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6月25日下午,以“创新,点亮城市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中欧城市创新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论坛现场,创新合作项目集中签约,覆盖集成电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领域。包括德国CLOOS亚太区总部基地、海象跨境电商平台软件研发基地、南京高端装备制造研究院、Instrumentation Technologies江苏基地等研发基地,libre智能芯片、智能测温传感器等产业化项目,中西海外协同创新中心、中法协同创新中心、等离子电弧3D打印技术中心等一大批研发和创新型项目将落地南京江宁区。同时,江宁开发区与奥地利古兴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本届论坛由2020南京创新周组委会主办,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江宁开发区管会承办,中国科技产业智库甲子光年协办。除了创新项目集中签约,诺贝尔奖获得者、欧洲城市市长、国际知名院士、专家教授、知名企业家、知名创投大咖等多位国内外嘉宾,通过“线下+线上”方式,激荡思想,共话城市创新。
近年来,南京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连续三年出台“市委1号文”,不断提升作为省会城市的创新首位度,奋力走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前列。创新,正成为南京最突出、最鲜明的城市特质。“此次南京创新周,我们举办中欧城市发展创新论坛,就是要在更广范围对标先进、协同创新,促进一批智慧碰撞成果就地转化,推动一批高端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南京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李世贵在致辞时说。
“南京是一座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有非常良好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工信部中国中小企业促进中心主任、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秘书长单立坡在致辞时说,未来期待南京市和江宁区在促进城市创新发展、加强中欧交流合作,加快科技创新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聚集发展方面创造更多、更好的最佳实践与典型经验。
活动邀请了法国巴黎副市长帕特里克·克格曼Patrick Klugman等四城市长围绕“培育创新生态,共建创新之都”跨洋话创新。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兼商学院名誉院长赵曙明等嘉宾作主旨演讲。在谈到城市创新需要汇聚创新人才时,赵曙明介绍,《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2019)》中显示,南京年度创新综合指数排名第四,年度创新环境和创新投入指数都排第六名。在创新产出指数排名中,南京排到第二名,创新在驱动城市发展。在他看来,人才对于城市创新、组织和公司创新都非常重要,城市怎么去吸引、开发、管理、留住人才非常重要,需要从战略高度思考这个问题。
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澳洲工程院院士、西湖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中心负责人于长斌认为,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能够让城市变得更好、更“智慧”。他介绍,他们开发了人机协同技术,如今这些智能机器人在无人仓储和无人物流上已有广泛应用。他们还将此技术应用范围进一步推广,比如与江苏的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蔬菜种植栽培厂,在更节约土地的同时,也实现蔬菜更好生长。
建设智慧城市是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城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遇到重大挑战,也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的发展,带来了机会。科大讯飞副总裁、智慧城市事业群执行总裁尹大海认为,需求多元化和统筹集中化已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趋势。在他看来,未来的每座城市都会有一个自己的“大脑”,通过“大脑”汇聚和管理各种数据,比如对环境、交通服务设施的实时感知与分析处理,提升资源的运用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届时,每个城市都将具备承载自身城市记忆的能力。
活动最后的圆桌论坛环节,甲子光年创始人兼CEO张一甲、北高峰资本&坤湛科技创始人兼CEO闵万里、文远知行CEO兼联合创始人韩旭等科技产业大咖围绕“2020年新一代科技创新企业的机会与挑战”展开了一场高峰对话,为现场嘉宾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思想盛宴。
交汇点记者 白雪
编辑: 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