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华|你阅读过现代文学家徐蔚南的散文名作吗
2023-09-07 21:4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李炳华  
1
听新闻

  你知道吴江有一位现代文学家徐蔚南吗?你阅读过徐蔚南的散文名作吗?估计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否定的。那我要告诉你,徐蔚南是吴江地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登上文坛的著名人物之一。他的散文作品曾风靡文坛,是极具影响力的。

  徐蔚南,1900年4月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盛泽镇一个书香之家,自幼颖悟,在盛泽读完小学后升入上海震旦书院,十七岁即考取官费留学去日本,毕业于庆应大学。归国后,受民国元老邵力子的推荐,1923年去浙江绍兴省立第五中学任国文教师,在那里生活了八九个月。在绍兴期间,工作之余,他踏遍古城内外,饱览稽山镜水,写下了许多文笔轻灵优美、意境恬淡清远的散文小品。这些作品最初发表在邵力子主编的《民国日报•觉悟副刊》上,后来与他的朋友王世颖合集为《龙山梦痕》,出版于1926年1月的上海开明书店。书中的《山阴道上》《快阁的紫藤花》《香炉峰上鸟瞰》等篇成为散文名作,为许多散文选集所选用。其中,《山阴道上》还被选做国文教材。

  徐蔚南(1900—1952)像

  徐蔚南在盛泽后街的故居

  说起徐蔚南的散文创作,还和柳亚子之间有过一段趣闻。五四时期,吴江的新文化运动十分活跃,创办了许多反帝反封建的“新”字号报纸。柳亚子在1923年春创办了《新黎里》,树起了一面新文化的旗帜。继《新黎里》之后,盛泽的徐遽轩、徐蔚南昆仲于同年7月创办了《新盛泽》,与《新黎里》“声气相求”。柳亚子读了《新盛泽》报后十分赞赏,称它是“百里内言论界的一颗光芒而带赤焰的明星”。一次,柳亚子询问《新盛泽》主编徐遽轩,在上海创办《前进》半月刊的徐蔚南是否“令兄”?徐遽轩一面告诉柳亚子蔚南是其“令弟”,一面将此信转给在绍兴的蔚南。蔚南立即给柳亚子去信,告诉他自己在绍兴的情况。柳亚子得信,非常高兴,把蔚南的信在《新黎里》上发表,还写了一段编者按语:“蔚南先生是文学家,这一封不经意的信,也充满了文学的趣味,所以我把它介绍在《新黎里》上面,爱好新文艺的人们,都请来欣赏吧!”蔚南读到这份报后,诙谐地给柳亚子写道:“你恶作剧,你把我的不通的信要去发表在《新黎里》上,我望你以后不要再恶作剧,做个最好的小孩子!”其时,两人从未晤面,而他们的终生友谊就是由这段戏剧性的文字之交开始的。蔚南给亚子先生的这两封信,文采飞扬,是出色的游记,我曾介绍给《苏州杂志》,刊登在该杂志1989年第4期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阅。

  《吴江县志》中刊登的《徐蔚南传》

  《盛泽镇志》中刊登的《徐蔚南传》

  我在《盛泽镇志》和《南社人物传》上分别写过“徐蔚南传”,在《苏州文史资料选辑》上写过“吴江才子徐蔚南”,着力地做过宣传。但其实我并没有阅读过徐蔚南的原著,只是泛泛地介绍他的生平而已,因为各种图书馆、档案馆都找不到徐蔚南的著作,一直引以为憾。近年来,网上购书盛行,我才得以购得徐蔚南的若干本著作,包括他的散文集、小说集、文艺论集和上海地方志著作集。虽然不全,但终究可以借此深入地阅读他的著作,了解他对诸多领域的杰出贡献。下面我就肤浅地谈谈对徐蔚南散文创作的阅读心得。

