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夜间热力地图,南京主城西南的牛首山片区流光溢彩。继今年8月开展“欢乐夜牛首·智慧夜生活”主题活动以来,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夜游模式”再升级——9月11日至26日,周五周六夜间营运时间延至21:00,游客夜游时间更加充足。
发力新消费,开启夜牛首,这是牛首山积极应对疫情影响,落实南京“四新”行动的生动实践。
“抢抓‘四新机遇’,发力‘两个循环’,做好高质量发展‘复苏文章’,让‘牛首烟岚’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旅游复苏大局中的一道最美风景。”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党工委书记许文林说。
苦练内功,348项标准立“文旅新地标”
9月9日,第十五届中国传媒年会在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主流新闻媒体走进江宁,采风牛首山。废弃矿山变文旅地标,牛首山“城市双修”的精彩实践,引媒体记者啧啧称赞。
牛首山是金陵四大名山之一,因其山势如牛头双角,两峰对峙互立而得名。南京有“春牛首,秋栖霞”的民谚,是南京人游玩踏青的好去处。半个世纪前,牛首山是另一番景象:灰秃秃的山坡、60多米深、直径200多米的巨大矿坑,积水有30多米深……近年来,江宁区按照“生态修复、文化修补”的思路持续推动废弃矿山治理,牛首山山顶积水已清、矿坑不复,取而代之的是国内首个建在废弃矿坑内的大型公共建筑佛顶宫,荣获鲁班奖和詹天佑奖双重建筑大奖,成为“城市双修”的案例典范。
光是“天生丽质”还不够,牛首山名气越来越响的同时,还在孜孜修炼“内功”。以“厕所革命”为契机,景区的牛首捌厕依山而建,或藏于丘壑,或隐于山林,或自成一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彻底改变景区公厕“脏乱差”的刻板印象,先后获评“全球最美公厕”“中国厕所革命十大典型景区”。倡导垃圾分类,牛首山在景区东入口、无忧广场等区域设置分类垃圾桶,入园游客人手一份制作精美宣传册,实现垃圾分类全域覆盖、全人群覆盖。
在牛首山采访,记者经常听到的一个词叫“标准化”——景区服务、绿化管养、设备维护、安全管理、智慧景区……处处讲标准,项项立标准。
“标准化建设,事关服务水平、游客体验,更关乎景区未来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许文林说。去年6月,景区启动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先后编制227项标准文件,121项岗位说明书,共计348项标准文件,覆盖景区运营管理各环节。今年以来,积极构筑“标准化+规划”“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文化”等“1+X”的综合标准化体系,推动标准化建设与园区发展深度融合,以“标准”构筑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旅游服务品牌。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牛首山景区开园5年来,共接待海内外游客超800万人次,获评“中国森林养生基地”“中国森林氧吧”等称号。绿色发展持续释放生态红利,崛立江苏文旅新地标。
应势而动,下好消费回补“先手棋”
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各行各业发展按下了“暂停键”,旅游业首当其冲。变局中如何开新局?牛首山危中觅机、应势而为,弈出连手“好棋”。
1月24日起,牛首山进入闭园状态,原本热热闹闹的“福牛首”春节活动没能如期开展。一季度是牛首山旅游的“黄金期”,如何在闭园的同时保持热度?景区创新推出虚拟旅游,借助VR技术全面呈现牛首山全景,游客可突破时空限制,实现360度观景体验。3月18日,牛首山携手同程旅游网,线上开展“跟着女神云旅行”直播,仅1小时累计超过10万人次观看。4月5日,又推出以“爱和希望”为主题的“清明放荷灯·为爱云祈愿”线上直播活动,80多万网友在线观看云直播。景区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官方平台征集了108个心愿故事,由“心莲使者”将这些心愿置于荷花瓣中,传递温暖,表达祝福。
“游客的出游意愿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而逐步恢复,疫情带来挑战的同时也蕴含着机遇。”牛首山文化旅游区认为,必须利用疫情“空窗期”固基础、练内功、强技能,全盘策划、超前营销,才能积极抢抓疫后旅游业反弹式增长机遇,下好消费回补的“先手棋”。
在恢复开园的第一时间,牛首山面向湖北省开展“牛首山门票公益捐赠”等系列爱心活动,景区将门票优惠至20元,将优惠期间累计门票收入85.8万元,全部捐赠给了江苏省对口支援的湖北黄石市,并对全国医务工作者实行一年免票入园政策。8月4日,牛首山在武汉开启首场旅游推介会,向武汉及湖北民众免费提供3000张景区门票,这是“跨省游”恢复半个多月后,外地来武汉举行的首场推介会。跨越千里,江宁牵手江城,牛首山也顺势拓展华中地区客源市场。
战疫情扩内需稳增长,南京出台“四新”行动,江宁区迅速响应排出四大行动计划,提出争当“四强示范”。如何担当培育新消费的“强力军”?牛首山选准“夜间经济”突破口,规模性、阶段性地推出“夜牛首”“智牛首”品牌。“欢乐夜牛首·智慧夜生活”夜游活动通过“新场景”“新项目”“新服务”的提供,开拓“新消费”。游客在入夜时分走进牛首山,领略“游园惊梦”的魅力,擦亮“夜之金陵”品牌。
2020牛首文化艺术节暨开园五周年庆典、抖in金陵美好城市生活、蓝星球科幻电影周……下半年,是疫情后文旅业复苏的关键期,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已排出“作战图”,运筹帷幄,做好“下半篇文章”。
内外兼修,增色“美丽古都典范区”
9月3日,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启动,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代表南京景区参加大运河文化创意展,吸引长三角游客目光。
对外主动出击推介品牌,对内蹄疾步稳发力新基建,大战大考之年,牛首山交出一张“内外兼修”的高分卷。
2月24日,牛首山文化旅游区重点项目东麓酒店破土动工,项目涵盖酒店、宴会、演艺、文创展销等功能,将成为牛首山的新地标;3月初,金陵小镇复工,今年的建设目标是推进样板段37亩主体建设工作,包括昭明馆、商业街区、客栈等配套设施;8月下旬,牛首山金陵小镇PPP项目正式启动,将以南京六朝文化为核心内涵,涵盖精品客栈、文化会馆、主题商业、互动场馆和大型演艺中心等商业形态,拟于2022年年底整体建成并对外开放运营……
“跳出‘门票经济’,实现观光景点型景区向休闲度假型旅游目的地的蝶变。”许文林说,金陵小镇兼具观光、度假、休闲、体验、旅居、创意创业等功能,将成为延续城市记忆、讲述南京故事的重要元素和载体,游客在这里能充分领略历代文人墨客吟咏赞叹的“六朝烟水气”,打造独具魅力的南京“城市印象”。
一盘更大的“棋”已在南京西南的绿水青山间铺开。江宁区委全会响亮提出建设“美丽古都典范区”,做特江宁“协调大走廊”,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美丽组团”。这条“大走廊”中,牛首山恰处“牛首”区位,正稳步推进建设“金牛谷”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将打造美丽古都典范区的精致样本。
牛首山,又名天阙山。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立足常态化防疫大背景,站位江宁打造美丽古都典范区大坐标,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正以改革创新思维危中寻机,迎难而上,以“互联网+”思维为平台运营、旅游营销和信息科技三大服务体系注入创新活力,加速由门票型景区向产业综合型园区迈进,做好“复苏文章”,奋力夺取“双胜利”,面向“十四五”,激情挥毫一篇高质量发展“朝天阙”。
本报记者 王世停
本报通讯员 白睿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