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子|《在抗日战场上》
2024-08-16 10:5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举子  
1
听新闻

  当时代的钟声敲响,让我们站上历史的山梁,透过隐隐散去的硝烟,再一次,对我们曾被日寇践踏的山河、烧焦的城乡,作一次深深的回望!

  《跫音回荡》

  是谁在漫漫长夜点燃照彻神州的松明?

  是谁在铁蹄蹂躏下把昏睡的民族唤醒?

  是谁在赤膊拼杀中打出中国人的威风?

  是谁在血与火涅槃中让民族之魂升腾?

  鲜血写就的抗战啊,那么刺目那么鲜红!

  血肉筑起的和平啊,那么惊心那么惨痛!

  躺在和平的春风里,

  我们不能闭着眼臆造历史;

  吃着大碗喷香的酒肉,

  我们更不能在那数典忘祖。

  这对先辈不敬,对历史不公!

  历史不是一面常粉常新的墙,

  更不是一笔可以篡改的账,

  它是一面深邃的铜镜,

  映照着曾经的伤疤,

  也照耀着前行的航向!

  它是一棵虬劲的大树,

  沐浴着阳光雨露,

  也见证了波谲风云!

  是的,我们没忘尸首遍地的上海滩,

  我们没忘血流成河的台儿庄,

  我们没忘杀声震天的上高城,

  我们没忘马革裹尸的滇缅场,

  ……

  可就是这一场场殊死拼杀啊,

  也没能把疯掉的豺狼阻挡!

  中华危亡!民族危亡!

  这绝望的呐喊,

  是那么无奈!那么苍凉!

  风雨飘摇的中华大地,

  多么需要一支粗壮的臂膀!

  一声怒吼席卷神州,

  如雷,让大地发抖;

  如歌,被世人传唱。

  “到敌人后方去”

  “到敌人后方去”!

  这声音来自黄土高原,

  这声音来自延水河畔,

  这声音来自宝塔山上!

  那么激越,那么高亢,那么嘹亮!

  是一声炸雷震动了华夏,

  是一支响箭惊醒了炎黄,

  一声声,似急流滚滚;

  一阵阵,如春潮翻涌。

  从白山黑水到云贵高原,

  从黄浦江畔到巍巍太行,

  从田野壮汉到闺阁女子,

  从古稀杖朝到黄口儿郎,

  伴着这震天咆哮,

  飞卷起腔腔热血,

  直面日寇的飞机大炮。

  跃出芦苇丛,扑进青纱帐,

  驰骋于平原,拼杀在山梁,

  从此,大刀长矛,土铳鸟枪,

  以铮铮的铁鸣,

  伴着日寇惊恐的哀号,

  在赤县神州,

  激荡起雄壮的全民抗战的交响!

 

  《永恒雕像》

  站在历史的山梁,

  你应该看到那一张张坚毅的脸庞,

  以及那海一般宽阔的胸膛,

  山一样巍峨的脊梁!

  该看见文武兼备的左权副总参谋长,

  该看见彭雪枫“共产党人的好榜样”,

  该看见赵尚志“一钱骨头一钱金”,

  该看见杨靖字被日寇剖腹剜肠,

  还有坚贞不屈的赵一曼,

  还有大义凛然的古鸿昌……

  此刻,

  不说他们的英勇,

  也不讲他们的悲壮,

  只需你抚着良心,

  ——慢慢思量!

  哦,不能忘,不能忘!

  在那个魔鬼吃人的战场,

  还矗立着这样一组雕像,

  哞-

  山坡上那头牛儿还在吃草,

  我们还在深切地寻找,

  那个放牛的孩子,

  王二小!

  二小,你这个小鬼,

  不!你这个小八路,

  活到现在该是白发苍苍的爷爷了,

  也许你会领着孙子到村口去遛弯,

  也许你还在山坡上放一头大黄牛,

  也许你在为学生做那惊心一刻的演讲!

  可历史没有也许!

  我们知道,

  把牛丢在山坡你不是贪玩,

  为鬼子带路你也并不荒唐,

  只是不知,

  面对日寇明晃晃的刺刀你为何不怕,

  昂首走向断命的埋伏圈是哪儿来的胆量?