  徐蔚南散文集《龙山梦痕》与《春之花》书影

  徐蔚南的散文集共有四本,即《龙山梦痕》(与王世颖合著)、《春之花》《水面落花》和《乍浦游简》。《龙山梦痕》可说是徐蔚南的成名作,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龙山梦痕》由著名诗人刘大白、著名学者陈望道作序,大诗人柳亚子题词,沈玄庐题签,可以说出版时是隆重推出,体现了长辈们对年轻人的热情提掖。该书描写的全是绍兴风光。绍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名人之乡”,文化积淀丰厚。但当时的革命者对绍兴的落后是很不满意的,包括鲁迅先生对自己的家乡多有抨击。刘大白也是绍兴人,是五四时代赫赫有名的新诗人,他在序言中充满着对故乡的冷嘲热讽。刘大白写道:“我对故乡的社会,故乡的城市,以为正跟故乡的名产臭豆腐一样,是霉烂了的;——不但霉烂了,而且被满身粪秽的逐臭的苍蝇,遗下了无数蝇卵,孵化成无数毒蛆,把它窟穴而糟蹋得龌龊不堪了的。”但他对故乡的山水又讴歌恋念,一往情深。序中,他赞美作者“用美妙之笔,把这些美妙的梦痕描绘下来,成为这二十篇《龙山梦痕》的美妙小品”,“为龙山解秽”,“龙山何幸,竟有这样美妙化的福分呢”!另一位作序者陈望道是中共的创始人之一,曾任《新青年》编辑,《共产党宣言》最早的翻译者。他是浙江义乌人,对浙东的绍兴早就心向往之。他说他曾在龙山之巅的望海亭中做过一个奇异的梦,梦中仿佛有两个美丽的女子笑容可掬,情意绵绵,他便握紧了伊们的手。伊们是西湖雷峰塔突然倒塌之时,从从容容地从塔底出来的,空中似乎传来了伊们断断续续的微声:“你知道我是不愿······不愿男子求婚的······”不知何时,望海亭上走来了三只洁白的羊。但围住龙山的依然是充满古风的灰色屋顶以及蜿蜒的城墙。序言的表达浪漫而隐晦,它不是在隐喻越州城的守旧和革命者冲破旧势力的艰难吗?序言写道:“王世颖、徐蔚南诸先生又正在挥洒他们灵妙的笔墨,写我灵肉眷恋的龙山”,并且引动了他对越州的游兴。这两篇序言都是思想锐利个性十足的妙文,它们和《龙山梦痕》的一些篇章一样,也成为现代散文的名篇,收录在最具权威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散文选》(共七册)中(1982年8月第一版)。

  左图为徐蔚南在民国时期上海主编的《青年文选》,右图为徐蔚南出版的小说集《小小的温情》

  左图为徐蔚南出版的上海地方志专著《上海鬼话》书影,右图为徐蔚南出版的文艺理论著作《艺术哲学ABC》书影

  徐蔚南在《龙山梦痕》中的散文共10篇。一位才气横溢踌躇满志的海归青年,在教学之余足迹遍布于古城内外,晚上又和志同道合的好友王世颖连床夜话,由他们各自创作出绚丽多彩的游记与小品。他的笔触所致,有越州诸多的名胜,如鉴湖、兰亭、望海亭、香炉峰、大禹陵、若耶溪等。《山阴道上》描写的是自古闻名而被誉为自然美景“应接不暇”的山阴道。蔚南每月都要来这里溜达几次,徜徉于远山近水竹篱茅店的山村野径之中。文章以一天的光阴为线索,依次描绘山阴道上的所见所感。山阴道,并非那些名山大川或锦绣园林,而是富有自然情调的农村景色。小桥绿波、鸭群青草,一切富有生气的景物皆入图画。文章的笔调是自然活泼而饱含情趣的,将客观景物与作者的怡情之乐融为一体,讴歌了浙东农村——甚至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世代生活的生生不息的美好家园。有意思的是,鲁迅先生差不多在同时也以山阴道为对象,写出了他的旷世美文《好的故事》。鲁迅使用的是意识流手法,意境迷濛而绝美,笔法深沉,颇多寄托,而蔚南则浅易而优美,各有所长矣。

