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江南】古镇平望老弄堂的过往记忆
2021-07-28 09:29: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钱水生  
1
听新闻

  平望古镇上的老弄堂大多不是像江南水乡特有的那种曲径深幽、逼仄绵长。平望的弄堂是笔直的、宽敞的、短截的、繁忙的,说其为弄,实则是道,这与大运河有着密切的关联。千百年来,老弄堂承载起平望社会、历史、文化、经济、出行,物资运送的重要功能,与平望百姓结下了难于割舍的世代情缘。

  干家弄

  干家弄,仅长40米,在后溪西岸扇子街北,东起护僧街,西至建于北宋的古刹殊胜寺,是通往后溪的必经通道。殊胜寺,宋治平四年(1067)有僧名如信创建。清咸丰十年(1860)在太平军与清军的战事中被毁为平地,仅存高大参天,挡日遮荫半条干家弄的一棵古银杏树。宣统年间,一鲍姓业主在干家弄殊胜寺废址造屋开设达顺酱园,将古银杏树围于园内。新中国成立,平望供销社酱品厂和办公室均设址于此。1912年,利用积谷库旧址筹设殊胜寺小学。

  我与干家弄起缘于升学暑期辅导班。20世纪50年代未,我在乡下上完小学六年级,升初中前,参加了平望公社中心校举办的升学考试辅导班,辅导班设在干家弄殊胜寺小学。由于辅导班学习时间紧张,规定学生要吃住在学校。我们家有一位吴姓亲戚住干家弄,与学校仅一墙之隔,母亲和老师商量让我寄住在亲戚家里,一是能节省一些开支,二又不会妨碍学习。经过半个月的紧张学习,我参加了小升初考试。现在还清楚记得语文考试的作文题为“记暑期中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我现炒现卖,把辅导班上老师所讲的有关南社发起人柳亚子、国际大法官倪征(日奥)、文学家凌景埏、吴文均等爱国人士,20年代借助于干家弄殊胜寺小学,利用暑期举办“平望旅外学生暑期义务学校”的历史事件写进作文里。也许是文章容量较大,符合阅卷老师的胃口,幸运地被平望中学录取。干家弄,一条不到百步的老弄堂,成为我通向人生求学的起缘之路。

  姚家弄

  姚家弄,平望古镇区南端最长的一条弄,东接前街运河画眉桥,西通南大街,长120米,弄较宽,能通车。姚家弄前街入口南侧是城隍庙,北面为财神庙(又谓文昌阁),这里曾经是运河轮船码头,为大运河客货船装运卸货,旅客登船上岸贯通古镇东西的主要通道。据记载,倪征(日奥)年少时也曾租住在姚家弄,后搬迁至南河西街14号。1979年,平望镇人民法庭建在姚家弄3号,管辖平望镇、黎里镇、梅堰乡、横扇乡。

  建于抗战前的“正心堂”药店坐落在南大街姚家弄口,前身为“心馨堂”,聘请著名儿科医生王二仁(1892—1975)为坐堂中医生。这家药店流传一则“正心、正气、正念”的爱国抗战故事。

  原姚家弄“正心堂”药店

  1937年,淞沪战役打响,一位祖籍浙江的爱国青年,受上海军警驱赶,在返乡途中路过平望,因体力透支晕倒在安德桥北堍。王二仁医生获悉后,及时将青年接至正心堂药店义务为其治疗。经过精心医治,爱国青年的身体得到康复,重返上海继续投入爱国斗争运动。在淞沪会战中,战死于黄浦江边的四行仓库,其遗体由李根源(辛亥元老,爱国人士)从上海运回,安葬于苏州善人桥处。解放后,正心堂药店更名为“国营平望镇医药商店”。

  修缮中的时代照相馆

  家弄农耕文化墙

  姚家弄法院原址

  姚家弄中间开了一家朝北单门面,两开间平房的照相店,店号为“生生照相馆”(现为时代照相馆)。我结婚时的照片就是在“生生照相馆”拍的。在那个色彩匮乏的时代,和现在的影楼无可相比,聚光灯是用纸板卷制成的灯罩,摄影背景在白墙上绘一些花花草草,没有美容修饰,没有灯光处理,没有婚纱扮靓,拍摄的黑白二色素照片,倒也貌不走相,脸面真实。正是1965年情缘姚家弄,我与妻子在“生生照相馆”里留住的光影,结下了人生中美满的姻缘,相濡以沫幸福地走过了五十几个年头。

