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红色故事】曹明梁的抗日之路
2020-05-31 14:15: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谷玲玲  
1
听新闻

“叛逆”青年的迷惘

溧水县李巷小学。操场坑坑洼洼,斑驳的墙面灰蒙蒙的,孩子们埋头写着作业,课堂上没有一丝声响。县教育局的督学看了之后,禁不住点头表示满意:“嗯,很好,学生就应该这样,听话,不捣乱,安分守己……”话没说完,只听旁边一位慌张的工作人员凑近了低声说:“督学长官,快看那儿——”

只见教室后面灰白的墙上,一只黑色的大螃蟹张牙舞爪,凑近一看,原来是一张水墨画贴在上面,画的边上还题了字:“看你横行到何时?”

督学神色一紧,视察即将“圆满结束”,怎么出了这么个乱子?“谁干的?”他拧起眉头厉声问。

众人面面相觑,噤若寒蝉。半晌,只听一人响亮地回答:“我!”

大家回头一看,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该校年轻的校长曹明梁。

“你?你在胡说八道什么!”

“难道我说错了吗?”曹明梁在这幅画里讽刺的,正是当时疯狂镇压革命的国民党右派。自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革命形势越来越严峻,全国各地风声鹤唳,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

“你给我闭嘴!你不想干了是不是?好,我成全你,明天你就不用来上班了!”督学撂下一句话,急匆匆走人。

刚从溧水师范学校毕业后工作没几年的曹明梁,就这样被无情地革了职。

其实发生这种事情,溧水县南曹村的村民们一点都不奇怪。生于1905年的曹明梁一直就是村上有名的“刺儿头”,看不惯的事情他挺身仗义执言,遇到恶势力敢于打抱不平,就没有他甘心示弱的时候。他到处“惹事生非”,简直就是一个“叛逆”青年。他为乡里群众做了不少好事,老百姓都很敬重他,但反动当局的人怕他,在家乡,曹明梁有很高的威望。他的同事好友常常劝他,身在乱世,安分一点,少惹是非,自保最重要。可他哪里听得进!

被革职后,秉性“顽劣”的曹明梁并没有吸取教训。1935年,他好不容易应聘到溧水县富塘小学执教,没安稳多久,又为了抗议国民党当局大量占用教育基金,长期拖欠教师薪水,和周良云等人发动全县教师开展长达两个月的罢教索薪斗争。任谁来劝说、威胁都没用,一直到斗争胜利了他才和同事们复课。但报复很快来临,教育局以“办学不力”为借口,将他撤了职。

曹明梁看透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腐败黑暗,对反动政府的卑劣行径无比愤慨,他强烈要求改变这种黑暗的现状,无比渴望光明的到来。曹明梁蓬勃着一股激情,一腔热血在体内东奔西突,有力无处使。他空有两只有力的拳头,却不知应该打在哪里。在那个时代,热血青年大抵都如此。他们有着一颗救国之心,可是没有报国的门路。严峻的现实令他们迷茫,无助,悲愤,无可奈何。

1937年12月4日,溧水沦陷,溧水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除了日伪在溧水横行霸道,国民党散兵游勇和地痞流氓勾结成匪,他们合起来对溧水人民大肆抢劫,无恶不作。一些民族败类和劣绅企图趁乱组织建立“维持会”,充当日军鹰犬,进一步欺压溧水百姓。

当两名汉奸力邀曹明梁去组织维持会时,他义正词严地拒绝了,并将两人骂得狗血喷头:“你们投靠日寇,背叛祖国民族,认贼作父,要做亡国奴。我宁愿被鬼子砍头,也决不当汉奸!”汉奸灰溜溜地跑了。看着两个走狗消失的背影,曹明梁悲愤交加,长叹一声:“败类啊,真是败类!我们中国人怎么出了这种败类,真是太可悲了!”血气方刚的曹明梁目睹祖国山河破碎,父老乡亲不得安宁,整日忧心忡忡。国家有难,他究竟应该怎么办?他日夜不安,想要寻找救国的道路。他想过种种办法,多次与县里村里志同道合的爱国知识青年讨论商议,努力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但救国救民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曹明梁苦苦思索着。

