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打造父子同游的文化研学之旅
2023-09-06 20:47: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简宏妮  
1
听新闻


程颢:打造父子同游的文化研学之旅

  “那一刻,很多父亲和孩子都流下了热泪,作为人类两个浩大工程,大运河和长城,一个代表中华的血液,一个代表中华的脊梁,它们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了‘对话’。”程颢说。

  “我从小在运河边长大,每天晚上听着运河上的汽笛声入睡。2016年,因为儿子的一次幼儿园毕业旅行,于我而言,大运河不再仅仅是一份沉甸甸的乡愁,还是重要的事业支点。”壮游大运河发起人、壮游人生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壮游大运河》一书的作者程颢说。

  大运河拥有2500余年历史,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经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古代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与科技的集大成者。“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文化血脉。”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在给《壮游大运河》的推荐语中这样写道。

  程颢曾以拜访中国30位经济界著名人物的行走方式,完成毕业研学之旅,也曾在旅途中因为见义勇为而受到嘉奖。“大运河是我的童年养分,我又是一个因为研学而受益的人,做大运河研学好像是冥冥中的一个人生任务清单。”程颢表示。

  主动与世界约会

  2003年3月3日,青岛,正在实习的扬州大学商学院学生程颢正在海边散步,突然发现一个女孩落海。面对凛冽的寒风和刺骨的海水,此前从未见过海的程颢毅然跳进水中,奋力将女孩救起。

  事后,程颢被授予青岛“舍己救人好青年”“江苏省见义勇为好青年”等称号。青岛专门举办“程颢同学舍己救人事迹报告会”,号召全市大学生向他学习。

  在此之前,刚上大一的程颢独自骑行2000公里,从扬州到西安,进行社会实践考察与研学之旅。大学毕业时,他历时20天,行程2500公里,拜访中国经济界著名人物。

  “通过我自己的研学经历,和我成年后跟年轻人交往的观察,我发现青年一代普遍缺少一门叫做区域环境认知的课程。通过用脚步去丈量我们熟悉的地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深度认知世界,深度探索自我,从而更主动地掌握人生的轨迹。”程颢说。

  “主动掌握人生”仿佛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但落到实处,其实又是很小的一些事件。

  程颢的研学之旅始于青年时期。一个念头,一辆自行车,便上路了。渐渐地,从一个人,到两个人,再到一群人,周遭热闹了起来,他也发现自己拥有了带动他人的能量。

  2014年,程颢带领青年创业家壮游雅拉雪山;2015年,程颢携手航海家翟墨,驾驶帆船穿越地中海;2016年、2017年,程颢带领儿子开启父子壮游研学,历时60天,行程2万公里;2018年,由8对父母组成的“父子壮游大运河”项目启动,程颢是发起者和组织者……

  回顾在路上的不断探索,程颢认为转折点在2016年。“年轻时想去更远的地方,去看更大的世界,2016年始我放慢了脚步,探索与熟悉的地方进行更深的对话。”

  那一年,程颢带着儿子开启了一场幼儿园毕业旅行。他们沿着黄河走,沿着边疆线走,也沿着《西游记》的故事走,边走边把旅行经历发布到社交平台上,很多人看到之后纷纷留言:“能不能带着我们一起走?”于是,组织研学的念头在程颢心中悄然萌生。

  定位父子同游

  “我的老家在江苏宿迁,运河名城。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大运河代表着通向远方。后来我到扬州大学读书,在那里重新认识了大运河,才知道大运河不仅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本百科全书。”程颢说。

  “如果大家了解了运河的‘超级工程’,就会知道中华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非常强,我们需要宣扬这种价值,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正是从这里产生。”谈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研学,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总撰稿人张谨表示。

  张谨认为,大运河除了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其科技价值也不可忽视,在研学课程设计过程中,如果不对这些价值进行深入探究,课程难免会流于表面。

  怀抱着对运河文化的热爱,2016年至2018年,程颢和团队带领考察团,前后三次去大运河沿线的不同城市体验,开展征集素材、路线设计等工作,为推出“父子壮游大运河”研学产品做准备。

  “我们邀请了对城市了解的文化名人、非遗传人等专家,尽可能涉及方方面面,博采众长。”程颢介绍。

  程颢组织的考察团,除了专家,还有校长、教师和学生,而拥有最终投票权的是学生。

  在近两年的考察时间里,程颢带着考察团去了十多个城市,并和团队最初选定了9座城市作为研学点位。

  在点位考察的过程中,专家负责提炼各个城市的文化与科技精髓。他们也会遇到举棋不定的时候,比如在淮安和扬州之间作取舍:大运河的总督府、漕运府在淮安,而扬州是大运河的原点城市,如何选?“最终我们把选择权交给考察团里的孩子,毕竟最终需要他们走完大运河之旅。”程颢说。

  经过团队初选、专家论证、师生投票等环节,在严密论证后,程颢和团队最初提出的9座城市变成了6座。程颢又抓住了“爸爸带娃少”的社会痛点,将研学产品的人群定位为“父亲和子女”。这样的定位必然会筛掉至少一半的用户,在招生环节会面临挑战,但程颢认为应该坚持:“父亲在一个家庭中的角色非常重要,提倡父亲陪伴研学,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也能体现我们这个课程想要传达的一种家国传承的情怀。”

  2019年,程颢父子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为了增加研学的体验感,在父子壮游大运河研学设计中,程颢增加了一个父子或父女在杭州茶山骑行的环节,然而,在活动第一天,由于电动车失控,他和儿子连人带车,冲下了山。

