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发布全国首部水上低空物流“交规”
2025-09-29 22:25: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邓雯婷  
1
听新闻

  南京海事局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长江南京段低空物流配送作业通航安全工作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作为全国首个针对水上低空物流通航安全的规范性文件,该《指引》旨在规范水上低空物流配送作业,保障水上交通安全,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加速推进,低空物流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应用场景,在改善通航环境、提高航行效率、服务船员需求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长江南京段低空物流配送发展迅速,仅2024年就累计完成2.3万架次配送,飞行里程12.3万公里,为9000余艘船舶配送物资227吨,目前日均服务150架次,已成为长江航运民生保障的重要途径。

  然而,长江南京段是全球船舶通航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海轮、危化品船、客汽渡船、旅游客船等船舶往来频繁,加之江上跨江大桥、危化品码头、架空电缆等数量众多,对低空物流配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严峻挑战。低空物流配送若缺乏规范引导,不仅会给水上交通安全带来风险,也会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为破解“无规可依”的难题,南京海事局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论证、征求意见等多环节,结合相关法规要求,最终编制完成《指引》,并经长江航务管理局、江苏海事局专家评审同意后正式发布实施。

  《指引》共包括6章36条,从“总则、资质要求、配送作业管理、船舶配合要求、应急管理、附则”六个维度,构建了全链条、全要素的安全管理体系,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明确、三个细化、两个强化”。该《指引》不仅填补了国内水上低空物流安全管理空白,而且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水上低空经济的规范化、法治化发展提供了“南京样板”。

  鼓楼区沿江11公里岸线是长江南京段的“黄金航道”,日均船舶通行量达1200余艘次,其中危化品船、客渡船等重点船舶占比超15%。此前低空物流试点阶段存在“无人机飞行与船舶瞭望”“作业空域与航道交叉”的潜在风险。《指引》实施后,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航线交叉”基本清零,目前在运行的无人机均已完成电子围栏标定,飞行轨迹严格避开禁飞区上空;另一方面,“作业报备”让监管更精准,企业需提前向南京海事局办理备案,并在起飞前向属地海事处报备配送时间、船舶信息,海事部门会同步将作业信息推送至辖区过往船舶,有效避免了船舶临时变向可能引发的险情事故,实现了“低空作业”与“水上通航”的和谐共生。江苏长江汇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葛加山介绍,《指引》规范了运营流程,保障了飞行安全,也让船员享受到了更高效的服务。

  被称为“空中生命线”的“江天快递”,正深刻改变着船员的生活。以往依赖交通艇需2小时的物资配送,如今无人机5至7分钟即可完成;船员无需大量囤货,通过App即可实现生鲜、快餐甚至紧急药品的“分钟级”精准甲板投送。此外,低空物流还开辟了绿色转型新路径:2024年累计减少燃油消耗超100吨,降低碳排放约260吨,相当于种植1.4万棵树的环保效益。创新“物资配送+垃圾回收”一机多能模式,无人机在投送物资的同时可回收船舶生活垃圾和油污水,全年相当于减少300余次交通艇往返航行。经济效益同样显著,传统交通艇单次配送成本超200元,无人机仅10元量级的电费;南京海事局无人机巡航单次能耗成本十几元,较海巡艇万元级支出大幅降低,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收益。

  据介绍,南京海事局已建成较为完善的无人机空巡体系,在政务巡检领域形成全国示范。未来,南京海事局将继续在低空空域管理、商业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探索创新,推动低空经济在“飞得高”的同时,更能“飞得稳”。

  (江南时报记者 邓雯婷)

标签:物流;海事局;南京
责编:滕方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