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杂谈诗词创作(十九):近体诗句的字声搭配
2020-12-08 10:1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钟振振  
1
听新闻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刊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近体诗句的字声搭配

  近体诗是讲平仄搭配的。一首近体诗,平仄符合,用韵不错,格律就基本过关了。但这只是起码的要求。更讲究声律的诗人,在字声搭配上会更加精细。例如仄声字里还分上声、去声和入声三种,如果一句诗里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仄声字,是不是可以考虑,不要全用上声、全用去声或全用入声呢?古体诗以声律的拗怒、倔强、健拔为美,可以不在乎这个问题。如果是近体诗,还有词,那么,适当地考虑一句之中,上去入三声错杂使用,也许更能体现出声律的和谐之美,丰富之美,变化之美。五代花蕊夫人《宮词》绝句中有一首:

  内家追逐采莲时,惊起沙鸥两岸飞。

  兰棹把来齐拍水,并船相斗湿罗衣。

  第二句“惊起沙鸥两岸飞”,北宋欧阳修稍加改动,用进了自己的一首《采桑子》词: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〇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欧阳修什么地方改了?改了以后与原作有什么不一样?哪一个更好?让我们来仔细比较一下。

  原作“惊起沙鸥两岸飞”,欧阳修改作“惊起沙禽掠岸飞”,改了两个字:“沙鸥”改作“沙禽”,“两岸飞”改作“掠岸飞”。

  “沙鸥”,今天我们读起来,两字都是阴平声。而“沙禽”则“沙”字阴平,“禽”字阳平,声调有变化,更好听。古代平声有没有这样细微的区别?一时不好定论。但两者吟、唱起来音响效果有差别,后者比前者更好听,是可想而知的。否则,欧阳修为什么要这样改?

  至于“两岸飞”改“掠岸飞”,区别在于,“惊起沙鸥两岸飞”一句中的三个仄声字,“起”字“两”字为上声,“岸”字为去声,只用了仄声字的两种;而“惊起沙禽掠岸飞”一句中的三个仄声字,“起”字上声,“掠”字入声,“岸”字去声,三种仄声字都用上了,吟、唱起来当然更加好听。

  杜甫介绍自己写诗的经验,曾说:“新诗改罢自长吟。”为什么“自长吟”?或许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要调配字声,检验改过的新稿是不是比原稿声律更美。否则,为什么要说“吟”呢?声律美不美,构成的因素当然不止字声搭配这一项。但这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这是我个人读古代近体诗和词,也是我自己创作近体诗和词的一点心得。贡献出来,给诗友们参考。前不久,我到澳大利亚去讲诗词创作,写过一首七绝《悉尼歌剧院》:

  谁攒琼贝立金沙?谁集烟帆走素霞?

  谁把蓝天红日下,白云幻作海莲花?

  四句中就有三句用了这种错杂上去入三声的字声搭配法。

  第二句“谁集烟帆走素霞”,全句三个仄声字,“集”字入声,“走”字上声,“素”字去声。

  第三句“谁把蓝天红日下”,全句三个仄声字,“把”字上声,“日”字入声,“下”字去声。

  第四句“白云幻作海莲花”,全句四个仄声字,“白”字入声,“幻作海”三个连用的仄声字分别作去声、入声、上声。

  我还写过一首七绝《江苏盐城大洋湾赏晚樱》:

  洋湾莫叹赏樱迟,情定三生约有期。

  为我粉身成一舞,满天飞雪带胭脂。

  四句都用这种字声搭配法。

  第一句“洋湾莫叹赏樱迟”,“莫叹赏”三个连用的仄声字,分别是入声、去声、上声。

  第二句“情定三生约有期”,全句三个仄声字,“定”字去声,“约”字入声,“有”字上声。

  第三句“为我粉身成一舞”,全句五个仄声字,“为我”两个连用的仄声字,分别是去声、上声;“粉”字上声;“一舞”两个连用的仄声字,分别是入声、上声。

  第四句“满天飞雪带胭脂”,全句三个仄声字,“满”字上声,“雪”字入声,“带”字去声。

  当然,字声搭配是锦上添花的事,应该在不伤害文意、文气的前提下进行。如果为了追求声律美而使得文意不明,文字不通,文气不畅,那就得不偿失了。

标签:近体诗;仄声;声搭配法
责编:杨春源 王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