  从山坡冲下去后,程颢几乎失去了知觉。8岁的儿子冷静地呼救,又指挥当地村民叫来团队将他送进了医院。“在第一家医院,已经宣布放弃救治了,在第二家医院的ICU病房住了一个星期,又经历了半年的恢复期,才算从生死关头走出来。”

  事故对程颢的身体造成了重击,却坚定了他的一些想法,比如必须坚持事先考察所有路线,确保安全性;再如要坚持父子同游的定位,“父亲和子女在路上的经历和碰撞,对亲子关系和代际沟通都很有意义”。

  “以前,我们在一些人文景点的旅行主要是‘抵达’,其实在一个物理位置转移的过程中,只要稍加设计,就能变成一个高质量的带有探究性质的旅程。这对促进青少年认知自我和探索世界尤为重要,对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程颢说。

  教育场景串联路线

  在两年考察之后,程颢挑选出京杭大运河沿线的一些自然景观、人文古迹等,研发了历时11天11夜、行程1800公里的亲子同行大运河研学活动课程。从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出发,行经苏州、扬州、曲阜、泰安等城市,终到北京。

  每到一个城市,孩子们都会在父亲的陪同下,在一个标志性采水点用活动专备的小玻璃瓶进行取水,并在沿途中完成运河水的环保考察任务。仪式最后,孩子们将6个城市采集的运河水汇聚在一起,洒在长城上。

  “那一刻,很多父亲和孩子都流下了热泪,作为人类两个浩大工程,大运河和长城,一个代表中华的血液,一个代表中华的脊梁,它们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了‘对话’。”程颢说。

  欣欣(化名)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欣欣爸因为工作繁忙,陪伴较少,父子关系比较生疏。行程的最初几站,欣欣妈因为不放心,一直偷偷跟随。但在扬州,父子俩的关系发生了一次转折。

  行程之初,团里每个孩子给爸爸画了一张自己和父亲的背影。让欣欣没有想到的是,在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这幅作品被做成了雕版,由他和爸爸亲手印刷出来。接着,在朱自清纪念馆,馆长接受了作品并给大家颁发了收藏证书。欣欣的心里甜蜜又温暖,感觉与爸爸更亲近了。

  这一路上,欣欣和爸爸一起经历了不止一次的父子时光:在曲阜,他和爸爸身穿汉服,手牵手走向孔子雕像;在北京通州,他和爸爸单独泛舟运河之上……在长城上,完成最后的结营仪式之后,欣欣和爸爸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

  作为父亲和资深研学体验者,程颢熟知父亲和孩子在路上需要怎样的场景,这些由他设计出来的一个个环节,串起了整条路线,成为涵盖了知识、情感和体验的教育场景。

  一个产品从研发到接受市场考验,成本、定价和招生等问题都会接踵而至,程颢在初期也面临同样的难题。“我们的产品成本在那里,注定无法以很低廉的价格推出,最开始很多人质疑,花这个钱我都可以去一趟国外了,为什么要跟你们在国内城市转悠?”程颢表示,他的办法就是先从熟悉的圈子里开始宣传,前期积攒了一批“种子用户”,再通过口碑传播。

  今年暑假,“父子壮游大运河”项目招募到100个人,程颢觉得很满足,“说明这100个人是真正认可我们产品的”。

  寻文访古受欢迎

  近几年,程颢还主持了“研学大运河云平台”的开发和运营,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为各类需求不同的用户提供系统性海量运河知识内容。“信息技术赋能文化传承,平台实现了教育属性、文化属性和时代属性的交织融合。”在程颢看来,未来研学一定会走向“研学+数字”。

  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提出“结合学科特点,注重有机融入”的基本原则,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程颢和他的大运河研学项目,也在逐渐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2021年,在江苏省教育厅指导下,基于“研学大运河云平台”,扬州积极探索“运河思政”教育,遴选试点学校,开展讲述运河故事、专题研讨、实境课堂等教学活动。

  2022年,“运河思政”被评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和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创新案例。同年,“壮游大运河研学(一期)”项目通过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素质学分认定,纳入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正式名录。该项目涵盖中国大运河全线的120个研学点,学生通过完成对应板块内的研学课程,即可获得1-6个学分。

  过去数年里,程颢的“壮游大运河”研学活动受到了许多好评,许多人跟随他的脚步了解大运河、爱上大运河。程颢认为,大运河沿线有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元素,2700公里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一个个盛大的教育场景,也是一座开展研学的文化富矿。

  像程颢这样专注于传统文化教育的研学产品研发者还有很多,他们利用我国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和自然地理文化资源,开展全方位、立体式、体验式的学习活动,激发参与者的文化认同、国家认同。

  研学大热趋势之下,传统文化类研学异军突起。无论是跟着课本去打卡中国的名山大川、人文古迹,还是去全国各地博物馆参观国宝级文物,寻文访古、以文育人格外受欢迎。北京、西安、南京、洛阳、敦煌等人文历史景观资源丰富的城市成热门目的地。

  “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研学为什么火爆?一方面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家长和学校对教育的理解会从知识回归到人文;另一方面,当研学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重视课程设计,在研学过程中集知识性、体验感、社交性、文化性于一体的研学项目会受到欢迎,而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研学项目天然具备这方面优势。”程颢说。 

(简宏妮)

标签:大运河;运河;父亲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