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天的圈子
2022-11-08 15:2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王绪年  
1
听新闻

  认识蒯天先生30多年了。那时,年青的他,给我印象是“文青”,经常写小说、散文、剧本。当时我还在《连云港日报》社工作,后来主政《苍梧晚报》,与他接触渐多,他写的文章也看过一些,两报的副刊也发了许多。

  时间长了,我发现他有个小“圈子”,有当地的作家、诗人、文化官员等,年龄相仿、志趣相投。偶尔参加他们的活动,发现他们的话题都与文学相关,谁的评论写得好,谁的散文有特色,谁的小说吸引人,一个话题能议论半天。蒯天发现有人文章写得不错,就会积极向省内外报刊杂志上推荐,这给我市许多作者都带去了在全国、省内各大报刊发表文章的机会。我是搞新闻的老记,有一年心血来潮,写了百篇关于海的散文在《苍梧晚报》连载,读者反映不错,又一个聚会,一班文人的话题自然谈到我的散文。蒯天说,你的散文有特色,全国写海的百篇散文不多,可以出版呀。第二年《海边纪事》出版了,我送给蒯天等文友,请大家斧正。想不到,蒯天不仅看了,还写了篇评论,在《人民日报 》、《中国文化报》上发表,引起散文界同仁的关注。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称我为江苏海洋文学的代表人之一,使我倍受鼓舞。

  从此,我对这个圈子有了好感,对蒯天这个人也另眼看待。有年,蒯天先生辞去工作专心搞创作,为了创作,他开了个饭店,名字叫“文汇酒屋”。与其说是饭店,不如说是文人聚会的场所。在这里,连云港的文化人聚得多,也有南京、北京来的大家。我是去得比较多的,文人们对我也不客气,有的建议《苍梧晚报》多发新人作品,有的建议我继续写海边的东西。吃了饭,招待了朋友,还听到平时听不到的声音。使我感觉到这个“文汇酒屋”就是文学沙龙,在大家的鼓励下,我写了第二本散文集子《盐的记忆》,算是《海边纪事》的姊妹篇。首发式上大家赞声一片,而我知道,这是在蒯天“圈子”里得到的启发和动力。

  有几年,我因为工作忙,很少参加文人圈的活动。有人跟我讲,原来文人聚会的几个骨干,有的调外地了,有的改行了,很少再聚会。突然有一天蒯天找到我,一起聊过往的事,将来的计划。这时我才发现,蒯天有个大圈子。这个圈子没有边,大到全国,内容也不再是文青时的一套,高度也上升到国家级的层面。他担任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江苏作协理事,成立了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江苏省散文学会等好几家省级社团组织,把有志于这些方面的爱好者、专家、作家团结起来,做些大事。蒯天负责的江苏省散文学会,为了更好地为会员服务,建立了江苏散文网,这是蒯天一手打造的以发表、讨论散文为主的网站,网站建立时间不长,就聚集近500名国内名散文作家。在这里,不管是散文大家、还是散文新手都平等对待,互相鼓励,交流写作心得。有几位熟悉的年青朋友说,蒯天会长做了件大好事,否则平时根本听不到善意的批评、积极的鼓励。有位散文新手还高兴地打电话跟我说,他的散文被收入学会主编正式出版的《江苏散文》集里了。

  从小圈子迈向大圈子,这是一个飞跃,质和量的飞跃。由讨论自己的作品到组织大家做正能量的事,让成千上万人收益,是蒯天的新追求。其实,他有许多事要做,担任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工作特別忙;主持省市几个协会工作,关心少儿培训机构的运转等等,整天在路上奔波,但蒯天分得清大小轻重,就像当年舍小圈建大圈一样。

  蒯天也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有天我说,你大半生没迈出文化圈半步,就没有厌恶感吗?他说,既然选择了文化事业,那就无怨无悔。我恍然大悟,他已把文化当成事业了,是事业,那就必须终生付出。他身体一直不错,以前酒也能喝几两,可突然就不喝酒了。他跟我解释,现在每晚睡觉要戴解决打呼噜的呼吸机,要是喝酒睡觉就困难了,影响第二天做事。是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干事业也得有好身体。他参加到体育锻炼行列,主打项目为兵乒球。一天,有个老朋友打我电话,问蒯天认识不?我说:很熟呀,什么事?老朋友告诉我,他孙子学习兵乒球,说一个蒯爷爷很好啦,经常教他,进步很大。看来,蒯天帮助人习惯了,不仅帮助年青文友,连素不相识的小朋友也要手把手地教。不久后的另一件事让我感觉到他的爱心其实早就倾注到少儿公益事业上了。他发现我市儿童文学创作贫乏,为了推动我市儿童文学的繁荣,他向市文联建议成立了连云港市儿童文学学会,这一建议得到了重视和采纳,让写少儿作品的作家、少儿写作爱好者有了自己的家。当然在这个家里,所有事都是免费的……

  最后,借用别人一首诗送给蒯天先生:文墨半生坎坷多,中流同舟志不磨。杯水真情千金淡,把肩尘海逐狂涛。

 

  2022年11月4日

标签:散文;圈子;苍梧
责编:张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