困惑中寻觅曙光

正当曹明梁苦苦寻觅时,一缕曙光照了进来。1938年5月,粟裕司令员率新四军先遣支队来到苏南敌后开展战略侦察活动,到达溧水新桥地区,曹明梁第一次接触新四军。这年7月,新四军一支队一团来到新桥地区,发动群众,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新四军热爱人民、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的实际行动,曹明梁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认准了新四军才是一支真正的抗日救国队伍。长久以来的迷茫、忧虑等悲观的情绪一扫而空,他的眼前豁然开朗。他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一团政治处举办的青年抗日救国训练班。参加训练班的还有他的妹妹曹鸣飞以及朱述华、张一平等一批溧水青年。

在训练班上,经过认真学习和投身抗日斗争实践,曹明梁思想上进步很快,政治上逐渐成熟起来。在战地服务团负责人杜景仁的介绍下,曹明梁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是溧水县抗战时期最早的党员之一。

10月初,一团奉命调回皖南,二支队四团到溧水接替一团防务。在四团政治处主任廖海涛主持下,由邱相田、姜杰、曹明梁等5人组成了“四团党的地方工作委员会”。曹明梁负责溧水东南部和溧阳西北部的民运工作和党的工作,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他首先发展了李巷村的李孝廉、李子元等人入党。

1938年10月,中共新桥区委成立后,曹明梁任书记。他在李巷及邻村先后发展了王金海、赵忠保、张孝南等人入党,并成立了大李巷党支部,这是溧水县抗战时期第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到1940年时,大李巷党支部党员有22人,共3个党小组。

1939年1月,溧水县白马乡张家岗村张宗亨家,四团政治处在这里举办党训班,培养溧水地方党员干部,曹明梁等20多名党员干部参加学习。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抗日救国道理,学习党章党纲、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等内容,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1月中旬快要过春节的一天傍晚,新四军副军长项英从溧阳骑马到溧水张家岗村视察四团防区。第二天上午,项英在四团副团长张道镛(陶勇)和政治处主任廖海涛的陪同下,看望党训班学员,曹明梁有幸聆听了项英副军长的讲话。1939年3月,中共溧高县工委成立,组织上根据曹明梁的现实表现,决定由他担任书记。

从此,曹明梁从一个在迷茫中寻寻觅觅的青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工作。

坚定信念顽强斗敌

曹明梁成为地方党的领导干部以后,将抗日斗争开展得有声有色,抗日根据地蓬勃发展。对于曹明梁的抗日活动,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又恨又怕,他们开始对曹明梁进行严密监视。

1940年的夏天,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反共高潮愈演愈烈,苏南敌后的抗战形势相当严峻。此时,国民党江南行署派遣挺进队进驻了白马桥、李巷、杭村一带,下令禁止群众支持和参加新四军的活动。国民党第三战区也不准新四军在溧武公路以南活动,新四军的行动受到监视和限制。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国民党顽固派的进逼下,被迫从溧阳水西村转移到溧武公路以北的茅山地区,不久又从茅山地区渡江北上。溧武路南新四军公开工作人员全部撤走,溧水的地方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

“卖豆腐喽,新磨的豆腐——”一个身穿黑衣腰间系了条白色围裙的中年汉子坐在南曹村村口叫卖着。他的脸很陌生,眼睛东张西望,时不时往曹明梁家的大门瞄。

“哼,肯定又是他们在盯梢!”屋内曹明梁往窗外看了一眼,愤愤地对妹妹曹鸣飞说。

“哥,怎么办?他们天天这么盯着我们,这情报怎么送出去呀?”曹鸣飞焦急地问。她刚从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调回溧水协助哥哥开展地方工作。可是,此时的新四军主力部队已经北撤,李巷一带驻扎着国民党挺进军,他们不打日寇专打新四军,环境十分险恶。他们兄妹的工作也转为秘密活动。

