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溧阳市按照同步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收到良好效果。“纠纷化解在初期,矛盾平息在基层。”溧阳市司法局局长孙斌介绍,近年来 ,溧阳市按照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要求,搭建平台,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有效破解了案多人少的难题,维护了基层的和谐稳定。
“百姓议事堂+专家”
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走进溧阳市人民调解委员会(大调解中心),数十面感谢的锦旗、数不清的感谢信映入眼帘。
“这是群众对大调解中心调解员的高度认可。”溧阳市司法局副局长吴旭辉告诉记者,只要群众进了这扇门,我们的调解员都会耐心接待,纠纷也会在第一时间内进入调解程序,尽早化解。
今年4月,土地矛盾化解专班暨农村土地矛盾调处法律服务小组成立,由专职调解员、土地仲裁专家、驻村法官和村法律顾问等人组成的专班奔赴农村解决土地纠纷问题。
在一次接待过程中,调解员发现有一起土地纠纷复杂,有进一步激化的趋势。与村委协商以后,专班人员决定运用“百议堂”,将村主任、村民小组长、当事人及7户村民代表邀请到村“百议堂”内,理事、专家和当事方共商共议,一天时间就化解了该起矛盾。
为合理分流不同类型的案件,大调解中心常态化有五名专职调解员驻点,在工伤、保险合同、消费、赔偿、劳务等多方面进行调解;一名调解员驻点市交警大队城区一中队,负责交通事故纠纷化解;两名调解员驻点市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负责婚姻纠纷调解。
余静从事交通事故调解整10年,从最初向专业医生和保险公司求教,到现在她根据当事人提交的案情报告单,精准娴熟判断需要休整的时间和赔偿的金额。通过她耐心细致的沟通和专业的讲解,当事人双方基本会当场结清赔偿款,满意地离开。
“一键司法确认”
赋予非诉讼强制执行力
2019年,市法院创新建立了“一心四点多元”非诉解纷机制,搭建了非诉讼服务分中心、驻人民法庭调解工作室、物业纠纷调解室、婚姻家庭调解室、建设工程审务工作站、戴埠镇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化解室等各类平台,组建了“法官助理+人民调解员”调解队伍,实行了“法官+法官助理+人民调解员+书记员”团队工作模式。今年以来,非诉讼服务分中心收案1500多起,共化解民商事纠纷近500起。
非诉调解结束后,另一方不执行怎么办?一些群众因为认可“打官司”后的强制执行,所以对非诉处理结果能否按时执行有所担心。非诉双方达成诉前调解协议后,调解中心的工作人员会立即转立案,将案件交由法官进行“一键司法确认”,赋予人民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保证调解结果能有效执行。
去年9月5日,法院非诉讼服务分中心受理了纪某等46人与溧阳某纸业公司追索劳动报酬纠纷系列案件,此案系因企业经营不善、未能及时发放劳动报酬而引发的群体性纠纷。仅用8天时间,该案件通过多元解纷方式,高效处理,并在法官的审査下,进行了司法确认,赋予了协议强制执行力,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为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溧阳市司法局将“百姓议事堂”与法院“审务进基层,法官进网格”工作机制对接融合,网格法官走进乡村,与乡贤达人、村镇干部等群众骨干力量共同参与纠纷调解处理。
“双向沟通”
助推医患化解成功率提升至90%
为有效化解医患纠纷,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溧阳市医患纠纷非诉讼服务分中心建立健全了诉调对接机制,与法院畅通“双向沟通”的通道。
法院拿到医疗纠纷诉讼案件后,在征得医患双方同意的前提下,移交至医患纠纷调处中心做诉前调解工作。医患纠纷调处中心的工作人员定期去法院开庭时旁听陪审,了解法官在审判过程中的思路、赔偿标准,增加调解时专业性。
“我们与医患双方沟通,耐心与医患双方解释调解的依据和赔偿标准的科学性,所以选择在我们这边调解,省钱省时间,效果还是一样。”医患纠纷调处中心副主任王芳告诉记者,市医患纠纷非诉讼服务分中心依靠科学的依据,让案件的结案率和医患双方的满意程度逐年上升。截至目前,医患纠纷非诉讼服务中心已受理纠纷60多起,调解成功率高达90%,从受理到调解成功平均用时一周左右时间。
溧阳市司法局副局长叶文武介绍。除了医患纠纷调解,溧阳市司法局还从公证、仲裁等多重角度探索和创新解纷机制。2019年11月12日,溧阳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常州仲裁委员会溧阳办事处”。办事处设置了仲裁窗口、仲裁听证室和仲裁庭等,选取了全市12位资深律师和有关行业的专家担任仲裁员。
办事处建立“互联网+仲裁”新模式,通过电脑端和手机微信端的网上立案系统,受理溧阳当事人提交的仲裁案件、通知当事人缴费及邮寄书面立案材料、在网上立案平台查询该案件的办案进度,实现办事处仲裁案件立案、开庭、裁决全过程介入,真正实现溧阳仲裁案件溧阳办。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市公证处共办理国内公证1235件,涉外公证148件。
蒋军明 李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