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晴热炽烈。经人热心推荐,在螺丝转弯的一隅去看电影《泳者之心》。说实在话,并没有对这一电影有过高的期望,也只是想一整天躲在逼仄的空调房间里总非长久之计,还是要出门透口气活动一下而已,而且对这样的电影名称也多少有点排斥,莫非是模仿《勇敢的心》?
电影开始是从110年前一战期间纽约的一次轮船失火讲起。已经停泊在哈德逊河口的一艘轮船失火,多人遇难,其中女性居多。为何如此?是因为这些女性多不会游泳,不敢从轮船上跳下来求生。这一不大不小的新闻深深刺痛了一位德裔家庭的母亲,这一夫妇两人有两个女儿,小女儿曾罹患荨麻疹导致耳朵听力锐减且几乎不治,两位女儿的父亲是一位菜市场卖肉的小商人,身材魁梧,孔武有力,保守传统,有板有眼,典型的日耳曼人的形象,酷肖当年的德国总理科尔。因这一新闻,在家里强势有力的母亲力主让两个宝贝女儿去学游泳,也并没有要在奥运会上取得骄人成绩的宏大目标,只不过是出于遇到危险时可以求生逃脱的如此朴素的想法而已。
报名去学游泳,姐姐没有任何问题,妹妹的先天条件则被女教练认为有问题,让她替补烧煤炉为大家供暖,待有人被淘汰,她才能被允许进入泳池学习、训练。机会终于来了,她得以入水,也真是如鱼得水,不同凡响,在这小小的培训班里她很快就脱颖而出,展露天赋,当然也与她的刻苦与毅力密不可分。此后是她在家人的支持之下接连参加各种赛事,一路凯歌,过关斩将。她在12岁,打破世界女子800米自由泳纪录;她在15岁,打破7个世界纪录;1921年到1925年,她保持了29项全国和世界业余游泳比赛纪录。
整整一百年前,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埃德尔信誓旦旦决心拿下所有她参赛的四枚金牌。但,当时的世俗看法,女性弱小、容易受伤,体育项目应该是男人的天下。不看如今,女子足球虽然也在举行,其影响力终究不如男子足球。女性要保持优雅、美丽与瘦弱才是,窈窕淑女嘛。参加奥运会的美国领队,对女性运动员充满了鄙夷与不屑,运动员们乘船从美国奔赴巴黎途中,男性运动员一直在船上的健身设施上进行锻炼,而女性运动员却只能呆在房间里,不得抛头露面。男女运动员在饮食上也有区别,各种刁难,令人讶异。当时的体育运动专家们认为女性更适合食用少量水果,不能如男性运动员那样食用高热量高蛋白的肉类与碳水。巴黎是花花世界,自由开放,美国领队担心女性运动员染上法国开放无羁的生活习气,就将她们安排住在远离市中心的宾馆之内,她们的训练及比赛,每天都要步行走上五六个小时才能抵达场地。缺乏锻炼,营养不足,偏远的住宿,遥远的步行,种种因素叠加,埃德尔比赛只是获得了两枚铜牌,她在团体接力赛中获得金牌。充满期待的埃德尔对此大为失望。等她从巴黎归来回到家中,又被告知,从小与她一起练习游泳的姐姐马上就要结婚,且要嫁者也并非自己相恋之人,而是一商人。
埃德尔不愿意如姐姐这样如此被生活束缚,循规蹈矩,她更想过一种遵从自己意愿的生活。她决心游泳穿越英吉利海峡,挑战自我。这一大胆决定把电影推向了高潮。女性横渡英吉利海峡,此前还没有先例。埃德尔在教练、赞助商的陪同之下,就此展开训练、准备,前往法国。埃德尔这一举动,备受瞩目,各方关注。电影中的埃德尔志在必得,很是轻松。谁知道,她的教练却从中做梗,蓄意破坏,先是给她递送苹果试图让她与他人接触破坏规则而导致挑战失败,后来又让她喝一种迷魂药而最终导致埃德尔功败垂成。教练为何要这样?是唯恐埃德尔挑战成功?如果埃德尔成功,他不是与有荣焉?有人说,这一教练原来曾经是游泳运动员,也试图横渡英吉利海峡而失败,他不希望埃德尔超越他,打破这一纪录。埃德尔的成功无人阻挡,她的父亲亲自出马为她做后勤保障,她的姐姐也来呐喊助威,埃德尔再次横渡英吉利海峡,真有点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味在。惊涛骇浪,水母刺蜇,浅滩逆流,方向迷失,海安上的篝火,一次横渡,看似平淡无奇,却有点《加勒比海盗》的气势磅礴。最终,埃德尔挑战成功,被此前的横渡者还提前了两个小时。
埃德尔挑战成功,胜利凯旋,纽约以极高的礼遇欢迎这一踏浪归来的女英雄,山呼海啸,万人空巷,场面之热烈壮观,堪比某些国家的盛大集会。这是否有点夸张过度?有当时的影像资料为证啊,也就在1926年啊,迄今还不到一百年呢。
这是一部励志感人的电影,纪录了一段历史,打破偏见与质疑,考验人的决心与毅力,按照如今流行的说法,充满正能量。只是这部电影的翻译名称似可商榷,直译为《少女与海》也不大准确,让人想起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可否就叫《横渡海峡》?电影由乔阿吉姆·罗恩尼执导、黛西·雷德利主演。埃德尔出生在1905年,去世在2003年,高寿9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