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羽丨依然白发老书生——遥送袁鹰
2023-09-05 12:24:00  作者:王振羽  
1
听新闻

  袁鹰于9月1日去世了。据悉,今日在北京,有人举行关于他的告别仪式。与袁鹰并无任何交往,但,关于他,还是觉得有话要说,并无攀附所谓名人大咖的意思,草成此文,遥寄袁鹰。

作家袁鹰

  知道袁鹰,还是因为他的散文名篇《井冈翠竹》。当时,跟着父亲正在中原腹地沙河北岸的小镇上读书,袁鹰的《井冈翠竹》在课本上特别醒目,赫然在列。教我们语文的是杨太淼老师,他精瘦,个子稍高,多沉默寡言,满腹心事,据说是哪次运动,受到过刺激,就被下放回到小镇上来了。当时,每逢周末,他就会骑上自行车风雨无阻去城里找他的一位在机关里的同学去申诉,探问何时政策能落实到他的头上,恢复他的编制,他的这位同学的女儿后来在我读高中时同一班级,如今远在岭南深圳生活。杨太淼老师是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我做他的课代表,实际上并无多少实际任务,每次给大家发放作文本,都是同学杨新玲代劳。每逢五一、国庆、元旦,学校都要出墙报,以示祝贺,增加喜庆气氛,杨太淼老师就让我写一些抒情感怀的文字,作为墙报内容之一,也是一件不无自豪的事情呢。这样的墙报文字,模仿谁的文章最为适宜?袁鹰。少小懵懂,不求甚解,我把他与杨朔、刘白羽、秦牧等归之为同类的写作者,主流,昂扬,明快,也很容易模仿,邯郸学步。那个时候,哪知道陈之藩、王鼎钧、龙应台的好?至于说,袁鹰还有散文《小站》《渡口》《白杨》《筏子》《汉字的魅力》等,也都先后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也许是后来的事情了。当年,读他的《井冈翠竹》,他说竹子做的扁担,毛委员与朱军长用来挑粮食,实际上挑的也是中国的革命,他还说,井冈的竹子茁壮成长是为了等待革命的成功红军的归来,听杨新玲轻柔亮脆声情并茂地读着这些句子,想象着江西井冈山翠绿绵延一望无际的竹子,真是无限神往遐思翩翩啊。

  爹娘很注意我们的课外阅读,一段时间给我们订阅《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中国少年报》,此报还开展过关于佩戴红领巾加入少先队的讨论,还有一些连载的连环画,很吸引人。某日,弟弟正在看少年报,大致是《封神演义》中哪吒三太子的故事,父亲的老师杜大纪先生来了。他老人家说,这份报纸的总编辑吴芸红是袁鹰的夫人,袁鹰就是田锺洛,是江苏淮安人,地下党,老资格,文章写得好,紧跟形势。听了杜大纪先生平静的评说,我们弟兄们听着,觉得袁鹰夫妇都是远在京城的大文化人啊。

  大学毕业后留在南京栖身生活,一度住在古林冈侧的天津新村,楼下邻居龚永泉是人民日报驻江苏记者站的站长,他的对门是老报人陈秉坤先生。三人经常在一起闲聊摆龙门阵,会说起姜德明、李辉,还有胡绩伟、秦川、王若望等,当然也会把袁鹰与一些老报人相比较,如津门的孙犁、方纪,孙犁的自成体系,还被人称荷花淀派;如岭南的微音,短评随笔,几乎每日一篇;如沪上的柯灵、黄裳,各呈异彩,风光旖旎;如邵燕祥的杂文,嬉笑怒骂,快意恩仇。袁鹰的路数,还是随着节庆时令而起舞,远非孙犁的深刻与书卷气浓郁,也没有黄裳的博学渊深,行文的尖刻犀利,你看黄裳骂张中行、葛剑雄,刻薄锐利极了。当时,梁衡还没有从总署调到人民日报社吧。

  令人大为诧异的是袁鹰的《风云侧记》,细读此书,方知袁鹰身在京都目睹文艺界的风云变幻感受各色人等的心思缜密左右捭阖。此书甫一出版,引发不小的风波,袁鹰夫妇把有关谈话发布出来,更是引人注目,令人感叹不已。大致在此前后,袁鹰在顾骧主编的一套丛书中有一《江山风雨》,袁鹰此书文字,说陈独秀,谈胡耀邦,论陆定一,怀谭嗣同,还有一《向温总理交交心》,这些收入“风雨思量”小辑中的文字,月旦人物,追思历史,毫无柔媚之态,尽显金刚怒目。袁鹰四上井冈山,并没有提及他的《井冈翠竹》,他每次都有不同感受,一吐为快,毫不扭捏作态。他重走长征路,行走宝岛台湾,瞩目台北外双溪,说运河,道杭州,还有襄阳与夔州,更有他写的《黄河勇士》中念念不忘的《筏子》,是羊皮筏子?曾被更名为《黄河的主人》?往事依稀混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袁鹰的“江山碎步”真是碎步声声,牵肠挂肚,让人无限低徊啊。袁鹰还有一辑文字“人事依稀”,多写故旧往来,如夏衍、范长江、杨宪益、雷加、金近等,六十春秋感慨深,一世兴衰过眼明。

  袁鹰特别欣赏陈独秀《金粉泪》中的一首绝句,自来亡国多妖孽,一世兴衰过眼明。幸有艰难能炼骨,依然白发老书生。曾与一书友说到袁鹰,他看了《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风雨百年祭》等,笑言道,这不是“任仲平”的文风嘛。抄录肖复兴缅怀袁鹰的诗,结束这一不像样子的小文:

  开学那天欲远行,风高云淡雁无声。紫毫旧札读新湿,翠竹新山忆旧行。百岁光阴对尘世,半生心事老京城。文坛朱墨犹看尽,未了斋中未了情。

  未了斋是袁鹰先生的书斋名称。袁鹰先生,一路走好。

标签:井冈;翠竹;墙报
责编:张睿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