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放假,妈妈就把小语送到了乡下外婆家,说乡下迷人的自然风光会给小语一个难忘的假期。小语很期待,她不知道妈妈在电话里与外婆的密谋:希望五天的假期能够改掉小语浪费粮食、不爱劳动的劣习。母女俩心里都为即将开启的假期暗自得意。
小语刚到外婆家,草长莺飞的环境让她新鲜。小花猫很认生,喵呜一下蹿到树上,敏捷的身手把小语吓一跳。一条小黄狗吠得极犹豫,它拿不准这个陌生女孩与主人的关系。小语并不见外,拿出饼干与小家伙们分享,管它们买不买账。外婆端出刚蒸熟的馒头,担心外孙女饿坏了。小语不喜欢这种寡淡的面食,在外婆的鼓励下,吐掉口中的棒棒糖,勉强咬了一口,眉头紧皱,立马吐了出来,正要扔掉剩下的馒头,外婆连忙抢过来:“别扔,多可惜,一会儿我吃。”
“又难看又难吃。”小语撇了撇嘴,对外婆的“小气”不置可否。
第二天,小语早早被外婆叫起来,说是要带她体验劳动的意义。地里还有一畦没有收完的小麦,要赶在这个假期归仓。小语揉着惺松的睡眼,对外婆的别有用心并不放在心上,看着餐桌上蠢里蠢气的馒头,一点没胃口。外婆家里可没有香甜的面包和甜甜圈。小语嘟着嘴,空着肚子随外婆去地里了。
清晨的乡野甜得醉人,晨风朝露,鸟鸣花喧,空气润得可以掐出水,像美术课本上的山水画。来到地里,金黄的麦地渡上五月的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外婆拿着镰刀,麻利地铰下一穗穗沉甸甸的麦穗,小语不会使镰刀,就帮外婆拾麦穗。一会儿,汗水被太阳烤出来了,衣服和头发湿黏黏地贴在身上,身子黏腻沉重,麦芒又尖又硬,扎在手上、脖子上,像针刺。小语焦躁起来,“外婆,麦子这么多芒刺,拿来做什么呀?”外婆脸上透着庄严,手上的动作没有加速也没有迟缓:“我们吃的馒头包子面条,还有面包蛋糕,都是用它做的呢。”小语半信半疑。
快晌午了,祖孙俩把收割下来的麦穗背回家,放进脱粒机里,一颗颗金黄饱满的麦粒与穗草完整分离。再把麦粒匀匀地铺在院子里,阳光热烈地烘烤着麦粒,空气中酝酿着一阵阵香甜的气息。
小语的肚子早就开始抗议了,翻遍外婆家的柜子也没找到零食糖果,来到厨房,见外婆已煮好了面条,上面卧了个荷包蛋,小语又困又饿,倒也吃得极香,实在想不出这面条和扎人的麦穗有半分联系。
这两天的阳光格外慷慨,经过两天的炙晒,麦粒已经干脆了。小语帮着外婆把麦粒背到磨房,研磨,过筛,麦粒脱胎换骨,变成了又白又细的面粉。拿回家,外婆系上围裙,和面,揉面,醒面,蒸制,不多时,香喷喷的馒头就出锅了。小语顾不得烫手,拿起一个就往嘴里塞,“外婆,这馒头比外面买的好吃多了,没想到您还有这手艺。”
“不是外婆手艺好,是劳动让你有了好胃口。现在知道馒头来得多不容易了吧。”
“没想到简单的馒头,做起来竟这样曲折复杂,以前两元钱可以买一大袋,还吃不出啥滋味,现在却口口香甜。”小语边说边捡起一块掉在桌子上的馒头屑放进嘴里,吃得津津有味。外婆慈爱地看着孙女,脸上的笑温暖慈祥。
初夏的风轻轻吹拂,外婆正给幼小的瓜苗施肥、下桩,小语在一旁给外婆打帮手。“外婆,你种的瓜肯定比集市上买的好吃。”
“那是当然,等它结果了,给你留着。”看着小语认真的劲头,外婆语重心长地说道:“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做人哪,和种菜一个道理呢。”
小语听得似懂非懂,心里对食物的来路充满了美好的珍视与庄严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