“别慌,我们要沉着冷静,不能乱了阵脚。组织上给我们的任务就是提高警惕,坚守岗位,坚持原地斗争。”

“你看,德福来了!”曹鸣飞忽然指了指窗外,只见一个年轻男子大摇大摆往家里来。此人正是挺进军的副营长刘德福,也是他们的妹婿。他表面上在挺进军,但实际上很支持抗日工作,是我党的一条暗线。

“他一定有什么重要消息要带给我们。”曹明梁思忖。

“最近有什么人来没有?”刘德福故意将嗓门扯得高高的,示意曹明梁兄妹。

“没有!”兄妹俩没好气地回答。外面那卖豆腐的黑衣汉子此时正探着脑袋往里看。

“来我们家的都是本分的老百姓,没有可疑的人!”

“嗯,决不允许窝藏新四军!”刘德福故意趾高气扬,见外面盯梢的人放松了警惕,便闪到里屋,悄悄从衣服内里的口袋里掏出一张叠紧的纸团快速塞给曹明梁,并压低声音说:“这是挺进军近日的动向,他们在加紧行动,这几天有大动作!”说完,刘德福又骂骂咧咧地从曹明梁家里晃荡晃荡地走出去。

待刘德福走后,曹明梁将房门关紧,匆匆看了一眼信件,这些信息真是太重要了,得赶紧送到区党委去。他让妹妹将一只白旧搪瓷缸放到后窗台上。这是接头暗号,用来告诉地下交通员赵忠保,有情报需要送出。

果然,不一会儿,赵忠保扛着锄头来到曹明梁家,苦着脸说:“今天翻了半天的地,肚子实在饿,家里什么都没的吃了,您救济一下我吧!”

“就你一天到晚哭穷,现在谁的日子好过呀?”曹明梁皱着眉头故意作嫌弃状。

“您就行行好吧,我是真的饿,实在没法子,不然也不来讨您嫌!”

“得得得,拿去吧,就这么多了,下次别再来!”曹明梁接过妹妹递过来的一小袋米,摸了摸里面的一个硬纸团,朝赵忠保点头示意。

“谢谢啦,谢谢啦!您真是我的救命恩人,再生父母……”赵忠保“夺”过米袋千恩万谢。

“走吧走吧,别烦我了!”曹明梁作出十二分的嫌弃,将赵忠保赶走。

赵忠保扛着锄头出了巷子,七拐八弯,走出很长一段路后,确定后面没有人跟梢,这才放心往溧武路北跑去。赵忠保连夜将这份情报送到了区党委书记邓仲铭的手上。

曹明梁与妹妹曹鸣飞坚持原地斗争,主要任务是联系党员,开展秘密活动,收集情报等。曹明梁兄妹成为顽军监视、盯梢的主要对象。顽军常常化装成讨饭的、做买卖的,跟踪监视他们的行动。曹明梁兄妹沉着应对,通过地下交通员赵忠保、李孝廉、李孝根等人,将情报传递给区党委,多次出色地完成任务。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10月的一天,曹明梁的妹婿刘德福又带来一条坏信息:“挺进军对你们兄妹俩已经起了很大疑心,你们在家已经很难开展工作,要尽快离开这里。”此时,区党委也察觉到形势的严峻,11月,区党委将他们兄妹调出溧水,去溧武路北工作。曹明梁去了江、当、溧、句四县抗敌委员会任民运科长,与当地军民继续投入战斗。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日军开始对江句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增设据点,配合顽军向新四军进攻。为保存力量,曹明梁又被调至太滆地区工作。找不到曹明梁,顽军恼羞成怒,盯上了他的家人,还胁迫他的父母妻子催曹明梁回来自首。曹明梁无比担心家人的安危,但他只能趁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匆匆赶回去见了一次父母,让他们安心,然后又连夜踏着厚厚积雪赶回太滆地区。

