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剑华|书写长江:两本书·三个故事·几点认识
2023-11-24 19:3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章剑华  
1
听新闻

  非常荣幸应邀参加长江文化南京论坛之“书写大河——世界大河文明国际传播论坛”。这个论坛以“传播促进大河文明的交流互鉴”为主题,打开与大河文明对话的“窗口”,深入研究“大河文明的国际传播路径”,为文明互鉴和人类可持续发展聚智汇力、建言献策,很有现实意义。我今天的发言围绕“大河文明与国际传播”的议题,介绍两本书,讲三个小故事,谈几点认识。

  一、两本书

  文学是文明传播的主要载体与路径。我是从事纪实文学和报告文学创作的。纪实文学和报告文学与国外的非虚构文学一样,是记录时代、传播文化、文明互鉴的重要载体。十几年来,我创作了多部报告文学,其中《大江之上》《世纪江村》就是“书写大河、传播文明”的文学作品。一本是《大江之上》,即长江大桥建设三部曲。

  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纳百川千河,自西向东横贯中国腹地。它的血脉与乳汁,孕育了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千百年来,长江两岸的人民得灌溉水利之利、舟楫运输之便,创造了光照千秋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长江也是一条天堑,它的宽阔与汹涌,阻隔了我国南北的交通,影响了物资的流动和人员的交往,进而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梦想在大江上建造桥梁。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在武汉建长江大桥,当时的民国政府很重视,曾邀请德国、美国的桥梁专家来中国考察长江,拟请他们进行长江大桥的设计,但他们在考察后丢下一句话:“在长江上建桥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前,在长江上一座大桥也没有。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茅以升等桥梁专家的建议下,才开始在长江上建造大桥。从上世纪50年代到2019年,长江上从1座到111座大桥。我的文学作品《大江之上》主要选取了有代表性的3座长江大桥来写:武汉长江大桥,是第一座长江大桥,一座合作与友谊之桥。南京长江大桥,是第一座中国人建造的长江大桥,一座自力更生之桥。江阴长江大桥是第一座跨越千米的斜拉索现代长江大桥,一座改革开放之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桥梁改变了地理关系,沟通了中国的北方与南方;桥梁促进了经济发展,使现代城市、外向型经济在这里萌生与崛起,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桥梁融合了不同文化,使我国南北文化因此有更多的交流、互动与融合。同时,桥梁本身是一种文化的符号与载体,是一个时期的记忆和文化标识,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总之,大江之上的大桥是新中国创造的世界奇迹与伟大成就,也是工业文明的重要标志,更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综合实力。另一本是《世纪江村》,即中国小康之路三部曲。

  在长江边上有个村庄叫开弦弓村,也就是费孝通《江村经济》中的江村。一百年前,以费达生、郑辟疆等知识分子在开弦弓村所进行的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创建中国最早的第一个村办工厂,以及费孝通在该村的社会调查为主线,通过描写开弦弓村几代村民、进步人士和党员干部为改变乡村落后面貌、致富农村农民所做的种种艰苦卓绝的努力,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实现小康、振兴乡村之路上的百年探索。全书通过生动的语言塑造出丰富的人物群像,折射了中国近现代以来乡村工业萌芽、土地改革、实现小康以及正在进行的乡村振兴的壮阔历史,深刻揭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农村的历史逻辑,凸显了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才能实现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可以说,吴江开弦弓村是我国农村文明、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这两本书所写的,正是与长江有关的近现代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典范和缩影。

  二、三个故事

  (1)费孝通与《江村经济》费孝通在吴江开弦弓村进行了3个月的社会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记了10多个本子。他在去英国留学的邮轮上,便天天废寝忘食地整理这些资料。住在同一船舱的一个老外看到这位年轻人那么认真,便问他在做什么,费孝通告诉他,自己在一个村庄做了社会调查,现在把这些调查资料整理一下。老外问是什么样的村庄,费孝通告诉他是开弦弓村,老外听不懂,费孝通想了想说,就是长江边上的一个自然村。这下老外高兴了,说长江我知道,长江边上的村庄一定很美、很有意思。费孝通受此启发,在写博士论文时,标题不是“开弦弓村经济”,而是改成了“江村经济”,这样有利于国际传播。后来这篇论文出版后在世界上广为传播,成为人类学研究的范例和里程碑。

  (2)周恩来与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后,周恩来多次陪同外宾参观,他自豪地对国际友人介绍,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的红旗渠。外宾看了中国长江和长江大桥,对中国的发展有了深刻的印象,盛赞新中国建设成就,进而增进了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这是新中国“大桥外交”和国际传播的成功案例。

  (3)罗格与十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在江苏举办。我时任省文化厅厅长,负责开闭幕式的文艺演出。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参加了开幕式并观看了文艺表演。第二天他接受记者采访,他说,我被昨天晚上的文艺表演震撼了,尤其是第二场在瞬间整个舞台变成了一片巨大的水面,在不断变化的场景中,我既看到了江苏境内的大江大河,也看到小桥流水人家,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与文化。有记者问他能给开幕式文艺演出打多少分?他想了想说,本来可以打100分,考虑到中国马上要在北京承办奥运会,就给你们打95分,把100分留给北京奥运会吧。他的话音刚落,采访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笑声。

  三、几点认识

  结合当今的国际环境和传播生态,我认为做好中华现代文明包括长江文明的国际传播,应当注重这样几点:

  一是善于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我们既要讲给中国人自己听,更要讲给外国人听,让他们真正了解历史的中国和现实的中国。只有了解才能理解,只有理解才能化解,化解误会、偏见与对抗,为中国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更好地实现文明的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题材是关键,也就是讲什么。这次长江文化南京论坛选取了一个非常好的题材,即长江文化,这既是历史的题材,也是现实的题材;既是自然环境的题材,也是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题材;既是中国的题材,也是世界的题材。讲好中国故事,要做到“三个注重”:注重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通过讲述中国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等方面的故事,展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注重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通过讲述儒、释、道和和谐、中庸、道德等中国哲学、思想理念等内容展现中华文明的内涵;注重中国发展和中国成就,通过讲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在经济、科技、环境、教育、文化等方面展现中华现代文明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和中华民族的自信自强。

  二是构建国际话语体系。向世界上讲中国故事,就必须构建国际话语体系,也就是怎么讲。具体地说,构建国际话语体系要做到“三个讲究”:讲究语言表达方式,准确把握国际传播话语的要点和特点,能够提供准确的信息解读和权威的观点表达,适应外国受众的喜好和习惯,让人家听得懂、听得进;讲究传播模式的创新,广泛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图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国际传播,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互动交流;讲究情感沟通,了解外国受众的文化背景和兴趣点,调整讲述内容和风格,重视情感因素,用情感连接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让人家愿意听,并产生共鸣,进而向世界展示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以及中国价值,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是搭建国际传播平台。文化因传播而产生影响,文明因互鉴而创造辉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离不开有效的、有影响的国际传播的平台。为此,我们要搭建更多更好的平台,如论坛平台、媒体平台、会展平台、演出平台等,并努力创建国际传播品牌,做到名称的固定性,时间的周期性、内容的共同性、影响的广泛性,这样才能把新闻、学术、文学、艺术等内容更多更好地传播出去,达到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的目的。

  编者按:“长江文化南京论坛”于11月24日在南京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本届论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华通讯社、江苏省委宣传部、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活动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代表、大河流域国家驻华使领馆代表、世界滨水城市代表、长江全流域资深专家、国际主流媒体代表等近400位嘉宾参会。本文系江苏省文联主席、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章剑华参与圆桌对话时的讲话。

标签:传播;长江;中国
责编: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