  陈家弄

  陈家弄,与姚家弄相向平行,东西走向,长108米。平望历史上显赫的八慵园坐落在前街陈家弄口。1937年10月15日,八慵园毁于日寇敌机轰炸,给陈家弄留下了一片废墟。60年代,平望镇在这块废墟上建造一幢坐北朝南的二层楼房。一楼用作举办各种展览,二楼作为舞台召开广场群众大会、文艺宣传演出,称之为平望大会场。

  我与陈家弄第一次结缘是在那个人人大唱革命样板戏的年代。当时我们生产大队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参加了平望公社(镇)举办的革命文艺汇演,演出地点就在平望大会场。我和大队宣传队员们首次登上了这个大舞台,演唱了革命京剧样板戏“深山问苦”“急速出兵”选场。

  维修中的陈家弄王宅

  70年代,大舞台被拆除了,大会场成为平望镇人民政府机关办公所在地,建起了灯光球场等文化设施。平望派出所也随之迁至陈家弄。平望供销社在南大街陈家弄口原王家缸甏店建造平望供销社生活资料商店,在弄内设仓库、职工宿舍。平望国营商业公司在陈家弄南侧建造平望中心商厦大楼。是时,陈家弄成为平望镇名符其实的政治、经济、商贸文化中心。

  再次结缘陈家弄,是在1985年10月。平望镇乡合并,文化站办公室设在大会场原平望镇政府大院内,至1999年文化站搬迁到莺脰湖北岸新建造的平望文化娱乐中心。其间,我在陈家弄整整服务十五年!2000年初,大会场进行彻底改造,拆除原平望镇政府所有办公建筑设施,新建平望小商品市场。陈家弄又一次发生了新的变化,然而不变的是被当年日军轰炸留下的古老沧桑,黛瓦碎落,斑驳砖墙刻满历史痕迹的八慵园、王家老宅,依然不离不弃,静静地守望在陈家弄。

  启昌弄

  启昌弄,1937年,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胞姐、蚕桑教育的奠基人郑辟疆先生的夫人,著名实业家费达生在启昌弄建平望制丝所,占地七亩多。1937年秋,日寇入侵,9月上旬制丝所遭空袭,厂房被毁,仅存一幢红顶二层木楼小洋房。

  启昌弄在平望镇最西面,南起莺脰湖,北至南斯港,入口呈S型的一条老弄堂。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启昌弄口那碗“粉条子”了。卖“粉条子”的是个绰号叫“老孵鸡”的王姓老人,家就住在启昌弄的一幢石库门里。每天一早他总是挑着一副竹制骆驼担子,放置在西塘街启昌弄堂口,引诱着过往人们。“粉条子”其实就是现在的线粉条,不过他卖的线粉条宽不少,也不是很白的那种。我在想,现在的千面美食“粉丝煲”会不会就是从“粉条子”演变来的?但二者所放的作料却大相径庭,粉丝煲是大杂烩,什么作料都往里面塞,汤浓酱赤,重口味。“粉条子”则不然,里面只放上几片盐水猪肺、猪心,撒上葱花即食。汤清粉滑,原汁原味,一碗粉条子只卖几分钱。

  启昌弄政府办公楼

  启昌弄至今一直是平望镇(乡、公社)政府办公所在地。50年代,平望乡政府设在启昌弄北端,南斯港南岸的一排平房里。那时候没有什么交通工具,机关领导干部下乡,农民找政府办事全靠步行或搭坐农船。启昌弄南临莺脰湖,北依南斯港,农民坐船上街办事十分方便。60年代初,平望人民公社成立,在启昌弄原平望制丝所(乡下人称之“湖丝站”)旧址上新建二幢平房和一幢二层楼房作为公社机关办公室。弄内设一后门,穿过启昌弄,便是机关食堂和职工生活区。90年代,拆除原存制丝所红楼小洋房,建造平望镇政府办公大楼,一直至今。

  最近几年,有幸参与平望镇创建历史文化名镇工作,往来穿梭于古镇各条老弄堂。只因有缘,每每走进老弄堂,似走进古镇朴素的心,勾起我深深的记忆和隐隐约约的怀念。脚下的一块块老石板收藏着岁月的痕迹,收藏着老弄堂与人们生活的情缘故事。走在弄里,虽然感觉古老又略显沧桑,每走一步,会找到一个散落在老弄堂里的梦想。我一次次在弄里转悠,不经意的续缘着干家弄的起缘,姚家弄的情缘,陈家弄的结缘,启昌弄的梦缘。

标签:干家弄殊;平望镇;干家
责编:杨春源 王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