机智勇敢的曹明梁与敌人长期周旋着,愣是让他们怎么也捉不着,这大大惹怒了日寇。日寇准备来次大的突袭行动,妄图将新四军的抗日力量一网打尽。1942年12月28日早晨,日军由汉奸引路,将南曹村团团包围。鬼子冲进村里,没有抓到曹明梁,恼羞成怒,居然一把火将曹明梁家的18间瓦房、几百担稻谷、酿酒厂房全部烧毁,并将曹明梁的母亲抓走,对她刑讯威逼。

“你儿子到底躲哪了?老实交代,不然就砍了你个老太婆的头!”

“我养儿子不养他的心,他在哪里我怎么知道!要杀要砍随你们!”曹母不屈地呵斥敌人,毫不畏惧。

被关押的第三天深夜,曹母趁敌人酣睡之际,机智地逃出虎口,爬到村东河沿,双手抱住一棵老柳树,将身体浸泡在冰凉的河水里,才躲过敌人的追捕。

1944年5月29日,曹明梁的女儿曹益慧到溧水县城买布,被坏人密告逮捕。鬼子喜出望外,以为抓到曹益慧作人质,曹明梁就会乖乖就范。鬼子头目和伪警察局长王忠棠对曹益慧说:“小姑娘,别害怕。只要你写封信给你父亲,只要你父亲过来,我们就放了你。”曹益慧正气凛然严词拒绝。曹明梁得知女儿被捕后,写信警告王忠棠:“立即放人,你们的家人都在我根据地内,如果杀害我女儿,一切后果由你负责!”新四军四十六团政委丁麟章获悉曹益慧被捕消息后,8月29日,派兵夜袭溧水城外警察所,活捉伪县警察大队副队长赵金福。在新四军的威慑下,伪警察局只好瞒着鬼子将曹益慧释放回家。

曹明梁家又一次次被日军毁坏,家人的生活也陷入困境。看着家徒四壁的破败房子,曹明梁安慰父亲和兄弟:“家可毁,田可荒,革命信念不可丢,我们一定会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我们支持你!”年迈的父亲无比理解曹明梁,他默默地支持着儿子的革命事业,从不埋怨。日寇的凶残更加坚定了曹明梁的抗日斗志。顽军的迫害,使曹明梁看清了国民党顽固派置民族大义于不顾,假抗日、真反共的反动本质。

1942年,遵照区党委提示,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交朋友,开展敌工工作,分化瓦解伪军,孤立打击日军,掌握对敌斗争的主动权。曹明梁首先想到了官塘据点的伪自卫团长刘子臣。这年春天,日军在官塘白虎山顶设了据点,驻有日军40多人和伪军近30人。这是敌人伸向我抗日根据地的贼眼,将白马区、韩胡区分割开来,对我抗日根据地威胁很大。

根据曹明梁的观察,刘子臣这个土生土长的溧水人有一定的爱国心,有转化的可能。他派人客气地通知刘子臣来到白马区小西阳庄,在一间安静的屋子里和他亲切谈话。

“我知道你其实有一颗爱国的心,也很理解你现在的处境。但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不能自己打自己,更不能帮日本人打中国人……”曹明梁真诚地开导他。

一直低着头的刘子臣慢慢抬起头来,问曹明梁:“那么,我应该怎么做?”

