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银行江北新区分行辖内新华路支行:深耕工业老区,以“银发金融+代际传承”绘就民生服务暖图景
2025-11-11 15:29:00  
1
听新闻

  扎根大厂工业老区核心腹地,南京银行江北新区分行辖内新华路支行精准锚定区域“工厂职工密集、老年群体集中、财富传承需求迫切”的客群特征,以“根植工业老区,服务社区民生”为初心,创新打造“银发金融+代际传承”特色零售服务模式。截至目前,支行存款规模近3亿元,个人金融资产达3.5亿元,服务市民百姓近2000户,其中80%以上源自周边社区,用懂民心、贴需求的金融服务,成为工业老区居民信赖的“身边银行”。

  银发金融:守护“养老金”,做老职工的“贴心管家”

  南京银行新华路支行位于大厂街道太子山社区,社区内60岁以上老年群体占比达45%,多为某制造业工厂退休老职工,他们储蓄习惯良好、风险偏好保守,更看重资产安全与贴心服务。针对这一特点,支行将“银发金融”作为服务核心,用“车间语言”架起沟通桥梁,筑牢老年客户的财富安全防线。

  开展“车间金融课堂”,把知识讲进居民心坎里。南京银行新华路支行主动加入“太子山社区共驻共建联盟”,将金融知识普及列为重点服务项目。考虑到老职工们的认知习惯,客户经理摒弃专业术语,用“车间里的设备不能闲置,闲钱也得安全生息”“非法集资就像假冒伪劣产品,看着好用实则毁机器”这类接地气的“车间语言”,讲解防诈骗、反洗钱、稳健理财知识。至今已开展12场讲座,累计覆盖超800名居民,“车间金融课堂”的名号在社区里口口相传。

  实施驻点服务,把“便利”送到居民家门口。针对高龄、行动不便的老职工,南京银行新华路支行推出“居家养老驻点服务”,每周安排理财经理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坐班”,提供养老金存取、理财咨询、手机银行操作指导等一站式服务。推荐的产品也精准匹配老职工需求——国债、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稳健型产品,让养老金既安全又能实现稳步增值。

  近期刚退休的王厂长,曾因担心本金安全,将一辈子积蓄都放在活期账户。支行理财经理在驻点时,用“工业思维”与他沟通:“王厂长,您的资金就像咱们厂的老设备,不能闲置生锈,也得‘安全运转、创造价值’。”随后为他定制了国债与定期存款的组合方案。王厂长感慨道:“你们懂我们老厂里的人,把钱交给你们,踏实!”

  代际传承:衔接“老与小”,做家庭财富的“规划师”

  在服务老年群体的同时,南京银行新华路支行敏锐捕捉到退休职工子女的核心需求——上要保障父母养老,下要储备子女教育金。为此,支行创新推出“代际传承”综合服务方案,一站式解决两代人的金融困扰,实现“上一代安稳,下一代成长”的家庭财富愿景。

  客户刘女士是典型的“工二代”,即原工厂退休老职工子女,最初只是来新华路支行为父母办理养老金业务。理财经理在交流中得知,她正为两件事发愁:一是父母的养老资金收益偏低,二是孩子的教育金储备尚无规划。了解情况后,支行迅速为其制定专属方案:将父母的资金配置大额存单,锁定长期稳定收益,保障养老生活;同时为刘女士开通子女教育基金定投计划,每月自动存入固定金额,积少成多为孩子未来教育铺路。

  这份兼顾两代人的贴心规划,让刘女士深受感动:“没想到一家银行能把我们全家的需求都考虑到!”她不仅陆续将15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转入支行,还主动介绍了多位邻居、工友前来办理业务,成为支行特色服务的“宣传员”。

  社区共建:情暖“邻里间”,做工业老区的“暖心伙伴”

  南京银行新华路支行深知,扎根工业老区不仅要做好金融服务,更要融入社区生活,成为居民的“自家人”。从解决文体活动场地难题,到贴心完善社区服务,支行用一件件实事,拉近与居民的距离,实现“民心相通”到“业务共赢”的良性循环。

  社区模特队领队杨阿姨,曾是某企业的文艺骨干。某天,她在网格员陪同下来到支行,反映支行门前广场是模特队和广场舞队的排练场地,但员工停车分散,影响了她们为市里比赛排练队形。了解这一“幸福的烦恼”后,支行当即决定:协调员工让出“C位”停车区,为文艺队伍腾出完整场地。不仅如此,支行还主动修复广场松动的地砖,夏日送去消暑扇子,通过微信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及时响应队伍的需求。

  这份对社区文化的暖心支持,打动了杨阿姨和她的“老姐妹”们。她们主动动员模特队、广场舞队成员及家人支持支行业务,陆续为支行带来30余位新客户,真正实现了从“场地支持”到“民心相通”再到“业务共赢”的良好闭环。

  下一步,南京银行新华路支行将继续深耕工业老区,进一步优化“银发金融+代际传承”服务模式,丰富老年客户的稳健理财选择,升级代际财富规划方案,深化与社区的共驻共建,用更专业的服务、更暖心的举措,为区域民生发展注入持续的金融暖流。

标签:贴心;养老金;职工
责编:王婉娟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