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连云港市公安机关在持续深入推进“枫桥经验”落地生根过程中,以深化固本强基攻坚行动为抓手,牢固树立夯实基础、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着力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升基层战力,着力夯实公安机关跨越式发展根基。去年8月份以来,全市130多个基层派出所通过深耕“警格+网格”双网融合,配备社区民警增幅达50%;基层一线民警晋升、受奖占比分别超过60%和95%;全市派出所96%以上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警务室;辖区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38%。
构建强基工程 夯实基层基础
连云港市公安局主动顺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聚焦社区工作发展痛点、难点,全力部署推进以数据赋能转型、入户调查访评、流动人员管理、社区巡逻防范、矛盾化解疏导、贴心服务爱民、“警格+网格”双网融合等为主要内容的派出所基础工作深耕年“八项工程”。
为确保“八项工程”有序推进,连云港市公安局又配套出台了“八项工程”日常工作指导意见及考评办法,组建全市基础工作考核办公室,建立由人口支队业务民警、各县分局优秀社区民警代表等组成的100余人考核人员库,随机抽取人员组成考核小组,采取实地督导、业务考核等多种方式强推工作到位。同时加强基层派出所警力配备,每年新招录民警一律分配至派出所岗位,没有基层所队经历的机关民警,分期分批到派出所锻炼。截至目前,连云港市公安机关按标准配备社区民警增幅近50%。
充分发挥老民警领导能力强、经验丰富等优势,组织73名副处职领导干部和四级高级警长以上民警成立特派员队伍,分赴全市10个县分局、113个派出所,驻点督导、捆绑作业、跟踪指导。将待遇保障向派出所基层民警倾斜,确保全市社区民警工作经费标准保障落实到位,全市社区民警全部兼任社区班子成员,2019年晋升、受奖的民警中,基层一线民警占比分别超过60%和95%。
创新警务模式 激发全盘活力
连云港市公安局通过警力整合、民力挖掘等方式驱动警务运行模式升级,激发社区警务新的生机和活力。今年又创新推进助理网格员工作模式,将机关、业务警种民警下沉至网格,包干网格,联系居民,在社区民警指导下开展社区工作,为基础工作献计献策,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全局形成了千名民警下基层的警务工作新局面。
同时以“平安社区”创建活动为依托,进一步创新群防群治模式,由社区民警牵头整合社区保安员、网格员、楼栋长等警务辅助力量;聚拢网上网下论坛版主、意见领袖、网络大V等网络虚拟人员;吸纳出租车司机、清洁工、快递员、送奶工等特定行业民力资源,全面参与推进邻里守望、秩序维护、动态巡查、防范宣传等社区警务工作,打造全辖区一体化平安共同体。
另一方面,深化多元融合矛盾纠纷联动调处机制建设,主动发展、挖掘辖区内热爱调解工作的人员及有威信、德高望重的“十老人员”(老干部、老公安、老司法、老法院、老检察、老党员、老军人、老教师、老族长、老村长)等民间义务性调解组织和力量,推动警务室与社区(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有效对接,通过联合调处,全市派出所96%以上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警务室。
聚焦公安实战 展现超强战力
连云港市公安局全力以赴抓基层、打基础,通过落实各项防范管控措施,强化治安要素精准管控,维护社会治安大局平稳。今年以来,全市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38%。通过基础管控提供线索,有效打击处理了一批违法犯罪案件,东海县公安局加强入户走访,挖出一个隐藏在出租房屋内的电信诈骗团伙,先后捣毁电信诈骗窝点5处,抓获犯罪嫌疑人38人。
特别是防疫期间,全市公安机关充分依托“警格+网格”双网融合模式,通过推行“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防控机制,由社区民警主动沉入社区网格开展疫情风险人员排查,及时将排查掌握的数据信息推送到社区网格、通报到相关部门单位,逐一核查见底,协助落实居家隔离、集中隔离、留院观察等措施,精准开展靶向防控。整个疫情防控期间,全市没有发生一起漏管失控涉疫事件。
与此同时,整合网络虚拟人员、特定行业人员等力量强化巡逻值守、邻里守望、排查隐患,全市零发案、降发案村居比例达80%以上。主动会同消防救援、住建、供电等部门,全力开展群租房安全管理专项整治,整合社区民警、专兼职协管员、网格员等力量,逐户上门核对,摸清群租房底数,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关停一批、整改一批,限期改变面貌。整治以来,全市排查登记群租房屋1500余户、承租人员5万余人,整改群租房安全隐患3000余处,依法处罚违法出租人400余名,挽回经济损失50余万元。
通讯员 关宁 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