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缮载物,感受年轻修复师的妙手匠心
南艺人文学院举办文物修复技术传承展
2023-06-01 21:1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梓扬  
1
听新闻

巧缮载物,感受年轻修复师的妙手匠心

南艺人文学院举办文物修复技术传承展

  每一件破损文物,都有独一无二的裂缺;每一次修复,都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

  近日,由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系、宜兴市博物馆承办,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陶瓷修复工艺专委会协办的“妙手匠心”暨5.18国际博物馆日文物修复技术传承展于宜兴市博物馆隆重开幕。

  春华其时,巧缮载物。本次展览共展出品瓷、观画、阅书三大板块的修复作品,在展示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同时,也让观者领略釉色之美、写意之境、版式之精,关注中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感受年轻修复师的初心使命。

  修复前的宋吉州窑剔花壶,釉色带着熟褐色夹杂着赭石、黑色和米黄色的杂色点,壶身中间段颜色深,上下段发色较浅,受侵蚀的表层釉面失去了玻璃质感的釉光,泛着油脂光泽。朱佳翌同学采取展览修复的方式,修复了该壶。“残留的图案中,两面的梅花皆有头尾,形态和大小固定,而我发现两面梅枝形状不能完全对应,因此通过线条走向和头尾间距得出花朵、枝条的分布和具体形态,将其画出。”朱佳翌告诉江南时报记者,这样根据蛛丝马迹“侦查”的地方还有很多,譬如胎上有横向纹理,她便选用平口刻刀去剔刻。

  以机械纸为主要原料的文献修复难度较大,其中红色文献更是迫切需要修复的。《苏北日报》创刊于1947年,是中共苏北区委的机关报,同时兼华中五地委机关报。新中国成立后,该报曾作为苏北行署机关报。1952年11月1日,该报与中共南京市委机关报《新华日报》、苏南行署机关报《苏南日报》合并,改作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摆在面前的这期《苏北日报》刊行于1949年,局部老化、脆裂现象严重,孙奥利同学采取纸浆滴补的方式进行修复,她希望展出这件修复作品,能对红色文献的修复保护有所启发。

  袁九思同学参展民国粉彩八破纹双耳瓶、近代《西清古鉴图》手卷两件修复作品。不同环境光下,物体呈现的颜色会有差异。文物修复在比对色彩时,自然光最为适宜,日夜阴晴对找色都有直观的影响。她说,毕业作品完成期间,最有意思的就是大家追着天光,抢采光最好的座位观察色彩。怕时间不够,大家常常为了“争光”,一再推延吃饭。

  “开头犯个错误,之后整个物件的修复都会很痛苦,有的问题可能直到修复快完成时才显现。”袁九思说,老师常强调修复方式选择的重要性,要尽量保留文物的历史信息及其特有的细节和特征,艺术价值不是唯一要考虑的准则。对文物和修复理念有充分的了解,在一次次修复中累积经验,带着逻辑去动手,才能在刚上手修复一件器物的时候切中要害,保证后面的工序不出问题。“修复的过程快乐又有趣,边修复边研究,思考它是支烧还是覆烧,青花是分水画还是铁线描,每一次摸透背后一连串的工艺和制成后的使用方法,我都对历史心生共鸣。”她把每一次修复都当成是一种享受。

  大二大三时,袁九思就在学校的展览馆展示过自己的阶段性作品。“原以为今年的毕业展只比阶段性展览隆重一点,而当毕业展走进博物馆,感受完全不同。不只是博物馆场地更大,馆方工作人员在运送我们的修复作品时,做了极为专业的抗震防撞防护,郑重且严谨,加深了我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展览开幕后,亲临现场的好友们也头一回在看展时有了参与感:“都是朋友修的,感觉很奇妙。”

  人文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系主任周庆告诉记者:“我们专业有许多需要亲身传授、动手操作的课程,三年疫情,这些实践课程都是通过网课形式教授的,我们所有老师都觉得有些对不住学生,但同学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如期完成了毕业修复作品,这点很让我感动。”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30日。周庆表示,这是文物保护与修复系毕业生第一次真正走出校门,将展览搬进博物馆也圆了自己的初心,“我们专业有一定的特殊性,文物修复毕业展本应面对文博系统及社会的检阅,仅在学校展出有些局限。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探索毕业展出方式,做更多有益尝试。”

  (江南时报记者 张梓扬)

标签:修复;文物保护;人文学院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