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巨匠高二适(九)
2023-07-24 21:1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曹洋  
1
听新闻


百年巨匠高二适(九)

□ 曹洋

  三、人生宣言④

  高二适两处政治并不矛盾,此处的政治即是世俗的政治,而不是诗人自我的政治。诗人高二适的政治是屈原的“哀民多艰”的忧愁,是杜甫家国天下的情怀以及传统仕人骨子里的文化守护精神,是根植于儒家的积极的用世观。具体表现形式就是用世观指引下的书斋里的文字表达,包括诗歌创作、学术及书法。高二适曾在1936年明确提出“以礼治国”的政治主张,但其本质仍是文化治国。“以礼治国”是高二适前半生的基本政治理想,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基本上就很少提及了。需要指出的是,高二适拒绝世俗的政治不是无奈的退场,也不是无能的溃败,更不是处在“人中难得九方皋”的境遇,相反他比其他人的机会要多得多。比如当时的风云人物之一,在国民党高层颇有话语权的章士钊,自与高二适相识就自始至终赏识他,提携他。章士钊在各种场合,采用各种方式举荐高二适,但是高二适从未有一点“政治觉悟”。1937年,高二适被举荐到立法院任孙科的秘书,后来孙科还将自己的私人图书馆交由高二适管理。不要说章士钊,就单单孙科一句话,高二适完全可以得到至少是政治上的一些符号,但是他没有,而且他在进立法院之际就与执事者商定“三不”盟约:“不入党,不参与政治活动,不受训。”

  “三不”盟约是高二适自我政治的自觉,也彻底封死了自己的政治仕途,不留一点余地,干脆,决断。注意1937年这个时间节点,这是他从一个乡下教师一步走进国民政府权力部门的关键点,也是他蛰居乡下,慨叹“好风难遇”,恰可一展抱负的大好机会,他却戛然而止。这不是意气用事,应该是深思熟虑后的人生选择。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但从他那一段时间与韩国钧大量的通信中感知,这样的选择是自然的,是出于本心的,也是他诗心选择的必然结果,所谓本真即是内外的一致。再从高二适日后一系列的言行看,他对此选择从来没有丝毫悔恨,相反,对自己的政治观与学术观矢志不渝且颇引以为傲。

  至于学术,高二适早在乡下就已经开始做了。1933年夏,他从北平回来,一面接管立达小学,一面从事学术研究,其自述:

  此时父亲亦已年迈,他的门徒十余人,即全归其教读,从此一面研求学术,一面课读,当时游从极盛,足不出户,计两年余。

  政治与学术,维其性命。高二适1942年高调公开宣扬自己的使命,是方向,是自励,也是自信,这既是对过往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规划。政治与学术两途是高二适一生的基调。

标签:人生;宣言;政治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