“只要你有一颗报效祖国的心,一切都还来得及。你知道,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在官塘设一个情报传递站,你有非常有利的条件做这件事情,就看你有没有决心去做……”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也不愿意为鬼子卖命,我一定按照您的要求去做。”

“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相信你。”

曹明梁晓之以理,指明利害,最终争取了刘子臣,顺利地在官塘设立了情报传递站。之后,刘子臣也不负使命,在提供情报,购买子弹、手榴弹,掩护新四军干部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事。

因为刘子臣的身份是官塘据点的伪自卫团长,所以敌人对他不会起疑心。1943年春,新四军主力部队击退顽军的大规模进攻后撤离溧水,第十六旅副旅长钟国楚因病不能随旅部行动。机智大胆的曹明梁立刻想到刘子臣,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如果把钟国楚送到刘子臣家养病,则更加隐蔽。曹明梁亲自陪着钟国楚来到刘子臣家,将他安顿好。敌人做梦也想不到,新四军的领导会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安心养病。

减租减息支持抗战

曹明梁家有180多亩田地,兼营酿酒业,在溧水抗日根据地内是个富户。家富不忘忧国,在抗日战争物资短缺的艰苦时期,他对资助新四军抗战做出了很大贡献。皖南事变后,苏南新四军给养陷入巨大困境,曹明梁带头捐助粮食、钞票,并动员父兄在地方开展倡捐工作,支持新四军。

“乡亲们,咱们的新四军又遇到困难啦,现在紧缺粮食,他们饿着肚子可怎么跟敌人打仗呀!我们应该把家里的粮食拿出来,支援他们!”曹明梁站在晒谷场上,初春的阳光照射着他的脸庞,也照在召集而来的村里的富户士绅们身上。正是1942年的春天,青黄不接,新四军缺粮少衣,十分困难,曹明梁再次发动大家为新四军捐助。

“我们捐40石米!”曹明梁的哥哥和父亲站在人群中,率先举手表态。他们总是积极支持曹明梁的革命工作,这令曹明梁十分感动,也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太好了!谢谢爸,谢谢哥!”曹明梁高兴地说。人群开始骚动,大家小声谈论着。

“我也捐20石米!”一位乡绅举起手高喊。

“我捐10石!”另一位老人也喊道。

……

捐来的第一批粮食和衣物很快被运送到了部队。曹明梁的哥哥还在曹明梁的动员下,参加了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的优抚委员会工作,在地方士绅中宣传抗日思想,开展捐助活动,帮助新四军筹粮借款。物资源源不断补充到部队,保障了前方,有力支持了新四军的战斗。

1942年8月6日,中共苏皖区委在溧水县小蒋家村召开了苏南民运工作会议。会上,中共苏皖区委副书记邓仲铭作了《组织群众与秋收问题》的报告,分析了在日、伪、顽长期夹击下苏南民运工作波浪式发展的特点,检查了民运工作中存在的包办倾向和民众运动不够普遍的现状,会议决定“广泛发动群众,普遍组织群众、领导群众实行减租减息与增加工资的斗争,以提高群众抗日积极性”。中共苏皖区委以溧水县为试点,开展二五减租减息和增加雇工工资的运动。

曹明梁积极贯彻会议精神,身先士卒,首先向自己的父亲和哥哥宣传教育,减少自家土地租金和借贷利息。这无疑这会令他们家减少一大笔收入,但是,处在国家危难时期,国若不存,安有小家?父兄听了曹明梁的话后,深表赞同,回家后积极响应号召,带头减租减息。新桥区笠帽乡的“双减”和增资工作首先从曹明梁家开始,取得了极大的成效,对根据地“双减”工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回顾曹明梁的抗日之路,他始终有着坚定的信念,面临险境从容应对。他机智勇敢,身先士卒,为开辟和发展溧水抗日根据地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以革命利益为重,慷慨捐助,毁家纾难,积极支持新四军的抗日斗争。他热爱祖国、忠于党的崇高品质和无私的革命斗争精神,至今仍在溧水的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解放战争时期,曹明梁先后担任过苏皖边区政府民政厅和安东省教育厅主任秘书,青州市副市长。1949年随解放大军南下,历任上海蓬莱区接管专员、区长,榆林区区长等职。1970年3月于上海逝世。

选自《溧水红色故事》 南京市溧水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共南京市溧水区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著

标签:新四军;溧水;溧水县
责编:杜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