询征信。

据了解,在一些消费者投诉平台,有消费者投诉某外卖平台,将同意查询个人征信授权书与领取外卖优惠券捆绑在一起,消费者以为自己是在领取优惠券,没有注意到下方用小号字体标注着“同意查询用户《个人征信授权书》”等字眼,导致用户征信信息“被查询”。需要注意的是,若一段时间内,征信记录被查询次数过多,存在的负面影响越大,俗称“征信花掉了”,会对申请银行信贷等行为产生影响。

而一旦不小心授权第三方机构对个人征信进行查询,用户的隐私就相当于在“裸奔”,个人重要信息一览无遗。在南京工作的赵晓时常接到一些推销贷款的电话,根源在于一次征信查询导致的信息泄露。“之前我手头不宽裕,为了交房租,在网上借了一些钱,后来听说借钱会影响个人征信,我就想查一下自己的征信记录。”赵晓说。然而,赵晓并不是通过央行官方渠道查询,而是在应用商店里随机下载了一个查征信的App。这些App会要求获取用户手机多项隐私权限,包括位置、电话号码、访问摄像头,甚至包括读取短信和通讯记录等。所谓的“直连央行征信系统”,也只是App通过用户自己的信息去央行征信系统查询,这些应用仅仅充当了中介的作用。

一般来说,央行征信报告记载了个人通讯方式、住址、婚姻状况、职业信息、银行贷款记录、信用卡透支记录等详细信息。这些最需要保护的个人隐私,却被App轻而易举地留存使用。

仅一成人对个人征信非常了解

据融360维度调查发现,将近九成的受访者在采访中表示,平时关注个人征信信息,但仅10.73%受访者表示非常了解个人征信。

这种不了解,不仅反映在对“花呗数据纳入央行征信实际影响”等问题的茫然,还体现在用户对一些基本个人征信知识的不清楚。如近两成受访者不知道个人信用报告的出具机构(央行征信中心),一半受访者不清楚个人信用报告免费查询次数(2次),仅有31.86%的受访者了解个人逾期记录展示时间(5年)。

苗淼就是其中一员。刚结束北漂的他选择在南京安家,一番折腾后选定了自己心仪的房子,却在申请房贷时遇到麻烦。“银行贷款人员告诉我,征信记录有问题,贷款无法顺利审批。”苗淼说,“我听了以后惊呆了,因为我没有借过其他的贷款。”后来通过查询记录,苗淼发现自己很久之前办过一张信用卡,虽已停止使用,但多年年费都没有按时缴纳,这才影响了信用记录。搞清楚原因后,苗淼急忙把这张卡的欠费都还清,再次向银行发起贷款申请,却仍不成功。

根据融360维度调查数据显示,36.28%的受访者表示央行个人信用报告内容详尽,38.49%的受访者表示有所不足,7.57%的受访者表示效果差强人意。整体而言,个人信用报告的满意度还有很大上升空间。因此,有必要打破“数据孤岛”,有效整合数据,以提升征信数据使用效率。而另一方面,大众对丰富个人信用报告内容、提升征信记录准确性的呼声也较高。融360维度调查数据显示,53.31%的受访者表示完全支持进一步丰富报告覆盖范围,38.8%的受访者表示有条件支持,仅有2.21%的受访者不支持进一步增加信息维度。

标签:受访者;征信;个人信用报告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