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明信片之南通:让文化“活”在明信片上 “潮”在赛场
2025-10-16 23:08: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姬传涛  
1
听新闻

“苏超”明信片(南通)效果图(正面)

  一面是传统文化的底蕴悠长,一面是现代体育的活力迸发,二者相会于明信片上,擦出惊艳火花。今日,“苏超”楹联明信片首发仪式暨摄影书法展在宁拉开帷幕,这套凝聚邮政、媒体、书法、楹联、摄影等多方匠心的14张明信片,正是“体育+文化”跨界创新的又一力作。其中,在南通队的明信片上,楹联“狼性支云,防守如磐坚万垒;虎贲开赛,进攻似箭破千军”以其精巧构思和磅礴气势,引人注目。

  “联中提到的‘狼性’,不仅象征着南通队的竞技意志,也是对城市精神的一种体现,源于南通的地标性景观狼山。相传古时山上有白狼出没,且山形如狼。狼性精神代表着敏锐、团结、坚韧、敢拼,这与江海儿女的性格特质相契合,成为南通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楹联研究会理事、南通市楹联学会副会长,楹联创作者陶汉清说。

  陶汉清介绍,上联“支云”二字来自通城之巅、始建于北宋年间的地标性建筑支云塔,同时“支云”也是南通话“只赢”的谐音,表达了南通足球俱乐部争胜的雄心;下联“虎贲开赛”描绘了南通队在比赛时的英勇姿态,体现了球员们的战斗力和进取精神。“纵观上下联,‘防守如磐’强调了球队防线的坚固,‘进攻似箭’则突出了球队进攻时锐利无比,展现南通队在比赛中攻防两端的实力和战术风格。”

  “与以往撰联相比,要创作一副‘现代体育+传统文化’主题的楹联,其核心差异在于精神内核的指向与意象表达的场景相适配。”陶汉清表示,本次创作的核心主题从“雅韵抒怀”转向“热血赋能”,紧扣竞技精神、激励比赛斗志,直接为赛场或运动员赋能;意象选择从“古典符号”转向“赛场元素”,甄选绿茵、攻防等体育相关意象,甚至融入球队专属符号,让语言更鲜活,有冲击力;情感基调从“平和隽永”转向“激昂热烈”,情感外放、节奏明快,能快速调动情绪,贴合赛场的紧张感与观众热情,让人读来有身临其境的力量感。

“苏超”明信片(南通)效果图(反面) 丘石 书 陶汉清 撰

  在陶汉清看来,本次活动荟萃多方力量跨界合作,堪称“体育+文化”的创新范本,特色鲜明且价值多元,首先,将非遗国粹楹联和摄影、书法、“苏超”赛事和明信片收藏载体深度绑定,打破了体育赛事“纯竞技”与传统文化“静态传承”的边界,让绿茵场的体育热血与笔墨间的文化底蕴形成共振;其次,为十三市球队量身定制的楹联以“足球激情+地域文化”为核心,既用文字勾勒赛场攻防的张力,又融入江苏的历史积淀与风物特色,配合书法艺术呈现,让赛事超越竞技本身,成为展现江苏文脉的鲜活载体;再次,将楹联转化为明信片,既延续了邮政载体的收藏价值与传播属性,又让传统文化从书本、展馆走进日常生活,使观众在观赛之余能带走“看得见、藏得住”的文化记忆;最后,本次跨界融合不仅通过文化元素提升了“苏超”的品牌内涵与辨识度,更让楹联和书法文化借助赛事的极高关注度进一步深入民众,以文创形式为“赛事经济”注入新活力,实现了体育普及、文化传承与价值转化的多赢。

  “让楹联、书法等传统文化瑰宝融入当代生活,核心是打破‘静态传承’模式,将其与现代人的生活场景、兴趣载体深度绑定,本次活动就是一次创新实践。未来,我们应持续推动楹联、书法嵌入日常场景、借力流行载体,搭建更多创意参与平台,让传统文化‘用起来’‘潮起来’‘火起来’!”陶汉清表示。

  (江南时报记者 姬传涛)

标签:楹联;明信片;南通
责编:滕方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