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的形状”张友宪海外写生作品展于10月21日——11月20日在淮安市美术馆1号、2号展厅开展。展览由中共淮安市委宣传部、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淮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淮安市美术馆(书画院)承办,北京国图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协办。
张友宪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原南艺美术学院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晚钟 38cm×45cm 2012 年
作品释文:巴比松小镇背靠优美的枫丹白露森林,面临广袤的田野。当年法国政府设立的罗马奖金,直接促成了独立意义上的风景画变革,巴比松画派的形成即由众多画家自发来此写生所导致。予爱直面自然景象写其生趣久矣,今岁有缘携中国画工具来写西方景致,以全兼修中外之志,用形质并重之念,打通古今,实践发乎性情,信可乐也。 2012 年 6 月 1 日 19 时许,此地天色正佳,阳光普照,端坐一百多年前米勒先生《晚钟》之地,款款运笔,如实描写眼前田野,他日观者幸勿笑为步巴比松之后尘。
城市介绍:
巴比松是巴黎近郊的一个小村子,它的一面是风景优美的枫丹白露森林,三面是辽阔的平原。茂密的森林和辽阔的平原使这里景色变化十分丰富,它们在不同光线的照射下更是色彩迷人。因此它吸引了许多画家来此地写生,甚至有人还长期定居下来,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艺术家群体。巴比松紧挨着枫丹白露宫,100多年前,画家塞温曾经这样描述巴比松:“它就在枫丹白露森林里。这实在是块好地儿,当我们在高高的橡树下面,抽着烟斗,使用大量的矿物颜色画画时,你将看到它是怎样的美丽!”巴比松小镇最引以为豪的就是这里诞生了一个巴比松画派,这个画派活跃于19世纪30-40年代,主张描绘具有民族特色的法国农村风景,其中的代表画家有科罗、卢梭、米勒等人,不过在绘画界有传言,科罗只是和巴比松画派有联系而已,并非是巴比松画派的正式成员。
观画有话:
作为一名非专业出生,初看《晚钟》竟无知的以为张老师是用油画在作画,不然画面的色彩怎会如此的饱满、立体有光泽。画面里大面积的绿色田野,让人如临其境,顿感心旷神怡;近处的色彩点缀,立意五彩斑斓,似有小花在微风中快乐的摆着手,招引着蜜蜂和彩蝶,零星点缀的深蓝色与远处枫丹白露森林里的深蓝色遥相呼应,同时给人带来一丝清凉(6月的巴黎一样是夏天,只是气候上比国内要凉快些),加之远处一排与近处同样明亮的鹅黄色,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还突出表现了枫丹白露原野的广阔,一条弯弯曲曲向远方延伸的小路上有几个已走远的行人,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真实。
部分作品欣赏
哥伦布故居 45cm×38cm 2012 年
2012 年 5 月 11 日写于意大利热那亚。
古堡行吟 20cm×26cm 2019 年
世人皆悉明末张岱所言“人无癖不可交,以其无真情也”。而鲜知又一句“人无疵不可交,以其无真气也”。久欲解其意。昨夜重拾《聊斋》题材,随性书之,临见改之,忽于是句稍稍悟之:疵者或即憾字解矣?个人真气盖触于宇宙大化运行交递间,故虽天人合一,而又必有缝隙转换之变,真气受其阻隔时,即为疵耳?否则,气又何至于别真伪?真者行止交递间自然而然者也,总会留遗憾。伪者做作不自然流露,似乎处处完满,实则处处自我维护,如书画然。故有以为憾则只要活着必思进取,而伪者自掩自封,故无真气。听画儿楼下歌声并记。
海色 20cm×26cm 2017 年
好色者言:生之无常,终归永寂,笔刀厚我,试以颜色,求手眼身心之片刻欢娱,足当他日揽鉴之诮者。
米勒故居 45cm×38cm 2012 年
2012 年 5 月 24 日上午临街坐写。
六载抱残生,十年一梦觉,笔路久清醒,色墨尚模糊。
2022 年 6 月 9 日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