  二小啊,你真的还太小!

  你的唇边绒须还没冒,

  你的个头还没枪杆高,

  然而,你的胆量能退虎豹,

  你的神情能镇豺狼。

  你一脸从容,

  面对鬼子举起的刺刀,

  那一刻,

  你瘦小的身躯竟是如此伟岸,

  迎着插进胸腔的刺刀,

  以一个绝然的姿势,

  把风骨化为横亘天地的绵绵山梁!

  二小啊,

  我们中华的好少年!

  当你以血报国,

  身边还有多少英雄的小伙伴!

  当你走向黄泉,

  身后还有多少血性的儿童团!

  依然记得小冬子,怀揣红星上战场!

  依然记得小嘎子,里应外合把敌端!

  依然记得小海娃,羊尾巴里藏密信!

  依然记得小雨来,还乡河里美名传!

  哦,苦难的民族啊,血写的抗战!

  那缕缕忠魂怎能成为渐去的云烟?

  它应是铮亮的枪刺,将使命钉在心间!

  它就是鲜红的旗帜,

  迎风招展于我们眼前!

 

  《热血丰碑》

  回望曾被铁蹄践踏的河山,

  不知道该悲歌还是慨叹;

  凝视物阜民丰的华夏故园,

  怎能忘却那满目焦土和残墙。

  九州每一寸土地啊,

  都被烈士鲜血浸染。

  咆哮奔腾的长江黄河啊,

  那是为民族请命的决绝咏唱!

  穿过历史的硝烟,

  一队队刚烈儿女,

  一次次拼死向前,

  毅然决然慷慨赴难!

  走进记忆的深处,

  那喷火的眼睛,那卷刃的大刀

  依旧生动如初,清晰可见!

  看到了,那座原本并不出名的狼牙山,

  不太高,也不大险,

  当五具鲜活的肉体顺崖滚下。

  谁能想到,

  这葱郁秀丽的山峰,

  竟是五位勇士用生命立起的脊梁!

  站上陡峭的山崖,听着日寇的叫嚷,

  五名勇士抱着一个必死的信念,

  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呐喊中,

  响亮地说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衷肠。

  死,镌刻下八路军的赤胆忠心!

  生,让共产党员的荣光,永世辉煌!

  一支支高吭的赞歌在历史的长河里传唱,

  一首首英雄的诗篇在民族的血脉里流淌。

  听见了,那快意的曲子,

  依旧传唱在铁道线上,

  是呵,是谁在夕阳下,

  又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是又一次乔装矿工去挖炭,

  是又一次让鬼子运物资支前,

  是又一次把日寇的列车炸翻,

  是又一次把鬼子的炮楼打烂!

  呵,听出来了,听出来了,

  那定是又一次把鬼子全歼!

  记起了,那八个女兵,

  花季岁月,本该在学校读书,

  或在窗下描红,

  抑或牵着恋人撒娇谈情!

  她们却顺着嘹亮的号声,

  用单薄的臂膀,

  扛起沉重的钢枪,

  向着民族解放发起了冲锋。

  有谁能相信,

  这该是女孩对青春美好的憧憬!

  乌斯浑河至今还在哀鸣,

  河面至今还映着八个美丽的身影,

  眼看战友突围成功,

  眼看自身陷入敌丛,

  八个花季女兵啊,

  她们竟出奇地镇静,

  把枪支砸烂,再砸烂,

  然后,手挽手走向江中。

  十月的乌斯浑河啊,不冷、不冷。

  当呜咽的河水,

  没过你们秀发盘绕的头顶,

  那略带颤音的国际歌,

  轻轻地、轻轻地凝固了时空!

  77载光阴不算快也不算慢,

  77度春秋不算短也不算长,

  硝烟渐去,

  似乎依然能听到炮火轰鸣;

  原野清静,

  似乎依然能看到蝗虫爬行。

  富裕起来的人们啊,

  当你轻歌曼舞时,

  别忘去听听冉庄村口那清脆的钟声!

  在自驾游的路上,

  别忘去看看南京那白骨成堆的万人坑!

标签:日寇;山梁;硝烟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