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与丹青共舞,历史与时代共鸣。2025年3月15日,“长江文明 万里流韵——长江流域精品文物绘画展”在南京博物院揭幕。展览以“长江文明”为主题,以“长江文物”为线索,通过嵇亚林、白鹤、张明惠、唐明丽、卢山、田騉等6位创作者的近70件作品,链接历史与时代、文博与绘画、守正与创新。嵇亚林与白鹤携手创作的百米国画长卷——《长江文明 万里流韵》是展览代表作,以长江流域19个省、市、自治区60多个遗址出土的150多件代表性文物为题材,再现长江文明的辉煌历程。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丁解民,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韩星臣,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省文联主席、省当代艺术创作研究会会长章剑华等参加活动。章剑华讲话,中国美协副主席陆庆龙、著名画家萧平分别致辞,南京博物院原党委书记、副院长嵇亚林代表参展画家致答谢辞。南京博物院院长王奇志主持开幕式。
章剑华表示,自己曾在太仓看过展览,来到南博的展厅,又有了不一样的感悟。他认为展览有四个特点:一是以长江文化为主题,具有重大性。展览紧跟时代,把长江重要的文化元素融入作品里,让人们看到长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魅力。二是以精品文物为素材,具有独特性。嵇亚林等书画家,用书画把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内涵生动展现出来,让古老文物有了新活力。三是以文物研究为支撑,具有学术性。让作品既有艺术美感,又蕴含严谨的历史文化知识,提升了作品的文化价值。四是以书画作品为载体,具有艺术性。
著名书画家、鉴藏家萧平认为,如此系统地大规模地描绘长江文明、长江文物,用四年多的时间专注于长江文物绘画,非常难得,而且没有可以借鉴的先例,需要创造性地融汇西画与国画,石器、玉器、陶瓷种种不同质地的文物,都被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
中国美协副主席陆庆龙表示,文物表现不易,需要画家有深厚的绘画基础和深刻的文化哲思,这次的作品,有国画有油画有综合材料,有写实的也有写意的,但在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方面都富有感染力,具有很强烈的时代色彩。
当天下午,众专家学者围绕五个参考议题,即“长江文明在文物绘画中的体现与传播机制”“跨文化交流中传统中国画题材突破”“从历史文化角度探讨文博中国画的意义与价值”“特定文物绘画的艺术语言与时代背景”,齐聚南京博物院历史馆,共同探讨文博绘画的议题。
与会专家深入剖析了长江文化、文物与绘画艺术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家各抒己见,既有高瞻远瞩的思想引领,也有观点碰撞时的犀利与坦诚,更有彼此的鼓励与支持。
艺术家嵇亚林致辞时表示:“长江的每一朵浪花都是历史的回响,而我们用画笔记录下这些永恒的光芒。”“长江文明 万里流韵”不仅是一场艺术展览,更是一部流动的文明史诗。在这里,文物与丹青共舞,历史与时代共鸣,观众得以在笔墨间触摸长江的千年脉搏,感受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
此次展览以笔墨为舟,以文物为帆,将珍贵文物形态、气息、材质与艺术创作笔墨、意蕴、审美相融合的积极尝试,是江苏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展览得到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由南京博物院、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江苏省书法家协会、江苏省书法院联合主办。展出时间从3月15日至4月27日。
据悉,展览从2024年5月开始启动,南博是第五站,前面的四站分别为南通、成都、泰州、镇江。展览到第五站并没有结束,还会顺着长江一路顺流而下,最终从上海汇入海洋再到国外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