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今年全国两会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如何注重内循环,激活释放内需市场,唱好消费这出戏,江苏乘风破浪,仅消费券在全省发放超过27亿元,撬动整个社会消费300亿。
消费券带来十多倍的拉动量
来自江苏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5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2.2%。但令人欣慰的是,降幅比1—4月收窄了2.7个百分点。
促进消费回稳,增强消费信心,消费券是其中一个手段。今年以来,全省各地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有的地方对商贸流通企业进行支持和补助;有的地方发行消费券;有的地方和企业开展合作,做一些有奖销售。
来自江苏省商务厅的信息显示,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地财政共出资5.7亿元,通过发放消费券、购物券、优惠券、抽奖等形式开展消费促进活动。
“消费的切入点在哪里?主要是在政策的供给方面,全省举办了127场消费促销活动,对文化旅游、住宿餐饮、大众商品的消费,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李侃桢说,例如旧汽车去换新能源汽车,得到补助的标准是过去已有标准的1.5倍,同时还规定了一个最低标准,就是说补贴的标准不能低于3000元。同时,对于一些困难群体,江苏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对这些困难群体进行价格补贴,到目前为止,发放价格补贴已经超过12个亿,惠及的困难群体超过800万人次。
南京财经大学教授张为付认为,各地推行的消费券政策刺激了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调查数据显示:疫情期间,我国各地政府以各种形式发行各类消费券,对我国消费的撬动在3.5—17倍之间,存在明显的乘数效应。
新增长直击年轻消费者
数据背后有乾坤。在调查采访中,记者发现,抓住最新的增长点,直击年轻消费者,成为扩大内需市场的一个重要方向。
6月12日,位于南京新百中心店的NIKE最高级别江苏首店正式开业,当天实现销售额93.98万元。作为NIKE最高级别门店,主打最新创新科技及限量球鞋单品,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打卡地。新百相关负责人称,特殊时期,就是要运用超常规的办法、不寻常的力度,满足消费者高品质、多样化的需求。
“继续加大首店经济、网红店,在产品的提档升级上,会更加年轻化、国际化,迎合时尚潮流,这是我们未来的定位。”南京中央商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央商场总经理段崇禧说。
启动内循环,需要供需两端的齐发力。促消费就像杠杆,一侧是供给,一侧是消费者,只有量大质优的供给,才能撬动更多的消费行为。而在供给侧,新的消费趋势为老品牌创新升级、新品牌萌芽成长提供了机会。“年轻化”成为了很多老品牌的新战略。
江苏罗曼罗兰集团户外新材有限公司之前的内销市场主要以家纺产品为主。“我们也做成衣,但以前主要给大牌做贴牌出口,没有自己的品牌。今年开始,我们想开拓内销市场,建立一个新的年轻的成衣品牌,主要想借助吴江南部打造时尚产业区的东风。”总经理江南说。
创新模式促进内循环
疫情同样挡不住商业模式的创新。
扩大内需市场促进消费,不仅要解决消费者买什么的问题,更要指导消费者去哪买、怎么买。创新消费载体与商业模式,让江苏在扩大内需市场、促进国内大循环上先行一步。
上半年,“宅经济”成为热词,苏果紧跟消费趋势变化,发力“直播带货”“社群购”,线上销售占比逐步提高,成为苏果发力“新消费”,助力经济回暖的“新生力量”。3月底开始,苏果联合宝洁、立白、苏泊尔、伊利、达利食品等多家品牌在苏果优选、苏果社群购、腾讯看点等线上平台开展18次“直播带货”,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累计共有50万人次观看、单场最高实现80万元销售;“社群购”共有2300个微社群、60万社群粉丝,五一小长假期间,苏果“社群购”业务销售额环比增长达到200%。
张为付说,必须认识到,消费券政策毕竟是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危机下的一项相机临时对策,具有效应递减、成本增加的特征,决定了其不可持续性和长久性。在这个时间窗口内,生产者和销售者要抓紧产品生产、销售模式的创新,以新的产品和方式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宋晓华 田墨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