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发展与民生:江苏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观察
2025-09-04 16:36:00  
1
听新闻

  近年来,江苏作为我国经济大省和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始终走在发展前列。无论是地区生产总值的持续增长,还是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都充分体现了江苏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重要地位。然而,伴随高速发展而来的,是复杂的地质条件、多变的气候环境以及高密度的人口与产业布局所带来的防灾减灾挑战。

  经济与城市化背景下的江苏自然风险特征

  江苏地处长江下游与东部沿海的交汇区域,地质条件复杂,水文环境多样。南部沿江沿海,河网纵横,经济活跃但水患隐忧长期存在;北部苏北平原,地势低洼,极端天气频发;而中部城市群区域,则面临工业高度集聚所带来的安全与环保双重压力。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两类风险:

  一是洪涝灾害。 江苏境内河湖密布,梅雨期与台风季常引发区域性洪涝,给城乡安全与生产生活造成不小威胁。

  二是化工园区灾害。 江苏作为全国重要的化工产业集中地,园区数量多、产能大,若出现事故,往往会带来链式冲击,对防灾减灾体系提出极高要求。

  江苏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库防防灾研究院对江苏做过市场调研分析,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省级层面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近年来,省、市、县(区)、乡镇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防灾应急体系,并在体制机制、物资储备、科技支撑等方面不断完善。

  体系搭建与科学化水平:江苏省防灾减灾工作由省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市县两级政府落实属地责任,工业园区、乡镇基层逐步建立起专门的应急管理队伍。体系建设逐步朝着科学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一些重点城市已经开始探索“城市生命线工程”监测系统和韧性城市建设。防灾物资储备与管理模式:江苏已在部分地区建设了区域性防灾物资储备库,储备涵盖救援器材、应急食品、临时安置物资等。当前一个重要趋势是推动物资库的智能化管理,通过数字平台实现物资调拨实时可视化;同时探索物资的循环再利用机制,既保障应急需要,又降低长期储备带来的成本浪费。可以借鉴库防公司的“以旧换新”模式。

  数据采集与算力支撑:江苏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已逐步建立灾害数据采集系统,涵盖气象、地质、水文、火灾等多个维度。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风险研判与预警。更值得一提的是,江苏与周边 安徽、上海、浙江 已展开跨区域协作机制,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逐步形成了区域性协同防灾框架,提高了灾害应对的联动效率。

  灾后恢复与社会群体关注:江苏在灾后恢复性建设方面坚持“边应急、边恢复”,尤其在基础设施修复和产业恢复上积累了实践经验。同时,政府也逐步重视对养老院、敬老院、学校、工业企业等不同群体的防灾宣传与技能普及。例如,部分城市已经推动校园防灾演练常态化、养老机构应急预案标准化,工业企业应急培训制度化,逐步提升了社会整体的防灾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

  库防公司的研究与智库作用

  作为国内知名的防灾减灾救灾综合机构,库防公司立足全国,持续在灾害防御、应急体系建设、物资配置与智能化管理等领域开展研究与实践。近年来,库防主编了包括《库防-韧性城市灾害防御体系》《库防-韧性乡村灾害防御体系》《库防-协同综合防御灾害体系》《工业园区灾害防御体系》《库防-养老院防御灾害系列指导标准》《库防-学校防御灾害系列指导标准》在内的近百个系列理论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为地方政府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也为企事业单位搭建应急管理体系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案。

  库防公司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物资储备方面,提出“智能仓储+循环利用”模式,帮助城市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在科技应用方面,推动“AI+防灾”平台建设,实现灾害监测、风险预测和资源调配的智能化;

  在社会服务方面,积极参与养老院、学校、工业园区等场所的防灾咨询与科普活动,以互动体验传播方式为主,提升基层群体的风险应对能力。

  可以说,库防公司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正逐步扮演着“智囊参谋”的角色,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与技术保障。

  面向未来的防灾减灾愿景

  展望未来,防灾减灾工作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深化:

  第一,体系更加一体化。省市县乡镇及园区的防灾链条将更加顺畅,实现从风险监测到应急处置的全流程高效协同。

  第二,物资更加智慧化。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将深度融入物资储备与调度管理,实现精准高效的资源利用。

  第三,数据更加共享化。长三角区域的防灾减灾救灾合作将持续加强,形成跨区域的防灾数据平台和算力网络。

  第四,社会更加普及化。防灾教育将进一步覆盖不同群体,真正实现“人人懂防灾、人人会自救”的立体式交互式的防灾科普传播。

  第五,恢复更加韧性化。在灾后恢复中,不仅追求重建,更注重韧性提升,推动城乡在灾害冲击后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在这一进程中,库防公司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结合江苏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探索 现代化、智能化、协同化 的防灾解决方案,与政府、企事业单位一道,共同提升江苏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标签:城市化背景;自然风险;防灾减灾
责编:王婉娟

服务热线