  《苏州杂志》刊登的徐蔚南游记

  《龙山梦痕》中得到好评最多的是《快阁的紫藤花》,它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快阁是南宋大诗人陆游饮酒赋诗的旧居,正在鉴湖绝胜之处,蔚南对此心向往之。文章是经过精心布局的。先从《花间集》中一朵枯萎了的紫藤花写起,引出作者快阁的游历。为了凸出紫藤花,特意以快阁的景色作为陪衬:“快阁临湖而建,推窗外望,远处是一带青山,近处是隔湖的田亩。田亩间分成红绿黄三色:红的是紫云英,绿的是豌豆叶,黄的是油菜花。一片一片互相间着,美丽得远胜人间锦绣。东向,丛林中,隐约间露出一个塔尖,尤有诗意。桨声渔歌又不时从湖面飞来。这样的景色,晴天固然好,雨天也必神妙,诗人居此,安得不頽放呢?”作了这样美的铺垫,再重点描写紫藤花。快阁的花园分隔成前后两部分,前后各有一棵紫藤。先写白色的,极写其繁荣景象,把花朵比成美少女,把嗡嗡叫着的蜜蜂比作一大群男孩。文字是极为俊俏与热烈,联想到少男少女的恋爱。然后写青莲色的,格调与前面大有不同,平和而柔婉。花瓣纷纷下落,落到颈项里,感觉飕飕的一冷,让人怜惜又软又香的花雨。又以啄木鸟猝然的怪响惊醒了作者的梦境。最后回复到《花间集》中夹着的花朵,让人深夜静思。文章开合自如,结构严谨,被誉为性灵之作。

  徐蔚南散文集《乍浦游简》 书影

  徐蔚南的第二本散文集《春之花》出版于1929年4月。在绍兴度过短暂的八九个月后,蔚南即回到上海,任复旦实验中学教师,又历任复旦大学、大夏大学、浙江大学教授。此后,他的创作基地就落脚在上海。《春之花》的题材及风格与《龙山梦痕》迥然不同,它是适合于上海市民生活的。上海是当时亚洲最发达的大都市,呈现出十里洋场的五光十色。而上海又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城市文化带有某种畸形状态。作者可能有意识地引导市民文化的健康发展吧,它多就市民生活中遇到的文化问题发表意见。如《足》,它描绘了人类足音的可爱,如日本姑娘穿上木屐,犹如“足之音乐家”。它由批评旧时代的裹足,引申到妇女穿高跟尖头鞋的不当。“我觉得高跟尖头鞋,实在也要不得,因为这种鞋子仍旧把健壮美丽的足破坏:原来很自然的柔软的足底,现在生了许多厚皮和鸡眼;原来很平坦的足背,现在臃肿了;原来配着光滑的指甲的舒畅的足指,现在压得挤在一起了。”它赞美农夫的一双足,像他的手一样,能够自由自在地活动,在田野里保养得很康健的。“农夫的足真是毫无一点可耻的了”。又如《妇女的品位》,反对纨绔弟子对于妇女品位的标准,而提出妇女品位的三个要点:一是身体要锻炼得非常强壮,二是行动态度以自然为美,三是不要说假话,要做个老实的女人。《春之花》擅长于漫谈,涉及的社会题材广阔,行文喜欢引用外国的掌故和诗歌,这显然与作者长期从事欧洲文学的翻译有关。

  徐蔚南主编的《上海研究资料》书影

  第三本散文集《水面落花》未能购得,无从评论。1933年秋,蔚南大病一场,在友人和医生的劝嘱下,他到浙江海滨的乍浦去疗养了一个月。养病期间,他给妻子与朋友写了不少信。他的第四本散文集《乍浦游简》就是给妻子信件的结集。此书的语言又与《春之花》极大不同,是极为浅易流畅、清丽抒情的。它将目击的、亲自体验的渔民生活作了极为细致真切的描写,是一幅幅生动的海滨生活图,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社会认识有很好的参考意义。建国以后,由于蔚南过世很早,他的曾经风靡一时的作品逐渐被人们淡忘。没有人评论过徐蔚南。我的这篇小文也许是重述徐蔚南的第一篇,也算是第一个“吃螃蟹”吧。写作的动力来源于乡情,但本人自知水平不够,只能作为抛砖引玉吧,万望识者不吝指教。

标签:徐蔚;龙山;散文
责编: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